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昌湖

增加 3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浮游植物平均含量136万个/升,生物量4.8077毫克/升,优势种群以[[绿藻]]、[[甲藻]]<ref>[https://e-info.org.tw/node/95226 【鏡頭下的微世界】雙面戰士:渦鞭毛藻]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11月26日</ref>为主。
浮游动物平均含量9216个/升,生物量较大,平均2.9038毫克/升,原生动物占总数88.5%,其次为[[轮虫]]。<br>
  [[水生维管束植物]]每亩重1.075公斤,以沉水植物的 [[ 马来眼子菜 ]] 为优势种群。覆盖湖面12.1万亩,群丛生物量有9.3万吨。
底栖动物,由于武昌湖底淤泥肥厚,浮游生物和有机质丰富,有利于软体动物生长繁殖条件,平均76.45个/平方米,重288.6克/平方米,合计192.4公斤/亩。
=== 渔业生产 ===
武昌湖的鱼类产量在建闸前后亦有很大变化。建闸前平均每年鱼产量180万斤,1954年高达209万斤,以[[青]]、[[草]]、[[鲢]]、[[鳙]]、[[鲤]]、[[鳊]]为主,个体大,5~10公斤的大鱼很常见。建闸后,鱼产量急剧下降,年平均100万斤,最低1976年不足60万斤,大鱼极少见,以小杂鱼占优。从1978年起开始投放鱼种,至1979年共投放草鱼494万尾,尽管由于草鱼投放量过大,草鱼喜食的 [[ 黑藻 ]] [[ 金鱼藻 ]] 全吃光,继之被草鱼咬断的苦草叶片漂浮水面,腐烂发臭,引起水质恶化,草鱼大量死亡,高峰期每天死鱼达万斤以上,个体重2~3斤,总共死亡草鱼10万斤,1980年开始试捕鲜鱼有119.4万斤。从1980年起,一方面减少草鱼投放量,增加了滤合性和杂食性鱼类的放养性;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措施上加以提高,实行“三级放养”,即在3月份利用湖汊拦养鱼种,6月让鱼种进入武昌湖,9月再进入青草湖,提高放养回捕率,保持在2~3%左右;第三实行场、乡联营,按湖岸线划段,分段包干负责,渔场专职人治理和沿湖乡、村联合巡逻,严格管理。武昌湖鱼产量得以迅速恢复和提高,每年产量都在150万斤以上,1983年接近200万斤的水平。事实证明,场乡联营,有利国家、集体和个人,是稳定和维持武昌湖渔业生产秩序的有效途径。
=== 湖区物产 ===
武昌湖拥有13万亩大水面,湖底平坦肥沃,水质清新,资源丰富,水草覆盖面达90%,生物量达1600克/平方米,湖内盛产 [[ ]] [[ ]] [[ ]] [[ ]] [[ 银鱼 ]] 等名特优水产品,同时又是各类水禽栖息的理想场所,常见的有[[白天鹅]]、[[大鹰]]、[[野鸭]]等,沿湖没有工业污染,是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最好的湖泊之一。尤其是其开发养殖的“武昌湖”牌清水大闸蟹以其“体大、黄满、脐白、壳青”享誉海内外,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证书,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榜首,年产销量达1000万斤。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9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