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核酸檢測

增加 1,620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核酸檢測''',(NAT, Nucleic acid test),用於篩檢患者或捐血者是否染患特定病毒。主要目地在於縮短病毒急性期感染時之血清…”
'''核酸檢測''',(NAT, Nucleic acid test),用於篩檢患者或捐血者是否染患特定病毒。主要目地在於縮短病毒急性期感染時之血清標記空窗期。<ref name=“cdc">{{cite web |url=https://www.cdc.gov.tw/uploads/files/f6b74eae-3859-4d32-a7fb-ef5a8fec19a3.pdf | title= 以核酸檢驗法(nucleic acid testing, NAT)篩檢 B 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捐血者之成效評估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 author=張馨勻、陳雯玲 | accessdate= }}</ref>

==歷史==
醫療處置中,輸血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措施,它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也使患者冒著因輸血而感染病毒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HTLV-1)、[[B型肝炎病毒]](HBV)和[[C型肝炎病毒]](HCV)的風險。HIV會造成[[後天免疫缺損症候群]](AIDS),而HBV及HCV會造成肝炎。為了減少輸血帶來的風險,世界各國自 1970、1980 和 1990 年代相繼對捐血者進行HBV、HIV和HCV的篩檢。

捐血者篩檢法一般來說,多數採用酵素免疫法(EIA)偵測血液中之[[抗原]]或[[抗體]]。雖然此篩檢已大幅減少輸血後病毒感染的機會,但仍有殘存之風險,原因在於”空窗期”(感染後到抗原或抗體出現)捐血者的存在。為達到”輸血零風險”的 要求,許多歐洲國家及美國自 1999 年起嘗試利用超高敏感的 PCR 法或相關技術,進行捐血者的病毒核酸篩檢(nucleic acid testing, NAT)以縮短空窗期。<ref name=“cdc"/>


== 參考資料 ==
{{reflist}}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