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繁塔

增加 12,52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位于古城开封东南古繁台,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皇家寺院天清…”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位于古城开封东南古繁台,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皇家寺院天清寺内,又名天清寺塔;
==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又因其兴建于繁台之上,俗称繁塔。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开封市延庆观繁塔文管所管理。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是北宋皇城第一塔,现存[[北宋]]、[[南宋]]的佛塔只会逊于它,不可能超越它。事实证明,凡是宋代楼阁式砖塔,绝大多数学习它,多少都要贴佛砖。(包括铁塔)凡是江浙的楼阁式塔,都是砖柱做心,外面用木质挑檐、平座。
[[File:繁塔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基本信息==
<p style="text-indent:2em;">中文名称;繁塔

<p style="text-indent:2em;">外文名称;Po pagoda

<p style="text-indent:2em;">其他名称;兴慈塔

<p style="text-indent:2em;">地理位置;河南开封市禹王台区繁塔西街30号

<p style="text-indent:2em;">始建时间;北宋开宝七年(974年)

<p style="text-indent:2em;">占地面积;约20亩

<p style="text-indent:2em;">现存高度;31.67米

<p style="text-indent:2em;">级别批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style="text-indent:2em;">批准单位;国务院

<p style="text-indent:2em;">时代;北宋

<p style="text-indent:2em;">批准时间;2013年5月3日

<p style="text-indent:2em;">所属国家;中国

<p style="text-indent:2em;">所属城市;河南省开封市

<p style="text-indent:2em;">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File:繁塔2.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建设沿革==
<p style="text-indent:2em;">五代后梁高祖[[朱温]]曾在台上阅武,所以曾有一个时期叫高台为讲武台。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曾在台上兴建寺院,落成之日,恰巧是周世宗柴荣的生辰"天清节",为了作柴荣的功德院,便给寺取名天清寺。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将后周的末代皇帝周恭帝从皇宫赶出后,曾逃到天清寺避难住了一段时间。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宋时期,天清寺的名声很大,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四大名寺

<p style="text-indent:2em;">据北宋王瓘写的[[《北道刊误志》]]记载,宋开宝年间(968至975年),重修天清寺时,同时在寺内兴建了一座砖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因其坐落在繁台上,故俗称繁塔。繁塔的兴建与铁塔不同、铁塔是北宋政府出钱修建的,所以建得很快。繁塔是由当时的官僚倡导,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的,所以建得时间很长。现存繁塔里面洞壁上镶嵌石刻中有建塔捐献过钱财和实物者的姓名和年月。石刻题记表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繁塔才建起一个高高的塔基,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990年),还不断有人向建塔工程捐献钱物。根据塔内碑刻内容推测,繁塔大约筹建于开宝中期,竣工于宋淳化元年(990年)以后。从筹建到竣工前后经历了20多年。繁塔是等边六角形宝塔,原塔高九层,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这比著名的[[开封]]铁塔高得多,至今开封流传着铁塔与繁塔对比的说法:"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元末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部分损毁。

<p style="text-indent:2em;">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僧人胜安在天清寺南前楼废址上兴建佛殿,因寺前有国相门,故取名国相寺。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在天清寺原址上复建新寺,仍复原名天清寺。同时,僧人胜安、圆真等在寺西北白云阁废址上建寺,名为白云寺,[[国相寺]]、天清寺、白云寺在繁台上南北排列。明朝末年,黄河水淹开封,三寺淹毁,和尚散离。清朝初年,僧人桂山和尚带领门徒去山西[[五台山]]朝拜。途经开封时在繁塔门洞里居住数年,后来他依靠河南巡抚张自德的力量,在繁台上又重建一座寺院,名为国相寺,新寺规模宏大,大门向南,寺殿数进,内有钟鼓二楼,正殿之后为繁塔。
[[File:繁塔3.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File:繁塔4.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寺毁塔存。

<p style="text-indent:2em;">抗日战争中,繁塔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塔身内还存有一颗日军的炸弹。到解放初期,繁塔竟成了无人管理、随意登攀的"废弃物"。

<p style="text-indent:2em;">1982年,繁塔开始大修,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使繁塔获得了新生。最后全塔仅替换佛砖374块、花边砖173块,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塔的真迹。

<p style="text-indent:2em;">1984年9月18日,繁塔地宫被发掘。<ref>[http://www.henan.gov.cn/hngk/system/2006/08/11/010002017.shtml 幽怪古塔的千年兴衰]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5-02-04 </ref>
==风格布局==
===原貌===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宋代曾是一座六角九层,80余米高的巨型佛塔,极为壮观。有诗曰:"台高地迥出天半,了望皇都十里春"。故而,"繁台春色"成为著名的汴京八景之一。因岁月沧桑,明代仅余三层。后人在大塔之上,仿损毁的六层缩建为六级小塔,成为独特奇丽,别有风趣的造型。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原为六角九层、240尺高的巨型佛塔,故有"铁塔只搭繁塔腰之说",至元代,由于雷击,毁去繁塔两层,但繁塔仍十分高大。[[明朝]]国初"铲王气"事件的影响波及繁塔,"塔七级去其四,止遗三级",清初在残塔上筑六级小塔,封住塔顶,便形成了状似编钟的独特面貌。

===现状===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现遗存的只有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由基层、外壁和清代修葺的六级小塔组成 。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最低一层每面宽13.10米,面积501.6平方米,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瓷砖,塔表的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跌坐其中,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共108种,7000余尊。其中有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之佛像: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佛像表情细腻,生动逼真。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原供佛香,顶部以小砖叠涩砌成藻井 ,有木梯可上达三层。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欲从第三层登上大塔平台,须出洞门,由外壁磴道盘旋而上,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
==历史研究==
===建造技术===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基层塔身筑有极高的封护墙,加大了塔基,增强了抗压力。除了六角形的特殊外形,一砖一佛也是繁塔名扬天下的一大资本,在现存的佛塔中十分少见。
===碑刻艺术===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是一座书法艺术的宝库。塔内现存碑刻200余方,以宋代为主,有178块宋代佛经碑刻,其中更以宋代书法家洛阳人赵安仁所写的"三经"最为著名。"三经"分别存于塔内上下两层,南门内第一层东西两壁镶嵌刻经6方,东壁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西壁为[[《十善业道经要略》]],第二层南洞内东西两壁上镶嵌着《大方广回觉多罗了义经》。以上均为楷书,有欧、柳书法之长。"三经"刻石四周均饰有莲瓣开花图案,技法精妙,线条顿挫婉转、劲利自然,毫无雕刻凿痕,如同模制一般,表现出宋人极高的雕刻技巧。繁塔第二层北洞内嵌有"宋代平海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师陈洪进捐银五百两"的记录。文中有"窃以繁台真境,大国名兰,六洞灵仙,曾留胜迹,九层宝塔,近立崇基"等语,字体虽不及赵安仁,但也形体端严、笔画俊丽,是研究繁塔历史的珍贵资料。<ref>[http://blwb.kf.cn/html/2014-10/27/content_189166.htm 开封繁塔 屹立千年 ] ,开封网 2015-02-04 </ref>
[[File:繁塔6.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文物价值==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是中国佛塔从四角形向八角形过渡的类型,也是研究佛塔建筑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

<p style="text-indent:2em;">宋代艺术家赋予了佛像丰富的感情,使人们观赏时觉得亲切而生动。佛像所穿[[袈裟]]线条流畅,对面部和手脚的刻画表现得丰满、细致、圆润。纵观繁塔内外壁佛像造型,技艺堪称卓绝娴熟。菩萨宝冠上的化佛造型虽然很小,但也毫发毕现、细致入微,充分展示了宋代艺术家雕刻模制的高超技艺。繁塔丰富多彩的佛像,对研究中原佛教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物保护==
===保护级别===
<p style="text-indent:2em;">1963年11月,繁塔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p style="text-indent:2em;">1988年,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措施===
<p style="text-indent:2em;">1984年9月18日,埋藏在第一层塔心室地下约1.7米深的繁塔地宫破土而出。经过发掘,地宫口是掀落一边、裂为两块的石板,地宫内空无一物。显然,盗贼已经光顾过。至于地宫是何年何月何日被盗、盗贼曾光顾几次,均已成千古之谜。<ref>[https://www.360kuai.com/pc/9d8cc4fe907d5f4c0?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开封:繁塔的故事不是传奇而是冤案] , 快资讯 2018-09-24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繁塔自开放以来,中外游人不断,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建筑、雕刻艺术价值吸引着更多的旅游者、研究者来访。开封市人民政府已做出决定,要对繁塔周围环境进行治理,把它和千古名园禹王台连成一体。届时,将成为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游览区。

==旅游贴士==
<p style="text-indent:2em;">门票价格:10元

<p style="text-indent:2em;">开放时间:8:00到17:30

<p style="text-indent:2em;">地址:河南省开封市禹王台区繁塔西街30号

<p style="text-indent:2em;">市内乘车:17路(演武厅站)、12路(禹王台西门站)、15路(烟厂药厂站)

<p style="text-indent:2em;">周边住宿:[[开封]]悦怡来快捷宾馆(距繁塔步行距离约0.9公里)、开封金源旅社(距繁塔驾车距离约1.2公里)7天酒店开封火车站东建材城店(经济型)(距繁塔驾车距离约1.7公里)等。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q09178ne0dp|480|270|qq}}
<center>繁塔,开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center>
{{#iDisplay:z0752fwizs1|480|270|qq}}
<center>开封繁塔下集</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20 建築藝術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