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西安鼓楼

增加 2,4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p style="text-indent:2em;">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 [[ 标志性 ]] 建筑。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style="text-indent:2em;">西安鼓楼与钟楼相望,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登上鼓楼,能够看到一面高1.8米的大鼓,还有24面刻着24节气的红鼓,非常有气势。此鼓楼内还展览着明清家具、瓷器和[[齐白石]]的书画。西安鼓楼是全国最大的鼓楼,底部是高大的长方形台基,台基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门洞。台基上的楼分上、下二层,顶覆绿色[[琉璃瓦]]。[[File:西安鼓楼1.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基本信息==
<p style="text-indent:2em;">中文名称;西安鼓楼
<p style="text-indent:2em;">建议游玩时长;1小时
[[File:西安鼓楼2.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1]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和钟楼相距仅200米,互相对应。<ref>[2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98933/9e8bPcrLzA-M3lIWIZvxYaUGlkwP_BYOapr1FKThbAXc5UnxzGaVnpzQcStsvwr013wrGsGyTHAwSKk 钟鼓楼概况 ],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2015-07-26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修建鼓楼的人是长兴侯 [[ 耿炳文 ]] 、西安知府 [[ 王宗周 ]] ,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四年(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 [[ 《重修西安鼓楼记》 ]] 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盛世修史,丰年盖楼",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p style="text-indent:2em;">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声音。咸宁名儒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2]
==建筑特点==
<p style="text-indent:2em;">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为砖木结构,通高34米。高台砖基座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8米。基座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均6米的拱卷门洞,供人车出入,南通西大街,北通北院门。面积1998.8平方米,登陆踏步已由原来的西北侧改为如今的正东侧。
<p style="text-indent:2em;">鼓楼为梁架式木结构楼阁建筑,上下两层,重檐三层。正面(南向)为七间。进深三间,四周回廊深度各为一间,按楹柱距离计算,正面为九间,侧面为七间,即古代建筑中俗称的"七间九"。屋面覆盖以剪边灰瓦,楼基除两端尾外,不加其它装饰,尽显雄浑庄严。
<p style="text-indent:2em;">鼓楼建筑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鼓楼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楼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层楼为重檐歇山式顶,上覆灰瓦,绿色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面阔各为7间,进深均为3间,四周环有走廊。楼的外檐和平座都装饰有青绿彩绘斗拱,使楼的整体显得层次分明,华丽秀美。[3]
<p style="text-indent:2em;">鼓楼的构造技术,在应用了 [[ 唐朝 ]] 风格、 [[ 宋代 ]] 建筑法则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全楼结构无一铁钉,楼檐和平座都使用了斗拱构造原理,外观楼体古雅雄健,富有民族特色。[[File:西安鼓楼3.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屋顶是 [[ 中国 ]] 古代建筑之冠冕。早在汉代,劳动人民就创造出多种如庑殿、歇山、悬山、攒尖等形式的屋顶。在君主专制社会里,屋顶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重檐即是统治阶级为提高其权威而独占的一种形式:重檐庑殿为最尊,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山次之,如天安门。鼓楼的屋顶形式即"歇山顶"式,与 [[ 天安门 ]] 等同,但比其还高出一米。
<p style="text-indent:2em;">建筑彩绘,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以浓艳彩描绘的各种图案,既有装饰效果,又可保护木材。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里,建筑色彩使用同样具有严格的等级限制:金、珠、黄最尊贵的和玺彩绘为第一等,只用于帝王贵族象征皇权的建筑;青、绿的旋子彩绘次之,用于文武百官的宅第;苏式彩绘则位居第三。西安鼓楼上分别使用了和玺彩绘和旋子彩绘,并绘有沥粉金龙,成为古建筑彩绘的精品之作[4] 。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西安鼓楼的建筑形制、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 [[ 南京 ]] [5]
==文物遗存==
<p style="text-indent:2em;">"文武盛地"最初是重修鼓楼竣工后,陕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1580年)所题。
<p style="text-indent:2em;">清乾隆五年(1740年)鼓楼重修后,相传陕西巡抚 [[ 张楷模 ]] 仿乾隆皇帝的"御笔"为鼓楼书写南匾:"文武盛地"四字;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两匾长8米,宽3.6米,为蓝底金字木匾。南北两幅匾额曾经被誉为两颗"明珠"镶嵌在西安的鼓楼之上,与鼓楼一同饱经风雨的历练。<ref>[6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98933/4f3eoFBvP1m2ve8sjz-zKwRjoAml6BDvjFJAMl8FSx_6CsIvlAAETtnBegrorvTyfjvRfhQf4MlWGUCloa_Kmc3CQ-GxCoKblw 建筑艺术的精华--浅谈西安鼓楼斗拱构造及彩绘艺术 ],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2015-07-26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文革"时期,大量文物古建筑遭到人为毁坏,两牌匾也未能幸免,西安市民引以为荣的两颗"明珠"也就在此运动中"告别"了历史舞台,"告别"了与其相伴的鼓楼。从此人们相传中的 [[ 中国 ]] 两匾,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 ]] 和西安鼓楼的[["文武盛地" ]] 就只有一匾了。
<p style="text-indent:2em;">1982年,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着手恢复两块 [[ 牌匾 ]] ,开始有关调查研究和取证工作。1988年起在每届的市人代会和市政协会议上都有恢复牌匾的议案和提案,同时西安的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也极大地促进了恢复牌匾工作的进程。
<p style="text-indent:2em;">2004年3月至7月,西安市政协和 [[ 陕西 ]] 省文物局分别多次召开了"鼓楼周边历史文化探讨与研究"和"恢复鼓楼牌匾"专题讨论会,对牌匾恢复一事广泛征求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在2004年7月9日的专题会上,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保中心、原西安市文物园林局、陕西省书学院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初步方案进行了最后的推敲和完善,制定出了"采用原字样,大小形式同原样,用现代轻型材料,但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原则进行原貌恢复两块牌匾。[[File:西安鼓楼4.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6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p style="text-indent:2em;">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2005年4月29日两块匾额重新悬挂在鼓楼之上,再现40年前的风采。
===字画===
<p style="text-indent:2em;">1953年,西安市文化局在鼓楼整修后,成立了鼓楼陈列馆,在筹备过程中,产生了想收藏一些 [[ 齐白石 ]] 的字画以纪其盛的想法。当时西安市文化局文化科的工作人员马毅,其父认识 [[ 周恩来 ]] 总理,带着父亲写给周总理的信,承担了赴京联系 [[ 齐白石 ]] 为鼓楼陈列馆作画的任务。[7]
<p style="text-indent:2em;">周总理与齐白石沟通后,齐白石老人同意了这一想法。1954年, [[ 马毅 ]] 和同事将画从 [[ 北京 ]] 取回,一并取回的除了10幅齐白石的画作、一副对联外,还有李可染与陈半丁的画。这些画作,都是齐白石90岁左右创作的精品之作。[8]
===鼓楼大鼓===
<p style="text-indent:2em;">为恢复[["晨钟暮鼓" ]] ,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9]
==文物保护==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8月6日, [[ 陕西 ]] 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style="text-indent:2em;">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公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鼓楼基座四周边(包括台阶);一般保护区为重点保护区外延34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至北大街,南至西大街,北至市政府门前,西侧自一般保护区外延70米。[10]
<p style="text-indent:2em;">2007年,西安钟、鼓楼顺利加入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委员会,并名列 [[ 中国 ]] 十大名楼之列。<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98933/0e69orfs0xANNx7HRwdtnEdD-PbnXHwfM0a85_QdVkVHc2pDZ8Y4kA0lCktqeEIGDOqSQmPdEQAL0w 长期陈列 ] , 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 2015-07-26 </ref>[[File:西安鼓楼5.jpg|缩略图|右|45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11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历史价值==
<p style="text-indent:2em;">中国的古代建筑反映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与深远,而楼阁建筑又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多、造型最丰富的建筑类型之一。西安鼓楼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中国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性方面都属于同类建筑之冠。[12]
==旅游信息==
<p style="text-indent:2em;">文化活动:
<p style="text-indent:2em;">1、 [[ 中国 ]] 鼓文化展:鼓楼陈设有自古以来各式各样的鼓。有陶鼓、 [[ 鼍鼓 ]] [[ 石鼓 ]] 、盾鼓、虎座鸟架鼓、 [[ 跨鼓 ]] [[ 战鼓 ]] 、都昙鼓、答腊鼓、象脚鼓、铜鼓等几十种。<ref>[13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798933/bbab0MFdyYPGIVW_eV5tRD42jetSo9nuNZHvlHjmdDl0kiC1_U0yOi74O4_81R3PZAo3rx_ByHwd-0brBRIudeyRyH8SHg 古楼风韵今犹在 ],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6-09-30 </ref><p style="text-indent:2em;">2、"晨钟暮鼓"仿古表演:2007年起,西安钟鼓楼开始举行[["晨钟暮鼓" ]] 仿古表演活动,每日上午9时、正午12时、下午3时,西安钟楼上的景云钟(复制品)分别鸣响24声;傍晚6时,首先鼓楼上的二十四节气鼓齐鸣,然后闻天鼓鸣响24声以报暮时。此举标志着消失100多年的西安"晨钟暮鼓"报时制度得到恢复。
<p style="text-indent:2em;">3、民族鼓乐表演:①战鼓风云 ②欢天喜地 ③黄河船夫④龙腾虎跃⑤双鼓绝唱⑥滚核桃⑦山林汉子⑧迎宾锣鼓⑨鼓舞[14]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m0821cr5sbsx0621r2ls7v|480|270|qq}}<center> 题目西安钟鼓楼 201823 </center>{{#iDisplay:e08210k691ws3018z9pffd|480|270|qq}}<center> 题目西安钟鼓楼,国内最大的钟鼓楼,果然气度非凡。白天壮观夜</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26,39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