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編輯摘要
''' 卡爾·古斯塔夫·維爾納·馮·海登斯坦 ''' (Carl Gustaf Verner von Heidenstam,又譯 [[ 魏爾納·海頓斯坦姆 ]] ,1859年7月6日-1940年5月20日), 瑞典詩人、小說家,1912年成為瑞典學院院士,1916年為「褒獎他在瑞典文學新紀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獲頒諾貝 出生於厄勒布魯縣的奧爾沙馬 文學獎。海登斯坦的作品主要描述瑞典人的生活 富有愛國熱情,主要作品有詩集《朝聖年代》(Vallfart och vandringsår,1888年) 一個貴族家庭
他曾在斯德哥爾摩學院學習繪畫,但不久就去歐洲,非洲和東方國家廣泛旅行。瑞典詩人、小說家, 1912年,成為瑞典學院院士。 1916年,為「褒獎他在瑞典文學新紀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海登斯坦的作品主要描述瑞典人的生活,富有愛國熱情。<ref>[https://m.douban.com/book/author/1318373/  豆版app - 维尔纳·冯·海登斯坦 Verner von Heidenstam]</ref> 1940年,在其家Övralid逝世。 == 簡介主要作品=====詩集====《朝聖:流浪歲月》(Vallfart och vandringsår,1888年)。 是受他在東方的經歷啟發而創作的詩集,標誌著自然主義的放棄,這種主義當時在瑞典文學中占主導地位。 《迪克特》(1895年) 《妮婭·迪克特》(Nya Dikter)於1915年出版,涉及哲學主題,主要涉及從孤獨中使人類提升為更美好的人類。 ===寓言小說===《漢斯·外星人》(Hans Alienus,1892年)也表達了他對美的熱愛。 ===歷史小說===卡羅琳娜(Karolinerna)(《查爾斯·曼》,第2卷,1897-1898年)表現出強烈的民族主義熱情。 《 Folkungs的樹》兩冊(1905–1907年)是中世紀瑞典人氏族氏族的靈感傳世史詩故事。 ==作品==從滕迪山(Col di Tenda)到布克斯貝格(Blocksberg)(1888) 朝聖和遠足年(1888) 文藝復興(1889) Endymion(1889,小說) 禁止外國人(1892年) 詩(1895) 卡羅琳娜(Karolinerna)(查爾斯男子,1897–98年,小說) 聖葛蘭與巨龍(1900) 聖比吉塔朝聖(聖布里奇特朝聖,1901年) 一人(1902) 森林低語(森林低語,1904年) Folkung樹(Folkungs的樹,第2卷,1905-1907年) 瑞典人及其酋長(1910,歷史演講) 新詩(1915)。 另請參閱: 1916年諾貝爾文學獎,[[韋納·馮·海登斯坦]] ==參考資料==
[[Category:瑞典人]]
[[Category:詩人]]
72,73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