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瑜伽行唯識學派

增加 6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瑜伽行唯識學派的創立和發展經過了瑜伽行派和唯識學派兩個階段,瑜伽是印度教中修行的方法之一。瑜伽行派創始於[[彌勒]],是唯識學派的前身。相傳[[無着]]、[[世親]]求教於彌勒,聆聽其講經論法之後,加入了阿賴耶識、三性、三無性等唯識理論,正式建立唯識學派。
此派重要的論師有 [[ 陳那 ]] [[ 法稱 ]] [[ 護法 ]] 等,重要的經典作品有《[[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那爛陀寺是此學派的根據地。漢傳佛教中地[[論宗]]、[[攝論宗]]與 [[ 玄奘 ]] 法師回國後創立的[[法相宗]]都屬於這個派別。<ref name=“chi">{{cite web |url=https://www.chiculture.net/30070/c20.html | title= 瑜伽唯識類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 玄奘取經 | author= | accessdate= }}</ref><ref name=“百科知識">{{cite web |ur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瑜伽行唯識學派 | title= 瑜伽行唯識學派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 百科知識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起源==
印度佛教在西元第四、五世紀間,有[[無著]]、[[世親]]兩大論師出世。當時印度思想界,一方面是中觀學派的空:一切皆空的惡取空;一方面是外道或小乘的有:我法實有或我空法有。二論師先後著書破斥。這一系學說稱為瑜伽學派(大乘有宗)。瑜伽學派主要提倡「萬法唯識」的道理,說明一切存在皆由心識變現。
無著論師出生於北印度犍陀羅國布路沙城,屬於 [[ 婆羅門 ]] 階級。依 [[ 小乘 ]] 出家。無著依照當時的慣例,先於小乘「化地部」修學。後來在 [[ 禪定 ]] 中昇 [[ 兜率天 ]] ,見到 [[ 彌勒菩薩 ]] ,又蒙菩薩示現人間,於中印度 [[ 阿踰陀國 ]] 的瑜遮那講堂,為無著說《 [[ 瑜伽師地論 ]] 》、《 [[ 大乘莊嚴論 ]] 》、《 [[ 辯中邊論 ]] 》、《 [[ 金剛般若論 ]] 》、《 [[ 分別瑜伽論 ]] 》等五部大論。這五部論著是法相有宗立論的基礎。於中尤以《瑜伽師地論》為此宗的主要依據,這也是後來稱為瑜伽宗的由來。
世親,出生於西元第五世紀初,約晚於無著二十年,初在小乘「 [[ 說一切有部 ]] 」出家。聰穎過人,遍通經論,在北印度宣揚小乘,隱蔽大乘。無著憫之,託辭疾病,誘其來見,為他具說大乘要義。世親聞兄教誨,於是捨小入大,廣造論釋,宣揚大乘。晚年著述《 [[ 唯識三十頌 ]] 》,因而大成唯識學說。
無著、世親的學說,風靡了當時印度的佛教界,成為佛學思想的主流。此後二百年間,唯識學者輩出,如[[護法]]、[[德慧]]、[[安慧]]、[[親勝]]、[[難陀]]、[[淨月]]、[[火辯]]、[[勝友]]、[[最勝子]]、[[智月]]等十人,為知名的「十大論師」。他們相繼製論以注釋世親的《唯識三十頌》,闡揚此派學說。後來又分為兩派:一派稱為前期瑜伽行派(無相唯識派),以德慧、安慧及後來在中土譯經的真諦為代表;另一派稱為後期瑜伽行派(有相唯識派),以陳那、護法及護法的弟子戒賢為代表。其中大成無著、世親唯識哲學的是[[護法]]論師。
13,36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