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顿国

增加 2,91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时的历史状况。<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108/18/8527076_621103434.shtml 顿国世系]360doc个人图书馆</ref>
 
==附庸陈国==
顿国北临[[陈国]],东接项、沈,南与姬姓[[蔡国]]接壤。这些方国的疆域在后来的诸侯争霸中处于变动之中。[[西周]]时期,周王朝王室尚强,顿国与周边诸侯国都能相安无事,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陈为大国,顿为小国,顿依附于陈,陈也需要顿国作为屏障,春秋早期,两国关系密切。
 
[[原仲]],春秋时期陈国大夫,死于公元前667年。“原仲”簠的时代应早于此年。朱集距顿国故城仅10公里,应为顿国疆域。这些器物埋葬到顿国的贵族墓葬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陈国大夫原仲与顿国贵族联姻。由此说明,当时顿国与陈国一度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
 
==背陈向楚==
[[楚国]]是西周末年崛起于荆蛮地区的一个芈姓方国,自春秋初年起就力求北上图霸。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侯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顿国本依附于陈国,后来惧楚国之强,背陈而转向楚国。陈国于是大兵压境,遂使顿子失国,顿子逃奔到楚国求援并在楚国避难。
 
具体何年陈国逐顿,史料语焉不详,估计应在公元前637年或稍前。公元前637年秋,因为陈国在归顺楚国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宋国,楚王遂接受顿子的求援,派大将成得臣率兵攻打陈国。楚军在占领了焦、夷两地后,并在顿地修筑新城后回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取焦、夷,城顿而还。”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即成得臣)把陈国包围,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使顿子复国。
 
==并入楚地==
顿国复国后完全沦为[[楚国]]的附庸。公元前569年夏,楚国人进攻陈国,同时命顿国伺间隙攻打陈国,为此陈国人包围顿国。<ref>《左传·襄公四年》:“楚人使顿间陈而侵伐之,故陈人围顿。”</ref>在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中,陈、顿、沈、蔡等诸侯国都慑服于强楚,并多次随其征伐他国。公元前538年,这些诸侯国随楚攻伐[[吴国]]。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对这次交兵有比较详细的记述。顿国参加这次侵伐楚国的战争,并未改变附庸于楚国的地位。公元前496年2月,顿国的国君准备事奉晋国,于是便背叛了楚国,并和陈国断绝了友好关系。楚便在陈国的帮助下发兵灭掉了顿国,使其纳入了楚国版图。<ref>《春秋·定公十四年》载:“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ref>二月辛巳,即夏历二月二十三日。<ref>《左传·定公十四年》载:“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灭胡”。</ref>顿国自此并入楚地。
==视频==
17,89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