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嚴島神社

增加 10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平安時代末期,神社受到[[平氏]]一族的崇敬,神社亦開始擁有與現今結構相約的建築規模。1146年([[久安]]2年),[[平清盛]]擔任安藝守官後,嚴島神社就成為平氏一族參拜地點。1168年([[仁安]]3年),[[平清盛]]開始建造保存至今的社殿。由於平家不久得勢,影響力大增,使嚴島神社的盛名廣播至其他貴族圈,香火鼎盛。許多[[京都]]的皇親貴族遠道而來參拜,引進當時的[[平安時代|平安文化]],嚴島神社漸漸發展出其著名的雅樂表演。平家滅亡後,取而代之的[[源氏]]一族仍然給予神社優厚的禮遇,使嚴島神社得以保持昌隆。
日本其後進入[[戰國時代 (日本)|戰國時代]],長期政局不穩導致嚴島神社逐漸衰敗、荒廢。直至1555年([[弘治]]元年),[[毛利元就]]在[[嚴島之戰]](嚴島合戰)中獲勝,將嚴島一帶收歸於自己的領土。在元就的庇護與支持之下,神社恢復昔日香火鼎盛的場面。1587年([[天正]]15年),[[豐臣秀吉]]為了供奉在[[九州征討]]中陣亡的將士,命令[[安國寺惠瓊]]在神社旁的山坡上建造大經堂(讀經所),被後人俗稱為「{{link-ja|千疊閣|千畳閣}}」 <ref>[https://setouchitrip.com/tw/travel-directory/2887 千疊閣],SETOUCHI REFLECTION TRIP,</ref>
進入[[江戶時代]]以後,越來越多民眾前往嚴島旅遊與參拜,稱為「{{link-ja|嚴島詣|厳島詣}}」,神社前的市街([[門前町]])與周遭地區也因參拜民眾踴躍而帶動發展。[[明治維新]]之後,日本進行[[神佛分離]],{{link-ja|大聖院 (宮島)|大聖院 (宮島)|大聖院}}(嚴島神社的[[別當寺]])與{{link-ja|大願寺 (廿日市市)|大願寺 (廿日市市)|大願寺}}等原本[[神佛習合]]時代附設的佛寺自嚴島神社獨立而出。神社於1871年([[明治]]4年)被列入[[國幣中社]],在1911年(明治44年)更被昇格至[[官幣中社]]。
3,2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