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康定級巡防艦

增加 7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從1970年代末期,中華民國海軍便開始在籌獲取代[[山字號巡防艦]]與[[陽字號驅逐艦]]的新型艦艇,從1980年代初[[忠義計畫]]停止後,雖然在1980年代中葉開始啟動[[成功級巡防艦|光華一號計畫]],但美國僅授權建造8艘巡防艦,尚有大量需求空缺仍待汰換。
海軍在1980年代從世界各國籌獲巡防艦,在1980年代末期一度傳出將採購南韓研製的[[蔚山級巡防艦]],曾引發民意高度反彈。最終在1989年決定向法國採購巡防艦,採購代號海軍稱「光華二號」,法國稱「喝彩行動」(Operation Bravo)。在向法國採購的訊息傳出後,最先認為海軍向法國採購的是F-2000巡防艦,但最終決定採購[[拉法葉級巡防艦|F-3000巡防艦]],該款軍艦在1980年代末為[[法國海軍]]甫服役的現役艦種,此談判成果讓外界大為 ;同時採購數量也從原先外傳的16艘大幅縮減為6艘,購艦計畫與決策的大幅調整,使康定級尚未簽約前就開始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1991年8月31日,依光華二號計畫與[[法國]]簽署合約,共計六艘。首艦於1992年2月1日在法國海軍造船局[[洛里昂]]造船廠開工,1994年3月22日由中華民國駐法國代表[[邱榮男]]代表中華民國政府主持下水典禮。1996年完成交艦儀式,自法國啟航後經[[大西洋]]、[[巴拿馬運河]]和[[太平洋]]於5月18日抵達台灣,並於5月24日正式服役。
=== 匿蹤性 ===
康定級艦的原型艦[[拉法葉級巡防艦]]最大特色為西方國家第一種導入匿蹤化思考的艦體外型設計,全艦表面設計避免出現過多稜角,多數甲板設備皆可隱藏或是收納入艦體內, 如附加小艇(共兩艘,其中一艘為橡膠突擊艇)並不像傳統吊掛在船隻兩側而是直接收納於艦身中,當要使用時才把艦側的方形捲簾式金屬網拉門升起來吊起小船放入水中;大面積的表面部分也傾斜正負10度角,避免複雜造型或是菱角結構,可分散雷達所射出的波段,讓敵艦所能收到的雷達反射波減少,以達匿蹤目的。
據說當時康定級剛完工到達台灣時,海軍出海迎接的警戒船艦均無法由艦載的水面搜索雷達找出康定號確切方位,最後乃是由康定級主動回報位置才得知。然而目前的康定級因裝設過多非原廠設備,艦載武器也未朝匿蹤最佳化方向設計,加上原廠匿蹤塗料早已過期,導致已與原先拉法葉級的匿蹤能力無法相比。 {{Citation needed}}
艙間設計上,康定級主機艙間設有三道防水壁,能隔絕火災或進水的狀況發生;全艦各處均有固定或機動式的滅火、抽水和通風裝備,彈藥庫等重要艙房設有可監控火焰、煙霧、溫度異常之自動感測器。全艦各處普遍裝設電腦資訊接點,可讓損管人員在任何地點以[[筆記型電腦]]與控制中心聯結取得即時損管資訊節省資訊傳輸時間,在遭受戰損時更能存活。
在戰情室、各控制管理室備有加壓氣密過濾裝置防範核生化污染攻擊;全艦各處皆 有撒水措施,可自行處理所遭受的核生化污染。各艙室聯絡的線路採複式配置,均用雙重線路與電纜管道連接,使艦上的控制中心和戰情室能在遭受戰損情形下繼續執行任務,不會因一次戰損而失去作戰能力。
康定級具有自動舵翼穩定系統,具有兩具穩定鰭,在海象不佳時可有效抑制橫搖擺,使艦載直昇機能在六級海象以下執行起降作業。
軍艦供電來源,拉法葉級以三具750kw柴油發電機(設置於同一個輔機艙中)提供電力,中華民國海軍則另外要求增加一套功率300kw的緊急用柴油發電機,並安置在另外的獨立的緊急發電機艙中,以確保當主發電機艙受損而失去功能時,艦上的戰鬥系統與武器仍能由緊急發電機獲得電力。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90  軍事總論]]
2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