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增加 5,82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IATA代碼:PEK;ICAO代碼:ZBAA),简称'''首都机场'''、'''北京机场''',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北京]]的主要[[国际机场|国际機场]],位於北京市[[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及[[顺义区]]<ref>{{cite web|url=http://yangfa.chukou.com.cn/introduce/|title=北京首都机场客服电话咨询中心|accessdate=2015-12-25|publisher=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1226071244/http://yangfa.chukou.com.cn/introduce/|archivedate=2015-12-26|deadurl=yes}}</ref>,是[[中国国际航空]]的基地机场,也是中国规模最大和最繁忙的[[機場|民用机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客流,排名世界第二大。2018年数据统计,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仅次于美国[[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亚特兰大国际机场]]<ref name="2018年旅客破亿">{{cite web|url=http://www.caacnews.com.cn/1/5/201812/t20181228_1263791.html|publisher=中国民航网|author=赵晓兵|title=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date=2018-12-28|accessdate=2018-12-28}}</ref>。
 
==机场規模==
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拥有三座航站楼,两条4E级跑道、一条4F级跑道,以及旅客、货物处理设施。
 
机场有兩座塔台,T1、T2和T3共三座[[航站楼]]。机场原有东、西两条4E级双向跑道,长宽分别为3800×60米、3200×50米,并且装备有II类[[仪表着陆系统]];其间为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2008年建成的三号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3800米×60米,满足4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位于机场东边。
 
[[首都机场运行控制中心]]负责[[机场业务工作]]的指挥调度。除了机场的工作人员,还有航空公司、地服、其他专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建立[[联席值班模式]]。首都机场有15块停机坪,328个停机位(包括近机位与远机位)。按照首都机场发布机位和登机口的要求,国内出港航班停机位要在计划起飞时间前150分钟由运行控制中心机位分配员发布,国际出港航班停机位要在计划起飞前190分钟发布,而进港航班停机位要在预计落地时间前30分钟发布。
 
==建造歷史==
首都機場於1958年3月1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個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機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三个开通国际航班的分别是[[上海龙华机场|上海龙华]]1926年、[[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昆明巫家坝]]1937年及[[重庆白市驿机场|重庆白市驿]]1939年)。
 
在机场建设选址时,首都国际机场的地址选在了时为[[河北省]]归属的[[顺义区|顺义县]]境内,故机场所占土地成为北京在[[河北省]]的[[外飞地]],机场归属北京[[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管辖。后随着[[顺义区|顺义]]从[[河北省|河北]]划归[[北京市|北京]]管辖,机场依然归属[[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故成为[[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在[[顺义区]]的[[外飞地]]。2004年新修建的T3航站楼则是在[[顺义区]]土地上修建,故首都国际机场的T1、T2航站楼为朝阳区外飞地,T3航站楼为顺义区土地。虽然机场的管辖归属[[朝阳区 (北京市)|朝阳区]],但是机场工作人员多为[[顺义区]]人,[[机场]]高层人员也为顺义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委员]]。
 
===建设过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航与空军合用[[北京西郊机场]],但该机场净空条件差,规模及设施无法适应民航发展需要,[[中国民用航空局|军委民航局]]遂于1950年报请中共中央,拟新建一座民航专用机场,建港工程处于1950年10月成立,经勘察后,在北京东北郊的[[孙河地区]]购地4000余亩,但机场建设因[[朝鲜战争]]而搁置,直至1954年才重新提上日程,但选址已改为当时属于河北省的顺义县天竺村以北、二十里铺以东地区。<ref name="bj_avia">{{cite book|author=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title=北京志·市政卷·民用航空志|publisher=[[北京出版社]]|year=2000|isbn=7-200-04040-1}}</ref>{{rp|12}}
 
1954年5月5日,中国民航局申报修建民航专用机场的报告获批,同年10月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规划设计,中国民航局设计处、建工部北京设计院等单位负责完成设计<ref name="bj_avia"/>{{rp|12}}。中国民航局于1955年1月17日成立北京航空港建港工程处,同年6月10日正式动工<ref name="bj_avia"/>{{rp|13}}。截至1958年底,首都机场工程共投资7900万元。1958年3月1日,首都机场投入使用<ref name="bj_avia"/>{{rp|20}}<ref name="ben">{{cite web|url=http://www.ben.com.cn/sd/mrq/201908/15/t20190815_11103829.html|title=“第一国门”的三次大扩容|publisher=[[北京日报]]|date=2019-08-15|accessdate=2019-09-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924161014/http://www.ben.com.cn/sd/mrq/201908/15/t20190815_11103829.html|archivedate=2019-09-24}}</ref>。机场建成時僅有一座展开建筑面积10138平方米的小型候機樓,現在稱為機場南樓,该航站楼为苏式建筑,高峰小时可接待旅客230人,在T1航站楼建成后主要用於[[VIP]]乘客和[[包租]]的飛機,也一度是[[中国国际航空]]的总部办公楼,现为国航客舱服务部所在地。与南候机楼同时建成启用的还有机场东侧的主跑道等设施<ref name="bj_avia"/>{{rp|18}}。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