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喉

增加 4,66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傳染方式==
接觸病人、帶菌者(飛沫傳染)或接觸被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污染之器具皆可造成感染,鮮奶也是重要媒介之一。
 
==臨床症狀==
主要侵犯扁桃腺、咽頭、喉頭、鼻等上呼吸道,偶爾亦侵犯皮膚或其他黏膜(如結膜),這些被侵犯的部位因外毒素的作用導致組織壞死,病灶處形成灰白色膜(偽膜),四周伴有發炎現象。
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分為四類,臨床特徵稍有不同:
 
*咽門白喉:喉痛、頸淋巴結腫大及壓痛感,嚴重者咽部水腫。
*喉白喉:在嬰兒及幼兒症狀較嚴重。
*鼻白喉;常呈慢性症狀,且較輕微,並以單側鼻腔排泄及脫皮為特色症狀。
*皮膚白喉:常與膿病變混淆。二至四週之後,可因吸收大量毒素,引起腦、周圍運動與感覺神經麻痺及心肌炎等嚴重病變。
 
==預防方法==
教導民眾(尤其是有嬰兒之家長)有關白喉的危險性和預防注射之必要性。預防白喉最有效之方法是疫苗接種,我國自1948年引進白喉類毒素,1954年開始供應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DTP),2010年3月起開始接種接種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小兒麻痺),接種四劑DTaP-Hib-IPV疫苗後其白喉免疫效力約為97%,約可維持10 年。
 
目前政府提供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大幼兒免費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 DTaP-Hib-IPV。滿5歲至入國小前追加一劑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 / Tdap-IPV)。
 
==治療照護==
一旦懷疑可能是白喉,採檢後無須等待細菌學檢驗確定, 即立刻給予抗毒素,在施行之前應先做過敏試驗確定無問題後,再依症狀、持續時間長短、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地區環境因素,給予20,000-100,000單位不等的抗毒素;通常肌肉注射即可,但嚴重時須靜脈注射及肌肉注射合併使用。藥物方面以紅黴素及盤尼西林最有效,應在細菌培養開始後,取其一與抗毒素混合使用(但不能單獨使用抗毒素)。一般確定的帶菌者,成人每天口服紅黴素1.0公克連續7天或肌肉注射600,000-2,000,000單位之Procaine Penicillin連續10天。至於小孩則是每天口服紅黴素40毫克∕每公斤體重之劑量連續7天;或肌肉注射Procaine Penicillin,其劑量則依體重分成:10公斤以下施予300,000單位,10公斤以上施予600,000單位;或注射Benzathine Penicillin1,200,000單位,但少於27公斤的小孩則使用的劑量減半成600,000單位。
==潛伏期及可傳染期==
白喉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曾經接受過預防注射之母親,可予新生兒大約6個月之被動免疫。一般痊癒後並不能絕對保證以後一定具有免疫力,反而不顯性感染較常引發免疫抵抗力。注射類毒素可獲得長效的主動免疫力。美國曾以Schick test檢測成人血清,發現超過40%的成人無免疫力,而在加拿大、澳洲、歐洲等地免疫力亦逐漸減少,一般Schick test是用1/50 MLD(天竺鼠最小致死量)皮內注射,如無免疫力者會發紅(4天後10 mm以上)。
== 防疫措施病人及接觸者處理==防疫措施非常重要,預防 *(1)'''報告''':白喉為我國法定 傳染 病,一旦發現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機關。*(2)'''隔離''':對於白喉個案(尤其是咽喉白喉、接觸性皮膚白喉)須強制隔離至兩次細菌培養呈陰性反應為止。(分別從鼻、喉取樣,兩次取樣時間須間隔24小時以上,且和最後一次用藥時距不得少於24小時);若無法培養,須服用抗生素14天之後才可解除隔離禁令。*(3)'''消毒''':採終期消毒 ,對病患接觸物或排泄物污染之器具徹底消毒。*(4)'''檢疫''':所 加強衛教宣導 從事飲食業者(特別是牛奶) 必須與兒童密切接觸之業者,須俟細菌學診斷其為非帶菌者後方可復業。*(5)'''接觸者管理''':所有接觸者均須採檢送驗,並嚴密監視七天。曾接受 預防 注射之接觸者再追加一劑。未具免疫力者則視其年齡接受基礎 接種 疫苗 建議所有家戶接觸者,應給予適當的抗生素(口服紅黴素或肌肉注射盤尼西林)。*(6)對接觸者及感染源做調查*(7)一般若已遵行上述接觸者管理事項,則不必再做鼻、喉檢體之細菌培養檢查 ==感染防治==
===衛教宣導===
教導民眾 ( 尤其是有嬰兒之家長 ) 有關白喉的危險性和預防注射之必要性。
===預防接種===
(1)預防白喉最有效之方法是疫苗接種,我國自1948年引進白喉類毒素,1954年開始供應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DTP),2010年3月起開始接種接種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小兒麻痺),接種四劑DTaP-Hib-IPV疫苗後其白喉免疫效力約為97%,約可維持10 年。
(2)常規預防接種時程:疫苗為三 接種 疫苗 年齡(DPT)注射時間如下:* 第一劑: 出生滿2 個月* 第二劑: 出生滿4 個月* 第三劑: 出生滿6 個月* 第四劑: 出生滿1 年6 個月*滿5歲至入國小前施打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Tdap-IPV) 一劑
(3)為維持主動免 *距離最後一次破傷風 苗接種超過10年以上者 國際 建議每10年追加一 劑Td或Tdap 劑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而其中高危險族群如醫療照護人員、孕前婦女、嬰兒照顧者應優先以Tdap疫苗接種一劑。對於嚴重免疫缺乏或感染HIV者,即使無法產生理想的免疫效果,也應比照免疫缺乏族群之接種時程來接種疫苗
===病人、接觸者、周遭環境之控制=== (4 (1)'''報告''':白喉為我國法定傳染病,一旦發現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機關。(2 '''隔離''': 對於 嚴重免疫缺乏或感染HIV者 白喉個案(尤其是咽喉白喉、接觸性皮膚白喉)須強制隔離至兩次細菌培養呈陰性反應為止。(分別從鼻、喉取樣,兩次取樣時間須間隔24小時以上 即使 且和最後一次用藥時距不得少於24小時);若 無法 培養,須服用抗 素14天之後才可解除隔離禁令。(3)'''消毒''':採終期消毒法,對病患接觸物或排泄物污染之器具徹底消毒。(4)'''檢疫''':所有從事飲食業者(特別是牛奶)及必須與兒童密切接觸之業者,須俟細菌學診斷其為非帶菌者後方可復業。(5)'''接觸者管 想的 ''':所有接觸者均須採檢送驗,並嚴密監視七天。曾接受預防注射之接觸者再追加一劑。未具 免疫 效果 力者則視其年齡接受基礎接種。建議所有家戶接觸者 比照免疫缺乏族群之 給予適當的抗生素(口服紅黴素或肌肉注射盤尼西林)。(6)對 種時程來 觸者及感染源做調查(7)一般若已遵行上述 種疫苗 觸者管理事項,則不必再做鼻、喉檢體之細菌培養檢查
== 消毒個人與環境衛生==
採終期消毒法,對病患接觸物或排泄物污染之器具徹底消毒。
*(3)建議所有的家戶接觸者,應給予適當的抗生素(口服紅黴素或肌肉注射盤尼西林)。
*(4)從事食品處理或與兒童相關之教保育等機構員工,應先行停止上班,直到無帶菌之虞時。\
 
===接觸者及感染源調查===
一般若已遵行上述接觸者處理事項,則不必再藉由擴大採檢鼻、咽喉檢體之方式,去尋找接觸者。
 
===隔離===
對於白喉個案(尤其是咽喉白喉、接觸性皮膚白喉)須2次細菌培養呈陰性反應為止。(分別從鼻、喉取樣,2次取樣時間須間隔24小時以上,且和最後1次用藥時距不得少於24小時);若無法培養,須服用抗生素14天之後才可解除隔離禁令。
==治療方法==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