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潤餅

增加 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div>
'''潤餅'''(台語發音:jūn-piánn),潤餅𩛩(台語發音:jūn-piánn-kauh/lūn-piánn-kauh),春餅<ref>[https://itaigi.tw/k/%E5%88%88%E5%8C%85/ 刈包],iTaigi愛台語</ref>,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春捲,是一種用嫩薄餅舖上蔬菜, [[ 蛋酥]], 肉類, 海鮮等等食材添加花生糖粉或 [[ 香辛料 ]] 和醬料後捲包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
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 [[ 潮汕 ]] 、臺灣和東南亞地區。 [[ 越南 ]] 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xq3a989.html 清明節,閩南人都吃潤餅菜],kknews.cc,2018-04-05</ref>
== 美食由來 ==
若要追溯「潤餅菜」的由來,一些喜歡古詩詞的人們,會把它與唐朝詩人杜甫所寫的一句「春日春盤細生菜」聯繫起來。早在 [[ 唐代 ]] 就已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春盤」,相傳是中原地區人們用來祭獻給春神的供品,盤中有大蔥、小蔥、小蒜、韭菜、芸苔(現叫花椰菜)、胡荽(現叫芫荽或香菜)這五種有辛味的蔬菜。<ref>[https://kknews.cc/zh-tw/culture/xq3a989.html 清明節,閩南人都吃潤餅菜],kknews.cc,2018-04-05</ref>
另與潤餅菜有關的傳說,認為潤餅菜是為[[明代]][[金門]]才子蔡復一的夫人首創。
當地又稱「七餅」(音同台語:拭,形容麵糊在熱鍋上擦拭一圈變成薄餅皮的動作。)
根據記載, [[ 明朝 ]][[ 萬曆 ]] 年間,金門 [[ 金沙 ]] [[ 蔡厝 ]] 人蔡復一,自小搬到 [[ 同安縣]](今約 [[ 廈門 ]] 區域),能力非常好,熟讀四書五經、八股文,才華洋溢,在 [[ 殿試 ]] 大放異彩。讓皇帝印象深刻,考取進士,放榜後他經常為了批閱公文,經常廢寢忘食。妻子李氏非常擔心。 有一天,李氏想到妙方,把麵粉加水攪成糊狀 ,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餅皮,再把各種蔬菜切細、炒成燴菜,最後把燴菜捲入餅皮;在丈夫工作其間,就雙手捧著餵丈夫吃餅。所以,潤餅還有「美人薄餅」、「夫人薄餅」的說法。但潤餅會變成清明時節要吃的食物,則是另一個故事。<ref>[news.tvbs.com.tw/fun/717401?from=Copy_content 照過來!清明到呷潤餅 別顧美食不懂由來,news.tvbs,2017/03/31</ref>
== 食材 ==
6,83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