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922
次編輯
變更
近体诗
,创建页面,内容为“近体诗,又名格律诗、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概因为科举的关系,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
近体诗,又名格律诗、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概因为科举的关系,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今体诗因其严密格式和规律,犹如法律、纪律一样,所以后人也称其为律体诗[1]。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写出来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兴起于唐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2]
==近体诗发展==
近体诗发展,由南朝发端,刘宋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等人尝试调节平仄,彰显韵律,是为“元嘉体”。萧齐时,格律逐渐严格,萧衍、沈约、谢朓、任昉等“竟陵八友”为其代表,称为“永明体”,至初唐时,近体诗形式方才大致告成。
据现今流传“诗格”等作品,初唐格律与后代认知尚有差距,有许多不同音律调节的尝试,也未定型。到沈佺期、宋之问二人,律诗格律才算完成。沈佺期擅长七律,宋之问则长于五律,而后对押韵、平仄及对仗样式讨论,已渐趋一致。初唐文风华靡唯美,仍有六朝遗风。陈子昂、张九龄力转流行,逐渐建立唐人诗风。
初唐时期,格律与风格都逐渐形成新体,进入盛唐时期,转化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所谓黄金时期,乃专就形式美感与抒情风格而言,这也是许多论者所以为唐诗的特色。盛唐时期,田园、边塞等风格、题材极盛,王维、孟浩然为田园自然诗风代表;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为边塞诗风的代表。
==絕句簡介==
[[絕句]],為近體詩體裁之一,一篇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亦有少數六言作品。[[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即有五言絕句的形式產生,入唐以後稱為「[[古絕]]」,原稱為「短句」、「斷句」、「截句」等,名稱最早可見於[[六朝]]。「古絕」形式較為自由,並無嚴格的格律限制,常有押仄聲韻的作品。至於格律化的絕句,又稱「律絕」,須依守近體詩格式。
五、七言絕句應起源於[[古體詩|古詩]],隨詩歌格律發展,而成為絕句,唐代達到極盛,宮廷、梨園、邊塞、旗亭無不傳唱。[[王昌齡]]、[[王之渙]]、[[李白]]、[[杜牧]]、[[李賀]]、[[李商隱]]都是絕句的名家。[[宋朝]]以後,[[王安石]]、[[蘇軾]]、[[陸游]]同樣擅長絕句。
==律詩簡介==
八句
[[永明音律]]與六朝[[駢文]]對近體詩的[[對仗]]形式影響深遠,[[永明]]時期之後,工穩的對仗詩篇已逐漸產生,到[[隋煬帝]]《[[江都]]宮樂歌》,初步建立七律的形式。
[[律詩]]最後成形於唐初,宰相[[上官儀]]為其代表,其作品「綺錯婉媚」,風行當時,稱為「上官體」,他提出所謂「[[六對]]」,歸納六朝以來的對仗形式。而[[杜審言]]詩作聲律工整,有諸多五言排律作品,建立五言律詩的法度模範。至[[沈佺期]]、[[宋之問]]手中,律詩終告成熟,格律成為定式,當時並稱為「沈宋」,民間律詩以[[杜甫]]、[[李商隱]]最為突出。
範例:
{{cquote|
泬寥空色遠,芸黃凄序變。<br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br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br />峻雉聆金柝,層台切銀箭。
|[[上官儀]]|《奉和颍川公秋夜》上官體}}
{{cquote|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br />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br />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br />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李商隱]]|《重过圣女祠》}}
==近体诗发展==
近体诗发展,由南朝发端,刘宋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等人尝试调节平仄,彰显韵律,是为“元嘉体”。萧齐时,格律逐渐严格,萧衍、沈约、谢朓、任昉等“竟陵八友”为其代表,称为“永明体”,至初唐时,近体诗形式方才大致告成。
据现今流传“诗格”等作品,初唐格律与后代认知尚有差距,有许多不同音律调节的尝试,也未定型。到沈佺期、宋之问二人,律诗格律才算完成。沈佺期擅长七律,宋之问则长于五律,而后对押韵、平仄及对仗样式讨论,已渐趋一致。初唐文风华靡唯美,仍有六朝遗风。陈子昂、张九龄力转流行,逐渐建立唐人诗风。
初唐时期,格律与风格都逐渐形成新体,进入盛唐时期,转化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所谓黄金时期,乃专就形式美感与抒情风格而言,这也是许多论者所以为唐诗的特色。盛唐时期,田园、边塞等风格、题材极盛,王维、孟浩然为田园自然诗风代表;岑参、高适、王之涣、王昌龄为边塞诗风的代表。
==絕句簡介==
[[絕句]],為近體詩體裁之一,一篇四句,有五言、七言之分,亦有少數六言作品。[[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即有五言絕句的形式產生,入唐以後稱為「[[古絕]]」,原稱為「短句」、「斷句」、「截句」等,名稱最早可見於[[六朝]]。「古絕」形式較為自由,並無嚴格的格律限制,常有押仄聲韻的作品。至於格律化的絕句,又稱「律絕」,須依守近體詩格式。
五、七言絕句應起源於[[古體詩|古詩]],隨詩歌格律發展,而成為絕句,唐代達到極盛,宮廷、梨園、邊塞、旗亭無不傳唱。[[王昌齡]]、[[王之渙]]、[[李白]]、[[杜牧]]、[[李賀]]、[[李商隱]]都是絕句的名家。[[宋朝]]以後,[[王安石]]、[[蘇軾]]、[[陸游]]同樣擅長絕句。
==律詩簡介==
八句
[[永明音律]]與六朝[[駢文]]對近體詩的[[對仗]]形式影響深遠,[[永明]]時期之後,工穩的對仗詩篇已逐漸產生,到[[隋煬帝]]《[[江都]]宮樂歌》,初步建立七律的形式。
[[律詩]]最後成形於唐初,宰相[[上官儀]]為其代表,其作品「綺錯婉媚」,風行當時,稱為「上官體」,他提出所謂「[[六對]]」,歸納六朝以來的對仗形式。而[[杜審言]]詩作聲律工整,有諸多五言排律作品,建立五言律詩的法度模範。至[[沈佺期]]、[[宋之問]]手中,律詩終告成熟,格律成為定式,當時並稱為「沈宋」,民間律詩以[[杜甫]]、[[李商隱]]最為突出。
範例:
{{cquote|
泬寥空色遠,芸黃凄序變。<br />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br />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br />峻雉聆金柝,層台切銀箭。
|[[上官儀]]|《奉和颍川公秋夜》上官體}}
{{cquote|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br />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br />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br />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李商隱]]|《重过圣女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