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马克沁重机枪

增加 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Mkqjq.jpg|360px|缩略图|右|[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Mkqjq.jpg 原图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b50b7777a3e 图片来自简书 ]]]
 
 
'''马克沁重机枪'''(世界著名枪械)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用火药燃气作为能源的一款[[自动武器]],这款重机枪在1883年的时候被英国人所研制出来,整个枪身的整体重量达到了27.2千克,枪口口径为11.43毫米,理论上射速能够达到600发每分钟,它有单点射击和连发射击两种射击方式,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
|-
|                '''服役时间''' ||         1888年 ||                 '''次型/级''' ||         民24式重机枪
|}
[[File:Mkqjq3.jpeg|200px|缩略图|左|'''马克沁机枪的设计者'''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Mkqjq3.jpeg 原图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8491773731333451&wfr=spider&for=pc 图片来自百家号]]]
 在 [[ 马克沁机枪 ]] 没有出现前,大部分枪都是非自动的,发射一颗子弹才能继续补充一颗子弹,赢得战争很大程度上依靠装弹速度的快慢,手快就能先发制人,手慢很有可能被四面八方飞来的子弹击毙。而马克机枪出现后,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枪械,解决了连续补充子弹的困扰,节省了装弹时间。
马克沁机枪是以美国工程师[[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的名字命名的,19世纪80年代,马克沁发现老式步枪由于发射子弹时,产生的火药气体,导致士兵的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由于没有新型武器用于代替,大多数人对这样的现象见怪不怪。而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之后经过改进完善了枪管短后座自动射击的原理。为了增强机枪持续发射的能力,马克沁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模式,发明了6.4米长的帆布子弹带,容弹量333 发。1884年,世界上第一款自动连续射击的步枪问世,口径11.43mm,枪重27.2公斤,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慢速时每分钟100 发。<ref>[https://new.qq.com/omn/20190622/20190622A0M5N500 马克沁重机枪成名之战,一天击毙英军6万人,德军虽败犹荣]</ref>
 
1884年,世界上第一款自动连续射击的步枪问世,口径11.43mm,枪重27.2公斤,射速为每分钟600发,慢速时每分钟100发。<ref>[https://new.qq.com/omn/20190622/20190622A0M5N500 马克沁重机枪成名之战,一天击毙英军6万人,德军虽败犹荣]</ref>
[[File:Mkqjq1..jpg|280px|缩略图|左|'''索姆河战役中的德军机枪手'''   [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Mkqjq1..jp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76637323_100014668 图片来自搜狐 ]]]
虽然最后是日本胜利,但俄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却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据计算,在日俄战场,日军单天死于马克沁枪下的士兵最高时达到了4千人。而在长达239天的战争中,日军平均下来只不过每天阵亡210人。
 
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民24式机枪是少有的性能强过日军的步兵武器,一个国军的24式重机枪阵地 如果没遭到日军坦克的进攻。或没有遭到日军火炮的摧毁 经常会给冲锋的日军部队带来上百人的伤亡,日军的92式重机枪和大正十一年式歪把子轻机枪都无法压制民24式重机枪的火力。日军的掷弹筒射程只有300米 只能压制轻机枪 打不到民24式重机枪的阵地,所以只能出动92式步兵炮对抗 因此日军经常把民24式重机枪称为“死亡镰刀”。因此当时的日本陆军但凡遇到中国军队,第一件必须做的事就是先用火炮打击中国的马克沁机枪手。
[[File:Mkqjq7.jpg|270px|缩略图|右|'''德国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Mkqjq7.jp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169608154_470262 图片来自搜狐 ]]]
 
==武器评价==
 
 
在马克沁机枪杀人如麻的同时,战场也被永远的改变了。正如英文版《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起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完全没用了”。 拿破仑时代的步兵线形冲击战术,在一战中,面对拥有良好的防御体系,特别是用马克沁机枪为主体的火力网来讲,步兵的冲击等于是送死,往往投入兵力越多,损失越大。双方为一个阵地一条堑壕投入巨大的兵力,反反复复地来回冲杀,战况极为惨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大会战,被称作“绞肉机”、“屠宰场”、“活地狱”,所以经过几次会战之后,一战形成了阵地对峙的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File:Mkqjq8.jpg|270px|缩略图|左|'''芬兰仿制的马克沁M09型重机枪'''[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Mkqjq8.jp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169608154_470262 图片来自搜狐 ]]]
[[File:Mkqjq9.jpg|270px|缩略图|center|'''苏联1910/30式马克沁重机枪'''[https://pediainside.com/wiki/File:Mkqjq9.jpg 原图链接][http://m.sohu.com/a/169608154_470262 图片来自搜狐 ]]]
 
 
3,61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