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巾

增加 24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从手帕到手巾的改变大约始于汉代。巾与帕不同,巾是以男性用品的身份出现的。男性在从事劳动等活动时,出汗的部位已不仅仅限于脸面部,还有脊背、胸膛等地方,小小的方巾已满足不了要求,而且劳作的双手不方便抓捏巾帕,所以出现了用厚布缝制的长巾,不用时可随意搭在肩上,挂于颈项或别于腰间。挂于颈项的巾在肩挑、推车时还可用作扁担或车袢的垫布,以缓冲压力,减少劳动工具对肌肤的摩擦。这种巾秦汉以来已十分时兴,我们在[[京剧]]舞台上看到的武生腰间系的“大带”,就是巾的艺术变形。
而让巾起绒圈成为毛巾的雏形,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出现。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绒圈锦”,就是最早发现的经起绒织物。到宋代,我国福建[[漳州]]的丝织业已十分发达。受到日本舶来品“倭锦”的启发,我国古人用竹丝装在一个特制的套筒中,俗称“剑壳”,将剑壳投入开口的经丝中,捏住一根“竹丝”。将剑壳从开口的另一端抽出,留下的[[竹丝]]在纬纱的别压下形成毛圈。这种织物毛圈规整又丰满,而且厚实柔软,吸湿能力大,成为日后毛巾的样板。明清时期棉花传入我国。清[[康熙]]二十三年,日本生产的棉质毛巾进入中国,加上我国已十分流行的经起绒工艺,如“全彩绒”“海鹅绒”、“漳绒”等技术,毛巾产业形成独立的产业系统 <ref>[http://www.sohu.com/a/307422899_120128413 视界|毛巾发展的历史沿革 毛巾的发展历史] ,搜狐网,2019-04-12 </ref>
==分类==
从产品的用途来分,毛巾类织品可以分为毛巾(面巾)、[[枕巾]]、浴巾、方巾、餐巾、[[毛巾被]]、浴袍和其它装饰用品等类。
从产品的工艺来分,毛巾类纺织品可以分为平织、[[提花]]、断档、割绒 <ref> [http://www.docin.com/p-129054201.html 纯棉割绒毛巾的特白整理工艺],豆丁网</ref> 、[[绣花]]、印花等。
==视频==
59,0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