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斐迪南·麥哲倫

移除 641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环球航海的过程 ==
=== 預備出航 ===
33岁时,麦哲伦回到了葡萄牙。他向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 (葡萄牙)|曼努埃尔]]申请组织船队去探险,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可是,国王没有答应,因为国王认为东方贸易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没有必要再去开辟新航道了。1517年,他离开了葡萄牙,来到了西班牙的港口城市[[塞维利亚]]并又一次提出环球航行的请求。塞维利亚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和勇气,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把女儿也嫁给了他。<ref name=Gu1982/>
1518年3月,[[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接见了麦哲伦,麦哲伦再次提出了航海的请求,并献给了国王一个自制的精致的彩色[[地球仪]]。国王很快就答应了他。不久,在国王的指令与支持下,麦哲伦组织了一支船队准备出航。
但是,葡萄牙国王很快知道这一件事,他害怕麦哲伦的这一次航行会帮助西班牙的势力超过葡萄牙。于是,他不但派人在塞维利亚不断制造谣言,还派了一些奸細打进麦哲伦的船队,并准备伺机破坏,暗杀麦哲伦。
[[File:Detail from a map of Ortelius - Magellan's ship Victoria.png|thumb|“{{Link-en|维多利亚号|Victoria (ship)}}”, 麦哲伦船队里仅有的一艘完成环球航行的船只。插图为[[亚伯拉罕·奥特柳斯|奥特柳斯]]制作于1590年]][[File:ReplicaNaoVictoriaMagallanes.jpg|thumb|[[智利]][[麦哲伦海峡]]畔的[[蓬塔阿雷纳斯]]的{{Link-en|维多利亚号博物馆|Nao Victoria Museum}}里一艘维多利亚号的仿制品]]
=== 橫渡大西洋 ===
[[File:AndalusAndMorocco.png|thumb|left|箭头所指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起点——[[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瓜达尔基维尔河]]的入海口]]
 
1519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條海船、约270人組成的遠航船隊终于从[[塞维利亚]]出发了。这支船队的[[旗舰]]是一条大型的[[卡拉維爾帆船]]——“{{Link-en|特立尼达号|Trinidad (ship)}}”。其他4艘船都是[[克拉克帆船]]。船队里最大的船是“圣安东尼奥号”,船长为胡安·德·卡尔塔海纳。“康塞普西翁号”的船长是加斯帕尔·凯塞达;“{{Link-en|维多利亚号|Victoria (ship)}}”由船长路易斯·德·缅多萨指挥;“圣地亚哥号”的船长是{{Link-en|若奥·谢兰|Juan Serrano}}〔奥〕茨威格(1998),《麦哲伦》。每條船都配備了火槍大炮,每個人都帶著尖刀短劍,船上滿載著各种商品。
=== 穿越美洲 ===
[[File:Strait of Magellan.jpeg|thumb|left|[[麦哲伦海峡]]从[[南美洲]]的尖端穿过,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1520年8月底,船队驶出圣胡安港,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准备寻找通往“南海”的海峡。经过三天的航行,在南纬52°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海湾。麦哲伦派两艘船只前去探察,希望查明通向“南海”的水道。当夜遇到了一场风暴,狂飙呼啸,巨浪滔天,派往的船只随时都会有撞上悬崖峭壁和沉没的危险,如此紧急情况,竟持续了两天。说来也巧,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
=== 麦哲伦之死 ===
[[File:MactanShrineTower2.jpg|thumb|upright| 位于[[菲律宾]][[宿霧省|宿霧]][[拉普拉普市]]的纪念碑]]
一天,麦哲伦船队来到[[萨马岛]]附近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以便在那里补充一些淡水,并让海员们休整一下。邻近小岛上的居民前来观看西班牙人,用[[椰子]]、[[棕榈酒]]等换取西班牙人的红帽子和一些小玩物。几天以后,船队向西南航行,在[[棉兰老岛]]北面的小岛停泊下来。当地土著人的一只小船向“特立尼达号”船驶来,麦哲伦的一个奴仆恩里克用[[马来语]]向小船的桨手们喊话,他们立刻听懂了恩里克的意思。恩里克生在[[苏门答腊岛]],是12年前麦哲伦从[[马六甲]]带到欧洲去的。两个小时后,驶来了两只大船,船上坐满了人,当地的头人也来了。恩里克与他们自由地交谈。这时,麦哲伦才恍然大悟,现在又来到了说马来语的人们中间,离“香料群岛”已经不远了,他们快要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了。
为了避开葡萄牙船队,他们决定横渡印度洋。在这段航程中,船员因[[坏血病]]减少到只剩35人。1522年5月20日,维多利亚号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6月8日,他们再次跨越赤道。7月9日,因为船只损坏和需要补给,不得不停靠到非洲西海岸外面的葡萄牙领地[[佛得角群岛]]。他们把一包丁香带上岸去换取食物,被葡萄牙人发现,又被捉去13人,只留下22人。7月18日,埃尔卡诺带领剩下的人匆匆逃走。〔苏〕约·彼·马吉多维奇(1988),《世界探险史》,p273张箭(2002),《地理大发现研究》,p257在佛得角群岛被捕的13人,后来经由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交涉得到释放。
1522年4月6日,特立尼达号完成修理后在埃斯皮诺萨率领下离开香料群岛。为了能利用北半球的西风,他们先向北行驶,于6月11日到达北纬43度左右。向东他们最远可能到达东经150到160度,离[[日本|日]][[俄罗斯|俄]]间的[[千岛群岛]]已经不远了。7月中旬,他们遇到连续的暴风雨,再加上坏血病和食物变质,不得不返回,最后在10月20日又回到香料群岛。此时他们已经仅剩19人了。不巧的是,当年5月,一只葡萄牙舰队来到了香料群岛并在[[德那第|德那第岛]]建立了据点。特立尼达号回来后即被葡萄牙人得知并被俘虏。大多数特立尼达号的船员在关押下死去,4年后,埃斯皮诺萨等仅有的4人才被释放返回西班牙。张箭(2002),《地理大发现研究》,p258-259</ref><ref> 〔苏〕约·彼·马吉多维奇(1988),《世界探险史》,p273-274
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当维多利亚号船返回[[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时,船上只剩下18人了。他们已经极度疲劳衰弱,原来认识他们的人也分辨不出来了。但他们运回来数量十分可观的香料,一把新鲜的丁香可以换取一把金币,把香料换取金钱,不仅能弥补探险队的全部耗费,而且还挣得一大笔利润。
== 后事及遗产 ==
[[File:PArenas Magallanes.JPG|thumb|upright|位于[[智利]][[蓬塔阿雷纳斯]]的麦哲伦塑像。塑像看往[[麦哲伦海峡]]的方向]]
[[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的日记是了解麦哲伦和埃尔卡诺的航行的主要来源。另外一份直接的航行报告是来自于弗朗西斯科·阿尔波——最后的“维多利亚”号的领航员。他保留了一份正式的{{Link-en|航海日志|logbook}},详细记录了所经岛屿的经纬度。但是当时的欧洲人并不是从皮加费塔的日记里知道这次环球航行的。他们是通过{{Link-en|马克西米兰·特兰西瓦拉斯|Maximilianus Transylvanus}}的书《马鲁古群岛》(De Moluccis Insulis)了解这一伟大航行的。马克西米兰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秘书,以及{{Link-en|彼得·马蒂尔·菲密格理|Peter Martyr Vermigli|马蒂尔}}的学生,他的妻子还是麦哲伦的一位资助者{{Link-en|克里斯托弗·德·哈罗|Christopher de Haro}}的侄女。他对环球航行的一些幸存者做了采访,并将结果写信告诉了[[红衣主教]]{{Link-en|马特豪斯·朗格|Matthäus Lang von Wellenburg}}。后来他的信被取名为《马鲁古群岛》在1523年正式出版。
34,62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