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阿尼 (土耳其)

增加 3,8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昔日繁華首都,今日幽靈鬼城。'''
* '''有著 「40道城門之城」、 「1001座教堂之城」之名。'''
* '''3世紀、5帝國—不斷易手的城市。'''
而亞美尼亞與土耳其的盟友[[亞塞拜然]]間爆發的領土衝突-[[納哥諾卡拉巴克戰爭]],土耳其於1993年正式封鎖了與亞美尼亞間的邊境,亞美尼亞也採取相同的措施。
而在土耳其官方的旅遊告示上,完全沒有提及阿尼古城的創建者,這是刻意淡化亞美尼亞人過往的歷史。{{NoteTag|參考[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content-5880.html 亡魂縈繞之地]。}} 至今亞美尼亞與 體爾期 土耳其 間的紛爭仍未平息,而繁華一時擁有10萬人口,被稱為 「40道城門之城」、 「1001座教堂之城」的阿尼古城,如今破敗的廢墟孤獨的矗立於黃沙之中。<ref name=”UNESCO”/><ref name=”TC”/><ref name=”BOCH”/><ref name=”BBC”/><ref >{{cite web| url=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content-5880.html|date=2016-04-04|title=亡魂縈繞之地| publisher=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20-02-20}}</ref><ref name="TCT">{{cite web| url=http://www.turkeyculturaltour.com/tr/turkiye/37/highlights-of-eastern-turkey/kars-ani-ruins-a-city-of-churches-eastern-turkey.html|title=Kars Ani Ruins, a City Of Churches-Eastern Turkey| publisher=Turkey Cultural Tour|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2-20}}</ref>
== 建築設計 ==
[[File:阿尼古城Smbat II時期的城牆.jpg|thumb|240px|右|阿尼古城Smbat II時期的城牆 [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42040 <br>來源網站UNESCO]]]
阿尼古城結合了中世紀城市的特色,集住宅、宗教、軍事結構為一體,包含並融合中世紀時亞美尼亞、拜占庭、塞爾柱、格魯吉亞的多元文化的豐富城市特色、建築和藝術。
 
所有建築物均使用當地的火山岩建造。它具有鮮豔的顏色(從乳黃色、玫瑰色到黑色)並且易於雕刻。
而[[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遺跡與公共和民用建築,為這座中世紀的古城提供生動且全面的印象,並證明了在7~13世紀間[[高加索]](Caucasus)、[[伊朗]]、[[土耳其斯坦]](Turkestan)、[[大呼羅珊]](Khorasan)地區傳統建築間的傳播、融合、創新與演進,而且鐫刻於岩石上。
* 城牆外的地區
另外城市周圍的溪谷(Bostanlar Creek),山坡上的石刻也是遺產的一部分。<ref name=”UNESCO”/><ref name=”TC”/><ref name=”BOCH”/><ref name=”BBC”/><ref name="TCT"/>
== 1001座教堂之城 ==
雖然這是個誇張的稱號,但至今為止考古學家們發現至少有40座教堂、禮拜堂和陵墓的遺址。<ref name=”BBC”/>
 
=== 阿尼大教堂 ===
[[File:Ani Cathedral.jpg|thumb|240px|right|阿尼大教堂[http://www.virtualani.org/cathedral/index.htm <br>來源網站Virtual ANI]]]
[[阿尼大教堂]](Ani Cathedral)又稱Surp Asdvadzadzin(church of the Holy Mother of God),始建於989年Smbat II國王在位期間,由中世紀當時亞美尼亞最著名的建築師Trdat所設計的作品,在Smbat II國王去世後工作被暫停,直到1001年才完成;一說根據教堂銘文是建造(或落成)於1001年(或1010年),由當時的國王Gagik I與皇后Katramide出資建造。
 
這裡被公認是[[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建築的源頭,數個世紀以來這裡是教會的信仰中心。
 
1319年的大地震造成了大教堂的圓頂倒塌,數百年後的一次地震使得教堂的西北角坍塌。
 
而大教堂被認為是數個世紀後流行於[[西歐]]的[[哥德式建築]]特徵中的靈感來源。
 
最為著名的是十字型的設計、尖狀的拱門、與圓柱的石墩。<ref name=”BBC”/><ref name="TCT"/><ref>{{cite web| url=https://www.wmf.org/project/ani-cathedral|title=Ani Cathedral| publisher=WMF|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2-20}}</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virtualani.org/cathedral/index.htm|title=A THE CATHEDRAL OF ANI| publisher=Virtual ANI|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2-20}}</ref>
 
=== 聖救世主大教堂 ===
{{Multiple image | align = right | width = 200|header = 聖救世主大教堂 | image1 =阿尼聖救世主大教堂西側.jpg| caption1 =<center> [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42041 從西側看聖救世主大教堂] | image2 =阿尼聖救世主大教堂東側.jpg |caption2 =<center>  [https://whc.unesco.org/en/documents/142042 從東側看聖救世主大教堂] |footer=<center> 來源網站UNESCO </center>}}
[[聖救世主大教堂(阿尼)|聖救世主大教堂]](Surp Amenap’rkitch或Church of the Holy Redeemer),由Abulgharib Pahlavuni親王出資並於1035年落成,用以供奉自[[君士坦丁堡]]迎回的聖十字架碎片。
 
教堂的設計十分獨特:外部有19面,內部有8個圓型拱頂,中陽的圓頂高大如鼓狀。
 
教堂有著十分精巧的設計、保存十分良好,許多外牆僅起到裝飾性的作用,直到1930年教堂的東半部在暴風雨中被雷電劈毀,而倖存的部分保存了亞美尼亞文字,提供了教堂和阿尼人定居於此的歷史紀錄。<ref name=”BBC”/><ref name="TCT"/><ref>{{cite web| url=https://www.wmf.org/project/church-holy-redeemer|title=Church of the Holy Redeemer| publisher=WMF|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2-20}}</ref><ref>{{cite web| url=https://www.wmf.org/blog/update-work-church-holy-redeemer-ani-turkey|title=Update on Work at the Church of the Holy Redeemer, Ani, Turkey|date=2012-08-27| publisher=WMF|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2-20}}</ref><ref>{{cite web| url=http://www.virtualani.org/redeemer/index.htm|title=THE CHURCH OF THE REDEEMER (SURP AMENAP'RKITCH)| publisher=Virtual ANI| language = EN |accessdate=2020-02-20}}</ref>
== 登錄基準 ==
|}
{{clear}}
 
== 註解 ==
{{NoteFoot}}
== 參考來源 ==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