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庄园

增加 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庄园 ''' 指大农场,唐宋时的中国、古代 [[ 日本 ]] 及中古欧洲的大 [[ 农场 ]] 都称作庄园<ref>[http://www.sohu.com/a/116298246_155324 “庄园经济”大势所趋 , 特色庄园要如何打造呢 ?],搜狐网,2016-10-17</ref>。在 [[ 中世纪 ]] 的西欧,庄园(manor)发展成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共同体。
==中国庄园==
唐宋时期,面积不太小、互相毗连的一片私有土地,有时称庄园。为了强调土地私有,庄园会冠以主人之姓,如李家庄张家庄之类,或起个别致名字,带有自我炫耀的意味。
唐末及 [[ 北宋 ]] “庄园”十分盛行,大半是地主自己经营的农场。庄园经营方式不一,有奴僮、有雇农、有 [[ 佃农 ]] 。到宋代,使用奴隶的农场愈来愈少,使用雇工耕种渐渐增加。从北宋末年开始,以雇工经营的大农场也愈来愈少,地主逐渐将土地出租给佃农。
[[ 唐朝 ]] 中叶,官僚地主侵夺田地,均田制废止,地主庄园经济便日益发展起来,如田庄、庄田、庄宅、庄院、山庄,岭南节度使韦宙的“江陆别业”积攒 [[ 谷物 ]] 七千堆、 [[ 宋之问 ]] 的“兰田山庄”、王维的“辋口庄”等都是有名的大庄园,江南军使苏建雄,“有别墅,在昆陵,恒使傔人李诚来往检视”。早在 [[ 唐高宗 ]] 时,王方翼就已经“辟田数十顷,修饰馆宇,列植竹木”<ref>[https://www.zwdu.com/book/19832/5601693.html 第四百零七章 王方翼],八一中文网 , 2017-12-21</ref>。 [[ 唐玄宗 ]] 诏称:“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安史之乱后,均田制既坏,庄园经济更加发达,陆贽指出:“今制度弛紊,疆理隳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
唐代的僧侣也都有大量土地,宜春郡的齐觉寺,“其寺常住庄田,孳畜甚多”。又如 [[ 少林寺 ]] 有柏谷庄,占地40顷。吐蕃亡国后,各地教派割据,政教合一,出现很多庄园。
==欧洲庄园==
庄园(manor),是中世纪 [[ 欧洲 ]] 基本经济单位<ref>[https://history.ifeng.com/c/7rZQIyMRWg0 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庄园:中世纪欧洲乡村的风光,和想象中大不一样],凤凰网, 2019-11-14</ref>。当时因城市毁坏、商业衰退,欧洲 [[ 经济 ]] ,沦为自给自足的农业型态,经济关系也是以劳务交换、以物易物为主。
庄园生产包括 [[ 粮食 ]] 、衣物、 [[ 工具 ]] 等各项生活所需,是一个农村共同体,也是一个自治的政治单位,内有耕地、公地、教堂、领主邸第与农奴住宅等。庄园土地属领主拥有,农奴负责耕作。领主与农奴之间有互相约定的权利与义务──农奴提供劳役、耕作、缴税;而领主则必须分给土地、提供保护、执行司法。领主在庄园中设置的生产设施,如 [[ 磨坊 ]] 、烤炉与榨酒设备,农奴必须付费使用。
[[ 农奴 ]] 〔serf〕身份介于自由人与 [[ 奴隶 ]] 之间。人身自由并没完全失去,但身份又附着于土地。倘无领主同意,不可任意离开庄园,故其非完全的自由人。虽然农奴自由受限制,且生活艰苦,但有一定的保障。农奴只要履行义务,就可以世代耕作土地;一旦遇到困难,领主亦有义务提供适当的协助。
==参考文献==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39,6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