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00
次編輯
變更
高伯龙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高伯龙
| 圖像 = [[ File: 王继才1激光1.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p1military.musiccnr.126.netcn/ycdj/2n7v2iXBuFNEdmCvna1OLA==20190912/17737321579608958W020190912581710513564.jpg 原图链接] [http://wwwmilitary.12371cnr.cn/2019/08ycdj/2620190912/ARTI1566787151870691t20190912_524774806.shtml 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激光陀螺专家
| 出生日期 = 1928年6月29日
| 職業 = 博士生导师
| 知名原因 = 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
| 知名作品 = 《变形金刚》<br />《西部英雄约拿·哈克斯》 <br /> 《阳光下的假日》
}}
1951年高伯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1954年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主任教员、高校讲师、副教授;1970年在[[长沙工学院]]物理教研室、激光教研室工作;1978年调任到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激光研究室、环形激光器研究室工作;1981年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系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82年担任军用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高伯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ref>[https://v.qq.com/x/page/t0517092ila.html “国宝级院士”高伯龙逝世] 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1日</ref>
高伯龙率领团队成功研制了第一代环形激光器实验室原理样机和"全内腔绿色氦氖激光器",高伯龙和他的同事们填补了中国激光领域的7项空白 。<ref>[http://www.sohu.com/a/340911818_100006659 “高伯龙现象”:一群人奋斗一生只为一个目标 ] 搜狐首页,发布时间;2019-09-14 19:13</ref>
==人物生平==
[[File:高伯龙2.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military.cnr.cn/ycdj/20190912/W020190912581710540095.jpg 原图链接][http://military.cnr.cn/ycdj/20190912/t20190912_524774806.html 图片来源]]]
1928年6月29日,高伯龙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
2004年7月,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高伯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12月6日,高伯龙在长沙逝世,享年89岁 。
==人物简介==
[[File:高伯龙454.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s://07.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71213/20171213011217_323b9ab09ce20ce7092eb17d6a0b0a87_7.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404.html 图片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曾有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位头发稀疏的老人,身穿绿色老式作训服,脚上是一双黄胶鞋,缓慢而坚定地走在公寓房和实验室的小路上。
这位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身影消失在两年前,然而在同事和学生的心中,这道身影从未离开,因为他留下了众多研究成果,在行业内熠熠生辉;他曾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继续开拓前行;他所开创的中国激光陀螺事业,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位老人名叫高伯龙,是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经过40多年艰苦攻关,攻克一系列世界技术难题,研制的多种型号激光陀螺,为我军大国重器安上了自主导航的“中国芯”,被誉为“[[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ref>[https://v.qq.com/x/page/h3061zmftv3.html 高伯龙,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腾讯视频,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6日</ref>
选择——
坚持——
[[File:高伯龙7.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news.sdnews.com.cn/gn/201909/W020190912689047965110.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dnews.com.cn/gn/201909/t20190912_2610423.html 图片来源]]]
在冷板凳上苦坐20年
严师出高徒。高伯龙一生培养的30多名研究生,都成长为我国激光陀螺研制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重要技术骨干。<ref>[http://www.qstheory.cn/2019-09/14/c_1124996214.htm 高伯龙:生命为中国激光陀螺燃烧] 光明日报,发布时间;2019年09月14日 12:36:28 光明日报 </ref>
[[File:高伯龙7.jpg4.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news.sdnews.com.cn/gn/201909/W020190912689047965209.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dnews.com.cn/gn/201909/t20190912_2610423.html 图片来源]]]
==人物成就==
全内腔绿(黄、橙)光He-Ne激光器[J]. 高伯龙,[[丁金星]],[[龙兴武]],[[曾明]],[[周宁平]].光学学报 . 1995 (12)
==芯的来历==
[[File:高伯龙2.jpg4.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military.cnr.cn/ycdj/20190912/W020190912581710618013.jpg 原图链接][http://military.cnr.cn/ycdj/20190912/t20190912_524774806.html 图片来源]]]
央广网9月12日消息(贾朝星 张超 记者李琳 )历经40多年探索攻关,国防科技大学高伯龙院士带领团队开辟了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陀螺研制之路,为多型国之重器安上了自主导航的“中国芯”,把关系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工艺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ref>[http://military.cnr.cn/ycdj/20190912/t20190912_524774806.html 国防科技大学高伯龙院士:一生为激光陀螺旋转] 央广军事,发布时间;2019-09-12 16:03:00 </ref>
激光陀螺是导弹、飞机、舰船等武器装备实现精准打击、快速反应的核心部件,可以不依赖外部信息,实现自主导航、制导和定位。上世纪6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广泛应用并实施严密技术封锁。[[国防科技大学]]某系主任[[罗晖]]回忆说,中国第一次接触到激光陀螺,是1971年钱学森交给科大的两页纸:
[[罗晖]]:“当时就是两页纸,给了一个线索,一个引子。”
1984年10月,高伯龙赴美考察激光技术。
这两页纸代表的科学难度,堪称世界级“密码”。高伯龙通过大量计算,用一年半时间破译了密码原理,并提出了我国独有,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四频差动陀螺研制方案。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于旭东说,是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创新精神,让高伯龙在科研道路上敢于站在少数人的位置上:
[[File:高伯龙5.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military.cnr.cn/ycdj/20190912/W020190912581710604306.jpg 原图链接][http://military.cnr.cn/ycdj/20190912/t20190912_524774806.html 图片来源]]]
[[于旭东]]:“一片反对之声,请了好多专家来印证,大家说这个东西不可信,我们坚持下来。我们觉得院士最厉害的一点,他能做一些开篇的事情。”
理论大厦建立用了一年半,做出第一个激光陀螺样机则用了20年。激光陀螺的工艺集光、电、机械于一身,每一个零部件的攻关都是从零开始。
1999年,新组建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宣布命令暨授旗大会,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教授亲切交谈。
罗辉:“没有任何参考资料,那怎么办,就靠自己去琢磨,去研究,去创新,对我们来说都是原始创新。”
国防科大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政委[[张运炬]]回忆,当时举全国之力,投入研制的单位有20多家,最后仅高伯龙带领的科大团队坚守了下来。
[[张运炬]]:“我们找不到合作厂商,我们没有支持单位,有些材料一旦进口,这个自主产权又落后了,实际上你还是被别人卡着脖子。高院士最难的就是这个。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从这么一点点的工艺去做起。”
高伯龙的学生[[龙兴武]]回忆说,没有现成软件,近60岁的高伯龙还当起了学生,自学了程序设计语言,自己动手编程。在攻关最紧迫的一年,高伯龙瘦了近30斤。
2002年03月11日,高伯龙在全国政协九届5次会议小组发言。
龙兴武:“这个时候很多军令状就已经到时间了,怎么办?那能不急嘛,肯定急。”
从1971年拿到那“两页纸”,到1994年第一台激光陀螺样机诞生,23年青丝变白发。伴随着它一起问世的,还有高伯龙率队研发的中国第一台高精度反射率透射率测试仪;第一批号称“检测之王”的绿光激光器;第一家全闭环研制生产激光陀螺的单位。
这一年,已到退休之龄的高伯龙又盯上了新的高地——让激光陀螺走向应用,走向战场,成为真正的武器之眼。国防科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院长刘波说,高伯龙设计出与国际主流不同但性能更优的惯性导航系统,再一次在科学道路选择上成为少数人。
1990年,高伯龙教授在指导博士研究生工作。
[[刘波]]:“他有非常好的科学自信,他认为我们这个道路是一定能够成功的,这支撑他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不断的攀登。他又是奠基者,又是开创者。”
高伯龙78岁那年,我国首套使用新型激光陀螺的导航系统问世。该型装备在某海域进行测试,导弹发发命中,我军从此有了自主导航的“中国芯”。
[[File:高伯龙6.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news.sdnews.com.cn/gn/201909/W020190912689047816742.jpg 原图链接][http://news.sdnews.com.cn/gn/201909/t20190912_2610423.html 图片来源]]]
于旭东:“我们这个东西做出来以后就给海军用,他们一用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他们真正实际需要的东西,部队给海军机关上文件的时候,写的就是这个东西是一型好用、顶用、实用的装备。”
高伯龙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理论物理界的大学者。为何甘愿将生命围绕激光陀螺而旋转?他曾这样坦露心迹:“一个人的志愿应该跟客观实际相符合,应该符合国家的需要。”
1990年,高伯龙教授在进行科研工作。
2017年12月,高伯龙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系政治协理员刘和旭反复问他还有什么要求,高伯龙提了两条:
[[刘和旭]]:“第一,四频陀螺一定要用好,前面虽然已经用了,但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用处。第二,他觉得有个学生的一篇论文挺有价值的,深挖之后他自己希望审一审,再给它出版。他只给我们提了这两个要求。他的世界很单纯,很纯粹。”
==个人生活==
高伯龙既关心国家大事,又关爱同事家人,工作起来严肃认真,生活中却和蔼幽默。除了醉心于激光研究,高伯龙还喜欢阅读文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年轻时读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书中典故能信手拈来,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很熟悉。高伯龙每天坚持读报纸、看电视,关注国家大事,而且喜欢与当过教师的老伴讨论,写时评。他的象棋下得好,经常与家人、朋友对弈 。
==人物评价==
高伯龙毕生兢兢业业,严谨求实,教书育人治学。科研上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教学上传道授业,蜡炬成灰,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无数人才 。(澎湃网评)
==视频==
<center> '''【了不起的中国人】“背心院士”高伯龙:一生为激光陀螺旋转''' </center>
<center>
{{#iDisplay:b3038stdz1f|780|460|qq}}
</center>
<center> '''【爱国情 奋斗者】院士高伯龙:生命不息 永不停歇'''</center>
<center>
{{#iDisplay:u0926hrlozf|780|460|qq}}
</center>
<center> '''国宝级院士高伯龙离世,曾解开钱学森的“密码”,却低调如扫地僧'''</center>
<center>
{{#iDisplay:z0517he14pd|7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学者]] [[Category:科学家]]{{Reflist}} [[Category: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