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97
次編輯
變更
带状疱疹
,無編輯摘要
'''止痛药物'''
对于轻中重度疼痛,考虑对乙酰氨基酸酚,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糖皮质激素'''
目前关于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带状疱疹还有争议。普遍观点认为在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并逐步递减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的持续时间和皮疹愈合时间,尤其对于以下情况可以考虑用糖皮质激素。
*年龄大于50岁;
*出现大面积皮疹及重度疼痛;
*累及头面部的带状疱疹;
*疱疹性脑膜炎;
*内脏播散性带状疱疹。
===中医治疗===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早期主要是湿热困阻·湿毒火盛·后期主要是火热伤阴·气滞血瘀或脾虚失运,余毒末清。治疗上,有多种中药或针灸等方法,不过大部分中医治疗方案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
===其他治疗===
'''物理疗法'''
局部热疗(如低能量氦氖激光治疗)可能有促进皮疹消退的作用。
==预后==
带状疱疹的皮疹大多数情况下会在2-4周内好转,大多数带状疱疹都能痊愈,没有并发症。在免疫力下降的人群
中,疾病可能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带状疱疹恢复之后,人可以获得比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带状疱疹很少危及生命,70岁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死亡率约为1%。,如果新生儿在出生时接触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并且没有母亲的抗体保护,病毒感染可能致命。
==日常==
患带状疱疹时应注意避免传染给他人,避免加重皮疹,同时需要观察皮疹的变化情况。如果皮疹合疼痛顺利消失,则不需要复诊。如果疼痛持续,反复存在,则建议在皮肤科和(或)疼痛科复诊,复诊间隔根据病情及治疗效果而定。
==家庭护理==
a. 从末出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孕妇·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以及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应该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做好家庭内隔离。
b. 用纱布或吸水性差的衣物遮盖皮疹,降低其他人感染水痘的危险,皮疹被遮盖后,病毒就很难传染给其他人。
c. 尽可能保持皮疹清洁和干燥,不建议擅自使用乳膏或者凝胶一类的产品,擅自应用常会导致继发细菌感染。
d. 穿着宽松的衣服,减少摩擦和导致水疱破裂的风险。
e. 炉甘石洗剂对皮肤有舒缓·冷却效果,可用于缓解痛痒。如果有水痘渗液,可以使用冷敷,每日数次,帮助舒缓皮肤并保持水痘清洁。
===日常生活管理===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正常作息及运动。
带状疱疹余饮食无关,正常饮食即可,无需忌口。
===日常病监测===
观察皮疹和疼痛恢复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应特别注意避免触摸和抓挠皮疹,一方面防止通过手接触传播病毒,另一方面防止留下瘢痕或色素改变。
皮疹结痂之前不接触特殊人群;没有出过水痘或没有接种水痘疫苗的孕妇;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避免系统功能降低的人群(在化疗或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器官移植人群,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预防==
==文献来源==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