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灵枢

移除 10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灵枢·经水.jpg|350px|缩略图|右|<big>灵枢·经水</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628/5a80402dc1dc4f1098a0d4a25f00418e.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38305101_10010997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 灵枢 ''' 》,亦称《 [[ 九卷 ]] 》、《 [[ 针经 ]] 》、《 [[ 九灵 ]] 》、《 [[ 九墟 ]] 》等。是现存最早的 [[ 中医 ]] 理论著作,约成书于 [[ 战国 ]] 时期。共九卷,八十一篇,《 [[ 素问 ]] 》《灵枢》均出自《 [[ 黄帝内经 ]] 》,在 [[ 针灸学 ]] 上有绝对权威<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221475 浅谈《黄帝内经》与《灵枢》和《素问》],知乎专栏, 2020-1-17</ref>
《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 [[ 黄帝脉书 ]] 》、《 [[ 扁鹊脉书 ]] 》等20余种单行本, [[ 西汉 ]] 后期, [[ 刘向 ]] [[ 刘歆 ]] 父子校书<ref>[http://www.doc88.com/p-1304934256053.html 西汉后期文化巨子——刘向、刘歆],道客巴巴,2017-3-24</ref> ,始由 [[ 李柱国 ]] 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 [[ 东汉 ]] [[ 班固 ]] 撰《 [[ 汉书 ]] 》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 [[ 汉书.艺文志 ]] 》。 [[ 东汉 ]] [[ 张仲景 ]] 撰《 [[ 伤寒杂病论 ]] 》、魏末 [[ 皇甫谧 ]] 撰《 [[ 针灸甲乙经 ]] 》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或《 [[ 针经 ]] 》两书,而且“亦有所记亡失”。  
==主要理论==
《灵枢》是中医 [[ 经络学 ]] [[ 针灸学 ]] 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
[[ 灵枢.刺节真邪 ]] 》论道:“用针者,必先查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 [[ 大经 ]] ,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 [[ 解结 ]] ”之法有疏通 [[ 经络 ]] ,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功效。论致病邪气,不外乎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外因方面以六淫为主,内因以七情为主,不内外因主要指房室伤、金刃伤、烫火伤、虫兽伤以及中毒等。致病因素侵袭机体,导致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经络失衡, [[ 气血 ]] 失常,或津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机体各种“结”的病证与特征,表现为或瘀滞,或阻逆,或寒凝,或留浊,或各种痹证等,尤其位于经络循行脉线上表现更为明显,即相应的经络出现经络信息反应,如在体表局部经络解剖定位的 [[ 腧穴 ]] 淫痒、酸楚、麻木、过敏压痛、隐疹、皮丘、皮下结节、异常色泽等变异现象,有的虽然“结”症轻微或看不到,实质上是存在“潜在经络病机”的结果,故可以认为无病不成“结”。
因此,“解结”是针灸临床的一种指导思想与诊治方法,“能知解结”者,则可以把握与提高临床疗效的方向,即“契绍于门户”。临床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经络穴位诊法,明确 [[ 腧穴 ]] 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结”的反应现象,及有关穴位邻近或远端有无明显的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征,以此进行经络辨病辨证,运用“解结”法整体论治。
[[ 内经 ]] 》中论述的审、切、循、扪、按、刺、灸等均可认为是“解结”思想的运用大法。故所谓“解结”,即解除疾病证候之结,通调经络阴阳,其思想正合《 [[ 灵枢.经脉 ]] 》所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贡献==
[[ 黄帝内经灵枢 ]] 》一书是 [[ 中医学 ]] 主要理论的基础之一。全书运用阴阳五行以及天人相应的整体观阐述了脏象、 [[ 经络 ]] 、病机、诊法、治则等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对 [[ 经脉 ]] [[ 腧穴 ]] 、针刺及营卫 [[ 气血 ]] 等,均有独特的发挥和系统精详的论述。 ==参考文献==
40,93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