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埃及

增加 8,727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古埃及'''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
'''古埃及'''是位於[[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段时间跨度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开始于公元前32世纪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43年[[阿契美尼德帝国|波斯]]再次征服[[埃及]],雖然之後古埃及文化還有少量延續,但到[[公元]]以後的時代,古埃及已經徹底被異族文明所取代,在連象形文字也被人們遺忘後,古代史前社會留給後人的是宏偉的建築與無數謎團,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发现[[罗塞塔石碑]],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解读象形文字成功,埃及学才诞生,古埃及文明才重见天日。直到今日都還不斷被挖掘出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来自[[西亚]]的遊牧民族[[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多文化圈。約西元前6000年,因為地球軌道的運轉規律性變化、[[間冰期]]的高峰過去等客觀氣候因素,北非茂密的草原開始退縮,人們放棄游牧而開始尋求固定的水源,以進行固定式的耕作,這個居民逐漸聚集並建立了村落的地方,即尼羅河下游河谷一帶,有著夏季氾濫沖刷的豐富沃土,適合在秋冬的乾季進行種植活動,公元前4千年后半期,此地逐渐形成[[国家]],至公元前343年为止,共经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参见“[[古埃及歷史]]”一节)。其中古埃及在[[埃及第十八王朝|十八王朝]]时(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領域由現在的[[苏丹共和国|蘇丹]]到[[埃塞俄比亞]],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現在的[[埃及]]和部份[[利比亚]]以外,其東部邊界越過[[西奈半島]]直達[[迦南平原]]。

在社會制度方面,古埃及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完善的行政体系和[[多神論|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其统治者称为[[法老]],因此古埃及又称为'''法老时代'''或'''法老埃及'''古埃及的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周围的狭长地带,是典型的[[水力帝国]]。

古埃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同尼罗河密不可分,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言:“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时,尼罗河几乎每年都泛滥,淹没农田,但同时也使被淹没的土地成为肥沃的耕地。尼罗河还为古埃及人提供[[交通]]的便利,使人们比较容易的来往于河畔的各个[[城市]]之间。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绵延数千年而不间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相对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地理环境,古埃及北面和东面分别是[[地中海]]和[[红海]],而西面则是[[沙漠]],南面是一系列大[[瀑布]],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过[[西奈半岛]]通往[[西亚]]。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外族不容易进入埃及,从而保证古埃及文明的穩定延续。相比较起来,周围相对开放的同时代的[[两河流域]]文明则经常被不同[[民族]]所主宰,兩者對後世所帶來的價值觀也完全不同。古埃及具有保存遺體的喪葬習俗,透過這些木乃伊的研究能一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对古埃及的研究在学术界已经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称为“[[埃及学]]”。

=== 概述 ===

[[埃及学|埃及学家]]一般将古埃及历史和历代法老王朝分为前王朝时期(公元前31世纪之前)、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686年),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年—公元前2040年),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040年—公元前1786年),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年—公元前1567年),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年—公元前1085年),第三中间期(约公元前1085年—公元前667年),[[后王朝时期]](约公元前667年—公元前332年),其中年代均有争议。

距今9000多年前,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并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在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分别形成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文明地区,[[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3500余年。公元前3188年左右,传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 (埃及)|孟斐斯]](今[[吉薩省]]拜德爾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納村(Mit Rahina),孟菲斯並不位於[[開羅]],開羅應位於另一個[[古城]][[赫利奧波利斯]]),成为古埃及第一个[[法老]],古埃及从此开始王朝时期。此时的埃及已经具备[[文明]]的几个基本特征,比如有行政官员、士兵、[[宗教]]、[[文字]]等。

古埃及统一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稳定的,这段时间经历从[[埃及第一王朝|第一王朝]]到[[埃及第六王朝|第六王朝]]共六个王朝,时间大约为公元前3188年到公元前2270年。古埃及历史学家[[曼涅托]]将其称为“[[古王国时期]]”。这是古埃及史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伟大时代。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的专制统治,并且出现了[[金字塔]]。[[埃及第六王朝|第六王朝]]以后,王权衰落,法老失去了对国家各地区的控制,国家开始分裂,史称“[[第一中间时期]]”(公元前2270年-公元前2060年)。这种分裂形式到[[埃及第十一王朝|十一王朝]]重新统一。

之后埃及进入第二个政治稳定期即[[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60年-公元前1785年)。埃及在[[埃及第十二王朝|十二王朝]]时迁都[[底比斯]](今[[埃及]][[卢克索]]),开始使用[[青铜器]]。此时期埃及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埃及第十四王朝|十四王朝]]时政权又开始瓦解,“[[第二中间期]]”开始,此时期埃及第一次遭到外族的侵略,侵略者为驾车作战的[[西克索斯人]],他们占领埃及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建立长达100多年的“[[太阳神]]不在的统治”(公元前1720年到公元前1570年)。埃及人在这期间学习西克索人的战术和武器,[[埃及第十七王朝|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于公元前1570年将西克索人逐出国境,重新统一埃及,开始[[埃及第十八王朝|十八王朝]],这之后被称为[[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070年)。十八王朝国力强盛,对外频繁发动战争。[[埃及第十九王朝|十九王朝]]时埃及与[[赫梯帝国]]发生[[卡疊石战役]],经过16年之久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西里三世]]签订和约告终。此时的埃及成为一个大帝国,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北起叙利亚,南到尼罗河第六瀑布,横跨[[北非]]和[[西亚]]。

[[埃及第二十王朝|二十王朝]]以后,一系列的奴隶起义导致国力衰竭,其间经历被利比亚人、努比亚人和亚述人的统治;这是跨越5个王朝的[[第三中间时期]](公元前1070年-公元前664年),期间的王朝有[[埃及第二十一王朝|第二十一]]、[[埃及第二十二王朝|二十二]]、[[埃及第二十三王朝|二十三]]、[[埃及第二十四王朝|二十四]]和[[埃及第二十五王朝|二十五王朝]]。埃及自[[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第二十六王朝]]进入[[古埃及后期]],最终在公元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所灭,古埃及时代结束。波斯人在埃及建立[[埃及第二十七王朝|第二十七王朝]]和[[埃及第三十一王朝|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后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内战,建立短暂的[[埃及第二十八王朝|第二十八]]、[[埃及第二十九王朝|二十九]]和[[埃及第三十王朝|三十王朝]]。公元前332年埃及又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统治,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托勒密一世|托勒密]]占领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也被称为[[法老]],但当时的埃及已经是彻底在外族人的统治下。随后,[[古罗马]]崛起,成为地中海世界大国,埃及也被其占领。之后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再次入侵埃及,古埃及原有的文明在这一过程中被阿拉伯文明所取代,而逐渐消失。
717,42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