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正仓院

增加 81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005180; color:#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正仓院<br>しょうそういん</p>
|-
|<center><img src="https://i1.kknews.cc/SIG=nsm7aj/ctp-vzntr/1538651581487r553764466.jpg" width="300" ></center><small>
[https://i1.kknews.cc/SIG=nsm7aj/ctp-vzntr/1538651581487r553764466.jpg 原圖鏈結] [https://i1.kknews.cc/SIG=nsm7aj/ctp-vzntr 圖片來自每日頭條]<br>
</small>
|-
! <p style="background:#005180; color:#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基本資料</p>
|-
|<small>'''位於'''  日本奈良縣奈良市東大寺<br>
 
'''建於'''  八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br>
 
'''類型'''   校倉建築</small>
|}
</div>
'''正仓院''',位于[[日本]][[奈良縣]][[奈良市]][[东大寺]]内。建於[[八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是用来保管寺院和政府財產的仓库。雖然全部为木质建筑,由于其独特的[[校仓建筑]],完好地保存了一千多年。现在由[[內閣府]][[宮內廳]]管理。
==歷史==
奈良時代所創建的東大寺倉庫。「 [[ 正倉 ]] 」的主要構成為北倉、中倉、南倉的三個倉庫,集合成一棟「 [[ 三倉形式 ]] 」的建築物。雖然現在並沒有明確標示其創建年代的文獻紀錄,但是根據相關佐證資料,仍可以大略推測正倉院可能是天平勝寶八年(756)左右成立。 [[ 天平勝寶 ]] 八年正是聖武天皇駕崩的那年,在天皇死後第49日,也就是6月21日,光明皇后向東大寺大佛進獻了聖武天皇相關的遺物,從此就是正倉院寶物收藏的開端。北倉供奉著聖武天皇生前喜愛的物品,它屬於敕封倉,必須獲得天皇的許可詔命,才可打開北倉。中倉如同北倉一樣是屬於敕封倉,一直到平安時代中期才轉變。三倉當中只有南倉是長時間由僧綱(東大寺的三綱)所管理,因此南倉被稱為綱封倉。但是從 [[ 明治 ]] 八年(1875)起,由於正倉和正倉院寶物都隸屬政府的直接管理,性質全都屬於敕封倉。一直到戰後昭和35年(1960)起,正倉院中的寶物大部分被取出,改放到有空調設備的西寶庫(昭和37年完工)、東寶庫(昭和28年完工)來保存。
==建築==
正倉院歷史悠久,在2011年修繕工程中掀開的屋頂下,究竟藏有什麼秘密呢?首先,正倉院的屋頂由35432片的瓦舖成,其中竟然有783片平瓦跟105根丸瓦是從奈良時代使用至今。那些奈良時代所保留下來的瓦,可以分為兩種類:「桶卷作」與「一枚作」。這兩種都是成型台與黏土中間舖有布料,塑形的時候以纏著繩子的叩板敲打,因此一面有布紋路、另一面則是繩紋路。
除此之外,還有 [[ 平安時代 ]] [[ 鐮倉時代 ]] [[ 室町時代 ]] [[ 江戶時代]](慶長、元祿、天保)、明治時代與大正時代的瓦,至今仍保留下來。本次修復後,34621片的瓦中約有1/4的舊瓦(8426片)重複再利用。修復工程的舖瓦方式分為兩種,一是重覆再利用奈良時代的舊瓦,使用傳統的土葺法,用於南面與東面的屋頂;北面與西面則是使用空葺法,舖上新的瓦片。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6,7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