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景福宮 (韓國)

增加 6,13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景福宮'''<br><img src="https://a.ksd-i.com/s/800_86400_59b3c443ae…”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景福宮'''<br><img src="https://a.ksd-i.com/s/800_86400_59b3c443ae2bbbd1773fbef14fa5196e/static.koreastardaily.com/2018-08-23/108639-647706.jpe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a.ksd-i.com/s/800_86400_59b3c443ae2bbbd1773fbef14fa5196e/static.koreastardaily.com/2018-08-23/108639-647706.jpeg 圖片來自a.ksd-i.com]</small>
|}
'''景福宮'''(韓語:경복궁/景福宮 Gyeongbokgung),名称的由来是取自中国《[[詩經]]·大雅·既醉》:「旣醉以酒,旣飽以德,君子萬年,介爾'''景福'''」。因位于汉阳城(今[[首尔]])北半部中心偏西的位置,北为北岳山,故也叫“北阙”。建於1394年,是[[朝鲜王朝]]的正宮,也是朝鮮五大宮闕中規模最大的。

== 歷史沿革 ==
=== 初建 ===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鲜王朝太祖[[李成桂]]在[[开城|开京]]命令设立“新都宫阙造成都监”,命[[郑道传]]、沈德符、金溱、李恬、李稷、权仲和等人监督修建汉阳宫殿。
=== 风水或礼制 ===
新宫选址时,国师[[无学大师]]从[[风水]]角度考虑,主张以汉阳西边的仁王山为主山,宫殿座西向东;郑道传等人从礼制的角度考虑,主张以汉阳北边的北岳山为主山,宫殿座北朝南。太祖最终选择了郑道传的意见。但是北岳山并不在正北方向,因此景福宫采取了壬座丙向(座北偏西)的方位。景福宫所在的位置原有[[高丽肃宗]]修建的宫殿,[[忠肃王]]时加以扩建。至朝鲜国开国,李成桂下令在高丽故宫遗迹的基础上加以扩建,并兴建新的建筑。
=== 定宫名为景福宫 ===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初步竣工,命名为“宫城”,有建筑500多栋。当年十月,命判三司事鄭道傳为新宫命名。定宫名为景福宫,午门为正门(后改名光化门),周围宫墙1813步(1步=古6尺,即約2500m)。
=== 第一次王子之乱 ===
太祖末年,朝鲜发生[[第一次王子之乱]],王都又移回[[开城|开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以高丽旧宫寿昌宫为正宫。[[朝鲜太宗|太宗]]即位后,关于首都選址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用占卜方法决定还都汉阳。此後約两百年间,景福宮作為朝鲜王朝的正宮使用。

1553年(嘉靖32年)九月十四日丁巳,景福宫发生大火,历代珍宝、书籍、大王大妃诰命、服饰文物全被烧毁,[[明宗]]、王妃沈氏与大王大妃([[文定王后]])尹氏移居昌德宫。

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4月28日忠州失守,宣祖国王于4月30日仓促出宫,星夜兼程逃往西北。当天汉城城中乱民大起,并在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中举火,将历代宝玩以及文武楼、弘文馆所藏书籍、春秋馆所藏历代实录、《承政院日记》、以及前朝文献史稿“烧尽无遗”。

万历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王室返回汉城,以成宗之兄月山大君府邸为临时行宫,改名[[德寿宫|庆运宫]]。因景福宫内殿宇繁多,工程浩大,而朝鲜王朝经过两次侵略战争之后经济残破,无力修复景福宫,只好将原来作为離宮的[[昌德宮]]當作正宮使用,景福宮从此被閒置約两百七十年。

===高宗时期的复建===
1865年,为提升由旁系入继王位的[[朝鮮高宗|高宗]]声望,重振王室威严,高宗的父親[[兴宣大院君]]下令复建景福宫。复建完毕的新景福宫占地12.6万坪(57.75公顷),共由509棟建築組成,共有房屋6808間。1868年,朝鲜王朝正宮由昌德宮轉移至此。

在重建景福宫的同时,光化门外六曹街北端的议政府旧址也得以重新修复。此举被认为是大院君廓清朝鲜王朝末期外戚势道政治、恢复昔日官职的措施。

高宗十年(1873年)十一月五日,大院君下野,高宗亲政。然而十二月十日在大王大妃赵氏居住的景福宫纯熙堂发生火药爆炸事件,烧毁内殿、殿门、行廊400余间。大院君涉嫌主使这次爆炸。之后高宗奉大王大妃迁往昌德宫居住。高宗十三年(1876年)十一月四日,景福宫交泰殿又发生火灾,烧毁830多间房屋。储存于内殿中的朝鲜国王玉玺、王世子玉印、历代大妃的玉宝和玉册、以及朝鲜王朝历代先王的御笔和遗物全部烧毁。
=== 春生门事件 ===
[[甲午战争|中日战争]]之后,[[明成皇后|閔妃]]主张以俄国势力来牵制和抗衡日本,遭到日本方面的敌视。而導至了史称的[[乙未事件]]。此后[[朝鮮高宗|高宗]]成为亲日派总理大臣[[金弘集]]控制下的傀儡,被日本守备队软禁起来。当年11月27日,高宗的亲卫势力曾计划从春生门和北墙门进入景福宫,将高宗护送至庆运宫附近贞洞地区的美国公使馆避难,然而计划泄露,参与者们受到处罚,史称“春生门事件”。<ref>[http://www.sheridanrogers.com/lishi/201801/76816.html 春生门事件是甚麼],sheridanrogers.com,20180126</ref>

“春生门事件”失败后,高宗担心日本人会毒杀自己,在后宫[[純獻皇貴妃|严贵人]]、内侍姜锡镐等人的策划下,高宗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96年2月11日),高宗与世子逃到俄羅斯公使館,王室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景福宮居住。1897年,正宮移到[[德壽宮|庆运宫]]。1907年由於[[朝鮮純宗|純宗]]的即位,正宮轉移到[[昌德宮]]。
=== 复原工程 ===
韓國獨立後,開始了景福宮的重建工作。光化門1968年在總督府前面重建(原先被移到今天國立民俗博物館的地方)。[[朝鮮總督府]]在1995年開始拆除,1996年拆除完畢。光化門從2006年開始進入整修,往南移動14.5公尺到100年前的舊址,2010年完成重建。日帝強佔时期拆毁的资善堂、乾清宫、泰元宫等宫殿也被修复重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9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