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東大寺

增加 5,24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东大寺'''<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东大寺'''<br><img src="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704/b7a808a288574c7284a95ad5396b07db.jpe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704/b7a808a288574c7284a95ad5396b07db.jpeg 原圖鏈結] [http://www.sohu.com/a/324735115_100191013 圖片來自sohu.com]</small>
|}
</div>

'''东大寺'''({{lang-ja|東大寺}})是[[華嚴宗]]大本山,也稱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雜司町,南都七大寺之一,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寺是在728年,由信奉[[佛教]]的[[圣武天皇]]<ref>[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8%81%96%E6%AD%A6%E5%A4%A9%E7%9A%87&variant=zh-hant 圣武天皇]揭密真相</ref>
興建, 聖武天皇當時在日本各地興建68餘座國分寺,東大寺是階位最高的總寺院。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所以被称作东大寺。另外有[[西大寺 (奈良市)|西大寺]]。

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东大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 起源与歷史 ==
=== 創建与大佛铸造 ===
東大寺之起源较大佛的铸造稍早,8世纪上半叶大佛殿以東,[[若草山]]麓建立起了寺院的前身。据《[[東大寺要錄]]》记载,[[天平]]5年(733年)若草山麓創建的[[金鐘寺]]是東大寺的起源。另有一说,据正史《[[续日本记]]》载,[[神龜_(聖武天皇)|神龜]]5年(728年),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为此在若草山麓设山房,常住有僧侶9人,此为金鐘寺之前身。据载金鐘寺在8世紀中叶设有羂索堂、千手堂等,据推测羂索堂应为現在的[[法華堂]](又称三月堂,本尊为不空羂索观音)。天平13年(741年)国分寺建立之詔发布,翌年([[天平]]14年,742年),金鐘寺被定为大和国的[[国分寺]],更改寺名为金光明寺。大佛的铸造始于天平19年(747年),「東大寺」之寺号应该是始于此时。另外,监管東大寺建設的「造東大寺司」的可考最初史料记载为天平20年(748年)。

聖武天皇颁布大佛造立之詔是在[[天平]]15年(743年)。当時,都城为[[恭仁京]](今[[京都]]),天皇行宫是位于恭仁京东北的[[紫香乐宫]](今[[滋賀县]][[甲賀市]]),大佛铸造也在当地开始。此后聖武天皇於短時間内屡次迁都,2年後的天平17年(745年),定都[[平城京]]的同时,在現在的東大寺所在地开始了大佛的铸造。这是一项艰难浩大的工程,大佛铸成以后,[[天平勝寶]]4年(752年)天竺([[印度]])出身的僧人[[菩提僊那]]主持了大佛开眼会。大佛铸造完成后大佛殿的建設工事又接着开始,最終於天平宝字2年(758年)竣工。東大寺曾多次毁於火災及地震,現存遺址於1709年建造。東大寺曾因1180年及1567年的動亂付諸一炬,大佛殿、戒壇院等皆被燒毀。今日所見的東大寺大佛殿是花費25年,於1709年完成重建,光是鑄佛就用了8年,並且重建後的規模只有之前的3分之2。

距今1300年前的[[奈良時代]],不僅是一個繁華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相繼遭受政變、乾旱、飢荒、地震、流行性瘟疫的慘淡時代。天平12年(740年)2月,聖武天皇尊崇《[[華嚴經]]》的教義,看到由民眾協助建造而成的[[盧舍那佛]]深受廣眾敬仰的情景十分感動,于是發願建造廬捨那大佛。 聖武天皇認為世人要相互關懷,並希望一般國民齊心協力來完成大佛的建造。這樣的思想始終貫穿于每個時代的大佛復興與修理事業中,傳承至今。
===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 ===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的伽藍南北方向上南大門、中門、金堂(大佛殿)、講堂直线排列,講堂的北側的東,北,西三方向为僧房,僧房以東是食堂,南大門和中門之間左右東西有两座七重塔,推断高約100米。周围围有回廊。天平17年(745年)起工到伽藍全部完成花费了几近40年。

奈良時代有南都六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成實宗]]、[[俱舍宗]]),当时的六宗「宗派」划分不比现在严格,将之理解为「学派」或许更为贴切,当时寺院通常兼学多宗的经论。東大寺在近代以后虽被归为华严宗,在奈良時代是六宗兼学之寺,大佛殿内有收纳各宗经论的「六宗厨子」。平安時代[[空海]]在寺内设立真言院,加上[[真言宗]]、[[天台宗]]成为八宗兼学之寺。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9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