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伯勞鳥

增加 3,0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伯勞鳥.jpg|thumb|300px|伯勞鳥<br>[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C%AF%E5%8B%9E%E7%A7%91.html 原圖鏈接] ]]
 
'''伯劳科'''(學名''Laniidae'')在[[鸟类传统分类系统]]中是[[鸟纲]][[雀形目]]中的一个[[科 (生物)|科]]。这是一种食肉的小型雀鸟,生性凶猛。
伯劳古称“'''鵙'''”。《[[尔雅]]》记载,“鵙,伯劳也。”<ref>[[s:爾雅#釋鳥 第十七|爾雅 釋鳥]]</ref>而《[[曹子建集]]》和《[[文选]]》均称伯劳为贼害之鸟<ref>[[s:曹子建集/卷十|曹子建集 卷十]]</ref><ref>[[s:昭明文選/卷15|昭明文選 卷15]]</ref>。
 
 
==特徵==
伯勞鳥比[[知更鳥]]要小些,一般羽毛是灰色或淡褐色,翅膀和尾為黑色並帶有白色的斑,眼睛周圍是一圈明顯的黑色;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鳥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腳強健,趾有利鉤。歐洲的伯勞鳥多為紅色和褐色,加拿大和美國的大伯勞鳥也稱為[[北方伯勞]],是伯勞鳥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叢伯勞]]產於非洲,大約有40多種,體長約有16~21厘米,羽毛色彩鮮艷,嘴不像其他伯勞鳥那麼尖利,尾部有長而柔軟的羽毛。[[四色叢伯勞]]上體呈綠色,下體金黃色。紅色的喉嚨和黑色的邊,非常好看。<ref name=“easyatm">{{cite web |url=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4%BC%AF%E5%8B%9E%E7%A7%91
| title=伯勞科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百科知識 | author=|access date=}}</ref>
 
==習性==
伯勞是重要的食蟲鳥類,大都棲息在丘陵的廣闊林地,常棲於樹頂,高處俯視,伺機滑衝至地面捕捉昆蟲、蛙、蜥蜴、小鳥和鼠類等,有把獵物插在棘刺上食用的習性,有時不全吃掉,用此方式儲存食物。因此英文中也稱其為“butcherbirds”,但是澳大利亞的[[butcherbirds]]並不是伯勞,而是一種與它們占據相同生態位的鳥[[鍾鵲屬]](Cracticus)。<ref name=“easyatm"/>
 
[[File:烏盧古魯叢伯勞.jpg|thumb|300px|烏盧古魯叢伯勞<br>[http://www.people.com.cn/BIG5/huanbao/57/20011219/630523.html
原圖鏈接] ]]
[[File:紅尾伯勞.jpg|thumb|300px|紅尾伯勞<br>[https://ebird.org/species/brnshr?siteLanguage=zh
原圖鏈接] ]]
 
==分布==
伯勞科共有[[10屬]][[72種]]。主要分布在美國[[聖克利門蒂島伯勞]]、坦尚尼亞烏盧古魯山的[[烏盧古魯叢伯勞]]以及我國台灣地區伯勞。產於聖克利門蒂島的伯勞鳥屬瀕危動物;產於烏盧古魯山的烏盧古魯叢伯勞也已瀕臨絕種的危險。台灣有[[紅尾伯勞]]、[[棕背伯勞]]、[[紅頭伯勞]]和[[虎紋伯勞]]最為常見。<ref name=“easyatm"/>
 
==繁殖==
伯勞鳥巢呈杯狀,置於有棘樹木或灌叢間。卵上常略呈暗褐色且大小不一的雜斑。 由雌鳥孵蛋,大概二個星期就可以出生,出生後由雌、雄鳥共同餵食,十二天後幼鳥就可以離巢自立,但它們有時也會回來向父母要些食物。伯勞鳥也有著很強的母性,當有蛇類的動物想攻擊它們巢穴時,伯勞鳥會為保護它的幼鳥而反擊。由於伯勞鳥的生活環境是開闊的草原或牧場,隨著人類城市的擴建,草原牧場的機械化耕種,伯勞鳥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小,這也導致了伯勞鳥數量的逐年減少,未來能看到堅強且富有個性的勞科鳥兒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ref name=“easyatm"/>
 
==視頻==
 
{{#evt:service=youtube|id=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XoQhtT88| dimensions=640|container=frame |alignment=center|description=棕背伯勞掛青蛙}}
== 參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 360 ⽣物科學總論]]
 
[[File:伯勞鳥.jpg|thumb|300px|伯勞鳥<br>[http://www.manakana.jp/smile/profile/index.html 原圖鏈接] ]]
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