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0
次編輯
變更
貓熊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大熊猫(貓熊)'''<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大熊猫(貓熊)'''<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2534774_1.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2534774_1.jpg 原圖鏈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34774 圖片來自 自由時報電子抱]</small>
|}
</div>
'''大熊猫'''<ref>[http://web2.nmns.edu.tw/Exhibits/91/panda/ns177-2.htm 大熊猫介紹],台北市立動物園</ref>([[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稱作'''大-{zh-cn:猫熊; zh-tw:熊貓; zh-hk:貓熊;}-''',一般稱為「'''-{zh-cn:熊猫; zh-tw:貓熊; zh-hk:熊貓;}-'''」或「'''-{zh-cn:猫熊; zh-tw:熊貓; zh-hk:貓熊;}-'''」,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
==特有物種==
熊猫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数据<ref>美媒:大熊猫“不再濒危”言之过早[J].世界博览,2016,(20):14.
ISSN:1003-0271</ref>)。
===保育===
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ref>{{Cite news|url=http://sn.people.com.cn/n2/2016/1012/c378288-29126947.html|title=濒危还是易危,听谁的?——陕西大熊猫保护现状调查|publisher=陕西日报}}</ref>由於生育率低,大熊猫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大熊猫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ref>{{cite news|url=http://www.abc.net.au/tv/btn/stories/s1947589.htm |title=Behind the News – Panda Granny |date=2007-06-12 |accessdate=2008-07-22 |publisher=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4213933/http://www.abc.net.au/tv/btn/stories/s1947589.htm |archivedate=2008-05-04 |language=en |deadurl=yes }}</ref>。
===外交特殊功能===
大熊猫黑白相間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們喜愛,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猫為[[標誌]],大熊猫俨然已成為了濒危物種保护最重要的象徵;大熊猫也是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向对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美國]][[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爾]]更直言大熊貓被視為[[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支柱,與[[英國]]的[[皇室]]家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f>Jamil Anderlini[https://www.ft.com/content/8a04a532-be92-11e7-9836-b25f8adaa111"How the panda became China’s diplomatic weapon of choice"],''The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 2017</Ref>。
== 名稱溯源 ==
古代中國人对大熊猫的称谓很多,[[先秦]]时期, 《[[山海经]]》中记载有“白豹”、“猛豹”、“貔(貔貅)”、“驺吾(驺虞)”、“白虎”;《[[诗经]]》在《大雅· 韩奕》中记有“献其貔皮”,《[[大雅]]· 星矣》中记有“貊其德音”,《大雅·召南》中记有“吁嗟乎驺虞”。此后、从汉代《[[尔雅]]》至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禽虫典》,汇集了历代古籍、传说、转称或谐音,在中国各地对大熊猫的称谓达30多个。<ref>胡锦矗.关于大熊猫的中文名称[J].中国科技术语,2009,(01):28-29. ISSN:1673-8578</ref><ref>吴斌.中国大熊猫发展史新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1-10. ISSN:1001-8220</ref>
在中文裡,「熊-{}-猫」和「貓-{}-熊」都是[[近代史|近代]]用語,不是[[古代史|古代]]用語。1869年,[[法國]][[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发现了熊猫后,給“熊-{}-猫”定名為“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后来[[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法国)|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link-en|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Alphonse Milne-Edwards}}鉴定了阿尔芒·戴维德送来的大熊猫标本后,发表了《论西藏东部的几种动物》,其中写道“就其外貌而言, 它的确与熊相似,但其骨骼和牙齿与熊有区别,而与Panda([[小熊貓|小熊-{}-猫]])和[[浣熊]]相近”,因此他把“黑白熊”改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意为与小熊猫似的兽)。虽然他次年又提出“''Ailuropus melanoleuca''”的拼写法,不过最后并未采用。<ref>{{cite book|author=Heather Angel|title=Pandas|publisher=Stillwater, MN : Voyageur Press|isbn=9780896583641|pages=15}}</ref>
「熊-{}-猫」(panda)這個名稱其實是[[小熊猫]](lesser panda,也称火狐firefox、紅熊-{}-猫red panda)先取得的,[[熊猫科]]的學名Ailuridae便是取自於[[小熊猫]]的學名''Ailurus fulgens''。因為最初大熊-{}-猫被歸類到熊猫科的關係,所以大熊-{}-猫(giant panda)的稱呼則是相對於[[小熊猫]]而命名的。但是因为大熊-{}-猫遠比小熊-{}-猫有名,所以單講“熊-{}-猫”時,漸漸變成專指大熊-{}-猫。「熊-{}-貓」之詞早在1915年間就有使用<ref name="姚德懷">{{cite web|author=姚德懷|title=談“-{zh-cn:熊猫; zh-tw:熊貓; zh-hk:熊貓;}-”和“-{zh-cn:猫熊; zh-tw:貓熊; zh-hk:貓熊;}-”|url=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aodehuai/yaodh08.htm|accessdate=2013-10-24}}</ref>。1915年編成、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935頁写到「熊」之(三):「熊-{}-猫,獸名,似貓而善升木。」從所附熊-{}-猫圖看,当时指的是小熊-{}-猫。但1938年出版的《[[辞海]]》第1849頁中「熊-{}-猫」写到:「獸名,產新疆;……距今六十年前,為法國科學家比利大衛氏所發現」,已经用来指大熊-{}-猫。
「熊-{}-猫」一詞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早前[[台灣]]都是最常用的稱呼;但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上台後,規定正式稱呼是「貓-{}-熊」,要媒体正名。<ref name="馬英九">{{cite news|title=是「貓-{}-熊」啦! 馬拜託媒體為團團圓圓正名|url=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bydate-cnt.aspx?cid=1&nid=365|accessdate=2013-10-24|newspaper=中時電子報}}</ref><ref>{{cite web|url=http://newweb.zoo.gov.tw/panda/|title=YA!大貓熊──大貓熊保育網|publisher=臺北動物園保育網}}</ref><ref name="馬英九2">{{cite news|title=藍迎綠酸 馬:是熊不是貓|url=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08-12-24/headline1230113039d1510448.html|accessdate=2013-10-24|newspaper=星岛日报溫哥華|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4114454/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08-12-24/headline1230113039d1510448.html|archive-date=2013-12-24|dead-url=yes}}</ref> 因為-{zh-cn:熊猫; zh-tw:貓熊; zh-hk:熊貓;}-是似貓的熊,熊是主名詞,貓是修飾詞,因此熊-{}-猫一詞符合古漢語的“大名冠小名”(蠶蟻、臉蛋、[[蝸牛]]、[[蝦米]]、[[韭黄|韭黃]]……)構詞法。而貓-{}-熊一詞則符合目前漢語把修飾詞放前的習慣。<ref>{{cite web|author=曾泰元|title=圓仔到底是貓熊還是熊貓?|url=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33092|publisher=人間福報|accessdate=2015-03-16}}</ref><ref>{{cite web|author=曾泰元|title=台湾为何称熊猫为猫熊?|url=http://jb.sznews.com/html/2014-01/19/content_2759027.htm|publisher=晶报|accessdate=2015-03-16|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31546/http://jb.sznews.com/html/2014-01/19/content_2759027.htm|archivedate=2015-04-02}}</ref> 幼齡的大熊猫应称为「幼齡期大熊猫」、「大熊猫幼崽」或「大熊猫寶寶」,而非「小-{zh-cn:熊猫; zh-tw:貓熊; zh-hk:熊貓;}-」,因为[[小熊猫]]为另一物种。
此外,英文詞「bearcat」(字面意思為「熊-{}-猫」),也是指另一個物種[[熊狸]]。
=== “熊猫”的傳說 ===
关于“熊猫”的形成,存有以下[[都市傳說|爭議的傳說]]:
*「40年代,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當時展品標牌上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貓-{}-熊的學名,但由於那時的[[東亞文字排列方向|中文習慣讀法]]是從右至左,故而國人都把按英文書寫方式書寫的猫-{}-熊,讀成了熊-{}-猫,並延用至今,唯台灣現仍稱其為猫-{}-熊。」<ref name="馬英九"/><ref>{{cite news|title=貓熊因何變熊貓|url=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264324|accessdate=2013-12-26|newspaper=大漢公報|date=March 9, 199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1226100054/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264324|archivedate=2013年12月26日}}</ref>
*「1940年代<ref>{{cite web|title=“熊猫”名字的由来|url=http://news.163.com/08/0303/11/463TUGL700012GIJ_2.html|publisher=网易新闻|accessdate=2013-12-26}}</ref>/ 1945年<ref>{{cite web|title=谁最先发现了大熊猫?|url=http://www.infzm.com/content/25989|publisher=南方周末|accessdate=2013-12-26}}</ref> /解放前<ref name="gsdgj.cn"/> /50年代初<ref>{{cite news|title=大熊貓名稱之由來|url=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409098?display=full|accessdate=2013-12-26|newspaper=大漢公報|date=September 18, 1987|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1226100103/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409098?display=full|archivedate=2013年12月26日}}</ref><ref>{{cite web|title=大熊猫名称的来历|url=http://panda.forestry.gov.cn/html/info/13932.html|accessdate=2013-12-26|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6235127/http://panda.forestry.gov.cn/html/info/13932.html|archivedate=2013-12-26}}</ref> 書寫的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ref name="gsdgj.cn"/>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其中『猫-{}-熊』標本最吸引觀眾注意。它的標牌採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註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於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一律把『猫-{}-熊』讀成『熊-{}-猫』,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台灣有家報紙曾撰文給『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經習慣,反而覺得『猫-{}-熊』不那麼順口了。」<ref>{{cite web|title=发现大熊猫|url=http://www.baoxing.gov.cn/2012/0802/5572.html|publisher=宝兴之窗|accessdate=2013-11-18|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11717/http://www.baoxing.gov.cn/2012/0802/5572.html|archivedate=2013-12-03}}</ref>
*「西方世界認識它後,最初將它翻譯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在60年前報上初次發表新聞時,偶然被顛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為今日通用的名稱了。」<ref name="gsdgj.cn">{{cite web|title=大熊猫的命名|url=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publisher=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accessdate=2013-11-18|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25635/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archivedate=2013-12-03}}</ref>
有观点认为,這些说法都源自70年代[[夏元瑜]]以[[第一人稱]]所寫的[[隨筆]]《一錯五十年——為猫-{}-熊正名》一文。該文於1978年10月5日刊登於臺灣《[[聯合報]]》副刊上,後收錄於他的幽默精選集《生花筆》中。<ref>{{cite web|author=王琛發|title=吉祥物語——猫-{}-熊原名失去了版權|url=http://www.xiao-en.org/cultural/magazine.asp?cat=33&loc=zh&id=1587|accessdate=2013-10-25|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1025002234/http://www.xiao-en.org/cultural/magazine.asp?cat=33&loc=zh&id=1587|archivedate=2013-10-25}}</ref> 該觀點之後又被多方面錯誤引用<ref>{{cite news|title=大熊猫的命名|url=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accessdate=2013-10-24|newspaper=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25635/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archivedate=2013-12-03}}</ref>,包括[[馬英九]]。<ref name="馬英九"/><ref name="馬英九2"/> 可是在20世紀40年代前出版的權威詞典(《[[中華大字典]]》、《[[辭海]]》、《最新實用漢英辭典》、《[[重編國語辭典]]》)均稱「熊-{}-猫」而無「猫-{}-熊」,而且全為竖排版,故並不存在右左讀錯的問題。<ref name="姚德懷"/><ref>{{cite web|title=北京科技报:熊-{}-猫和猫-{}-熊名称之争|url=http://tech.sina.com.cn/d/2009-03-09/14042892579.shtml|accessdate=2013-10-24}}</ref><ref>{{cite web|title=中国熊猫网美国网友来信辨“熊猫”与“猫熊”|url=http://www.ourpanda.com/2011/1116/article_1271.html|accessdate=2013-11-17|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4024607/http://www.ourpanda.com/2011/1116/article_1271.html|archivedate=2013-12-04}}</ref> 最重要的是,當時國人沒必要不按習慣讀法而按英文書寫的方式寫下物種名。
==分佈 ==
化石记录它过去曾经分布在东南[[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北及[[北京市|北京]][[周口店地区|周口店]],南达[[越南]]、[[泰国]]和[[缅甸]]北部,是中国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主要成员。由于地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分布仅限在102°00'~108°11'E,27°53'~35°35'N之间<ref>臧振华.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格局与热点区研究[D].导师:李俊清;申国珍.北京林业大学,2015.</ref>,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崇山峻岭(从长江上游到青藏高原边沿,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在秦岭主要分布在其南坡山麓,包括陕西的佛坪、洋县、太白、宁陕、周至等;在岷山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文县,四川省的平武、青川、北川、南坪、松潘、茂汶、绵竹、朋西、什邡、都江堰等;在邛崃山分布在四川省的宝兴、汶川、天全、大邑、芦山、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地;在大小相岭分布在洪雅、冕宁、石棉和九龙县;在大小凉山主要分布在四川的马边、美姑和越西等地。大熊猫适宜分布要有竹林分布和充足水源条件。<ref>吴建国,吕佳佳.气候变化对大熊猫分布的潜在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2):168-177. ISSN:1003-6504</ref>
=== 演化 ===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肉食動物|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地区|华北]]、[[中国西北地区|西北]]、[[华东地区|华东]]、[[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华南地区|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發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关于这个写过一篇散文,后来又用《[[熊猫的拇指]]》作为一部散文集的名称。
=== 分類學 ===
DNA研究通常將大熊貓被归类为[[熊科]]或[[熊貓科]]<ref>[http://nationalzoo.si.edu/Animals/GiantPandas/PandasForKids/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htm Panda Classroom-National Zoological Park-FONZ]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094936/http://nationalzoo.si.edu/Animals/GiantPandas/PandasForKids/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htm |date=2007-09-29 }}</ref>,[[小熊貓]]歸類為[[小熊貓科]]。
由於大熊貓和小熊貓都兼有熊和浣熊的特性,也与这两个科的动物有着明显的差异,牠的[[分类学|科學分類]]一直有爭議,有人提议把大熊猫单列为熊猫科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现代的[[基因|基因測試]]技术,对不同的蛋白或核酸进行比对可能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因此大熊貓的分类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详见下文。現存生物中,與大熊貓最接近的生物,是位於[[南美洲]]的[[眼鏡熊]]<ref name="Wildt">{{cite book|last=Wildt|first=David E. |editor=David E. Wildt|title=Giant pandas: biology,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management|year=2006|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0-521-83295-0|page=2|language=en}}</ref>。
《美国哺乳动物学杂志》2005年第四期发表论文,将大熊猫分为[[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其中秦岭大熊猫为1964年[[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教授首次提出,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盛国教授等人的研究使这一说法得到国际承认<ref>{{cite news|author=劉毅|url=http://env.people.com.cn/BIG5/huanbao/259/4481/4482/4019532.html |title=我國發現大熊貓新亞種:秦嶺大熊貓頭圓更像貓|publisher=人民網|date=2006年1月12日}}</ref>。
近百餘年來,生物學家對於這個物種的正確分類一直爭論不休,最後經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彙集的資料證實,大貓熊自成一屬,既不屬於浣熊科,也不屬於熊屬。<ref>{{cite web|title=臺北市教育局入口網電子報 2009.01.23|url=http://www.tp.edu.tw/edm/edm20090123.html|publisher=臺北市教育入口網|accessdate=2013-10-25|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16121546/http://www.tp.edu.tw/edm/edm20090123.html|archivedate=2014-07-16}}</ref>
2009年12月13日,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完成。本次测序涉及了大熊猫的21对[[染色体]]上的2万多个基因。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是[[熊科]]的一个种,并且与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中[[狗]]的基因组最接近。<ref>{{cite news|ur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70119.html |title=我国首次完成大熊猫基因组精细图 |publisher=人民网 |date=2009年12月14日}}</ref>
==争议及論证==
各国对于大熊貓的分类一直存有争议,1980年代前,一直有三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可以归为[[熊科]]、[[浣熊科]]、[[熊猫科]]。<ref>{{cite web|title=Giant panda|url=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441032/giant-panda/234246/Conservation-and-classification|publisher=Encyclopedia Britannica|accessdate=2015-03-16}}</ref><ref>{{cite book|author=John P. Rafferty|title=Carnivores: Meat-Eating Mammals|year=2011|publisher=Rosen Education Service|isbn=9781615303403|pages=38}}</ref> 1980年代后,基本成为两派,熊科和熊猫科。这些分类的观点有以下依据:
*'''熊科''':
#形态上与熊相似。
#大熊猫、小熊猫、浣熊、和几种熊的蛋白质和DNA序列比较,认为大猫熊起源于熊类。
#用大猫熊、黑熊、马来熊、小猫熊、狗、猫等做[[血清]]免疫学比较,分离期免疫距离,认为大熊猫属于熊科。
#[[PCR]]和[[南方墨點法]]等方法对大猫熊、小猫熊、[[马来熊]]、[[浣熊]]等分析,结果表明大猫熊与熊科中的马来熊亲缘关系较近。
*'''浣熊科''':
#系统解剖结果显示,比较[[骨骼]]、[[牙齿]]、脏器等,与小熊猫和浣熊相同。
#从形态学、行为学、染色体数目等比较,认为大熊猫更接近于浣熊,尤其与小猫熊最接近。
*'''[[熊猫科]]''':
#大熊猫的骨骼和消化道与熊都有区别。
#对脑的定量分析后,大猫熊的脑分别有与[[黑熊]]和浣熊相似的结构,并且有许多独特的结构。
#大熊猫初生幼仔尾较熊的长,从幼仔的发育特点分析,熊与猫熊的系统发生渊源不同。
#生态行为与熊不同,如不[[冬眠]]、交配方式也与熊不同。
#对大熊猫、杂交熊等的[[染色体]]带核型相互关系的研究,认为大猫熊与熊和[[小猫熊]]、[[浣熊]]的相似程度很低,应单立一科。
#对大熊貓显带染色体的研究,认为大熊猫应在进化中独居一科。
#依据大熊猫、小熊猫、熊科等动物的[[线粒体]]DNA的序列比较,建立的分子系统树,认为大猫、小猫都应各自独立为科。
#对大猫熊和几种食肉动物的血清蛋白及乳酸脱氢同工酶比较后,认为大熊猫应单立一科。
#古生物化石的依据。
== 习性 ==
大熊猫喜歡独居,每只大熊猫有单独的活动区域。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sup>2</sup>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
=== 飲食習慣 ===
熊猫和别的熊一样是杂食性动物,处于从食肉动物到食草动物过渡的阶段。主要食物是竹子、紅蘿蔔、窩窩頭,野生的熊猫会吃草、野果、昆虫、[[竹鼠]]、羊。科學家认为:「大熊貓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是因为一個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貓無法感覺肉類的鮮味。<ref> {{cite news | url=http://www.genomeweb.com/blog/still-looking-gene-makes-pandas-cute-though| work=GenomeWeb Daily News | title=Still Looking for the Gene That Makes Pandas Cute, Though |date=2009-12-14}}</ref><ref> {{cite news | url=http://www.abc.net.au/news/stories/2009/12/15/2771962.htm?section=justin| work=ABC News | title=SGenome study finds pandas similar to dogs |date=2009-12-14}}</ref><ref> {{cite news | url=http://gb.cri.cn/27824/2009/12/15/2805s2704554.htm| work=國際在線 | title=基因组图谱显示:大熊猫不吃肉是因为尝不到肉味 |date=2009-12-15}}</ref><ref> {{cite news | url=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310179.shtml| work=[[聯合報]] | title=中國科學家:大貓熊不吃肉 因不知肉味 |date=2009-12-15}}</ref>但牠們的消化系統仍然是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因此只能依靠腸內細菌分解竹葉(但大多未經消化完整排出)。
因竹葉熱量低,熊貓每天要花大量時間進食(平均每隻大熊貓每天吃掉9至14公斤(20至30磅)的竹葉,以彌補其飲食中有限的能量含量),同時為免浪費熱量牠們通常保持靜態生活和避免與同類往來。
熊貓的兩個最顯著的特徵,大尺寸身體和圓臉,適應其竹子飲食。大熊貓較小的體表面積表明新陳代謝率較低。這種較低的新陳代謝率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讓大熊貓能以竹子等營養貧乏的資源為生。同樣,大熊貓的圓臉是強大的下顎肌肉的結果,使牠們可咬開竹子,以比例來說,大熊貓的咬力比北極熊更大。
==繁殖==
大熊猫在4~8岁时性成熟,生育年龄可达20岁。交配季节为每年3~5月,雄性通过气味寻找雌性位置,当有多个雄性争夺一只雌性交配权时会变得极具侵略性。熊猫的交配时间很短,从30秒~5分钟不等,雄性会多次交配以确保成功受精。大熊貓繁殖期为8~9月,妊娠期90-184天,平均135天。<ref>{{Cite web|title=giant panda {{!}} Facts, Habitat, Population, & Diet|url=https://www.britannica.com/animal/giant-panda|work=Encyclopedia Britannica|accessdate=2019-03-18|language=en}}</ref>雌性每次产下1~2只幼崽,重85~142克,但野外通常只成活一只。幼崽约50~60天后睁眼,75~80天后能够爬行,7~9个月可以少量进食竹子,但仍以母乳为主要食物来源,与母亲一同生活约18月~2年后离开。<ref>{{Cite web|title=Giant Pandas: Facts About the Charismatic Black and White Bears|url=https://www.livescience.com/27335-giant-pandas.html|work=Live Science|accessdate=2019-03-18|first=Alina|last=Bradford}}</ref>
大熊貓常在[[冷杉]]的大樹洞裏生育,一胎產一子,有時產兩子,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出生的大熊貓幼子只有一二兩重,呈粉紅色,與成年熊貓形態差別很大。
由於熊貓以竹子為食,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在育幼期母熊貓也要離開幼熊2-4個小時外出覓食。1990年代,研究人员尚不了解熊猫习性,看到母熊貓遠離幼崽而遲遲不歸,就推斷幼仔遭到遺棄。要收養這些被「遺棄」的幼仔進行人工飼養。後對野生熊貓繁殖行為長期的觀察推翻了這種觀點,母熊貓長時間離巢是需要吃夠足夠的竹子來分泌乳汁來哺育後代。
人工飼養的熊貓脱离野外环境,自然發情率低。野外大熊猫成年后表现出繁殖行为的比例是100%,而到2000年为止圈养大熊猫只有26%,為它的人工繁殖帶來困難。1990年代以後,大熊貓的人工繁殖已經完善,多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亦有部分動物園採用讓熊貓觀看[[熊貓交配影片]]的方式。此外,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大熊貓出現了一胎三子,即三胞胎的情況,但成活率較低;例如1999年[[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及2013年[[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三胞胎最終都僅成活一只<ref>{{cite web |url=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01129/41532.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4-08-1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06042217/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01129/41532.html |archivedate=2014-09-06 }}</ref><ref>{{cite web|ur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9/08/29416951_0.shtml|title=大熊猫产下罕见三胞胎 资讯频道|publisher=凤凰网}}</ref>,目前只有2014年7月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出生的熊貓三胞胎全部成活<ref>{{Cite news|url=http://news.sina.com.cn/c/2014-08-12/052430668995.shtml|title=全球目前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publisher=四川在线-四川日报}}</ref>。
2015年4月7日,中国大陆网站ipanda TV 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直播了人工养殖区内的雌性大熊猫“林冰”与雄性大熊猫“武岗”的交配全过程,但科研人员表示自然交配失败了。
== 壽命 ==
熊貓一歲等於人類三歲,野生熊貓壽命一般為15至20歲<ref name="星洲網20140521">{{cite news |url=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436703?tid=957 |title=認養人:支持熊貓‧20令吉門票不貴 |work=[[星洲網]] |date=2014年5月21日 |access-date=2014年6月23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6190953/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436703?tid=957 |archive-date=2015年2月26日 |dead-url=yes }}{{zh-hant}}</ref>,而飼養熊貓可達30歲以上<ref name="星洲網20140521"/>,史上最長壽熊貓有38歲<ref name="蘋果日報20140113">{{cite news|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13/18590124 |title=35歲佳佳全球最高齡 |work=[[蘋果日報 (香港)|蘋果日報]]|date=2014年1月13日 }}{{zh-hant}}</ref>。
*2010年1月在世最年長的熊貓則為「30歲」 [[巴斯 (大熊猫)|巴斯]](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盼盼]]原型)为住在[[福州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熊貓,2017年9月以「37歲」高齡去世。
*2014年1月在世最年長的熊貓則為「35歲」 [[中央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贈送大熊貓#佳佳|佳佳]],住在[[香港海洋公園]]的[[雌性]]熊貓,2016年10月16日以「38岁」高龄去世,它成为目前寿命最长的熊猫。
== 利用与保护 ==
=== 史前年代 ===
根據考古發掘,大熊貓在史前年代曾在今日的[[河南]]地區大量[[繁殖]]。由於大熊貓體型龐大,除了能提供肉食及骨髓以外,牠漂亮的皮毛亦為古人所青睞,所以曾經被古人大量獵殺<ref>{{cite news|ur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4754105.html |publisher=人民网|title=河南考古又有新发现:3万年前许昌是大熊猫乐园|date=2006-08-29}}</ref>。
=== 古代 ===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大熊猫的药用价值记载称:皮“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膏“治痈肿,能透肌骨”;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ref>{{cite web|title=【科普】国宝级的萌宠是怎么被我们人类发现的?|ur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12/c_129224218.htm|website=新华网|accessdate=2017-11-03}}</ref>。2012年古生物學家在西班牙發現可能是大熊貓近親化石(Agriarctos Beatrix)<ref>{{cite web|title=Did pandas once roam Europe? Fossil in Spain is extinct black-and-white bear related to China's giant animals|url=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145239/Did-pandas-roam-Europe-Fossil-Spain-extinct-black-white-bear-related-Chinas-giant-animals.html|website=Daily Mail|accessdate=2012-05-16}}</ref>,而這種熊貓活躍於1100萬年前的中新世,屬於小形(plantigrade)雜食蹠行動物。而這種動物因生存環境問題遷移中國。這種動應有深色皮,左肩及眼和尾部都有白點,類似現代的馬來熊,生活方式也同[[馬來熊]]相似,都是以生果、昆蟲、植物為食,還比現代馬來熊小,體重還比馬來熊輕。從牙齒結構中發現同大熊貓同屬大熊貓亞科,亦發現同現傳大熊貓有親緣關係,是大熊貓亞科中最原始一種。可惜它已滅絕,因此或許為大熊貓找到可能源自歐洲証據、及解開大熊貓身世之迷。關於大熊貓分類,科學家以研究和爭論100年,未有定案。估計大熊貓祖先是一種食肉始熊貓动物,生活在中國四川等地,而此始熊貓演變的旁支名叫葛氏熊貓。生活於歐洲等地,直到中新後才滅絕。始熊貓主支在演變中,其中有一支隊名叫(ailuropoadumierta),是大熊貓小種生,傳於中新世紀,體形同狗一樣大小,是雜食性和食竹動物,分佈廣東四川等地,在已百年演變過程中取代了始熊地位。如此看來也可能為大熊貓提供了身世之迷証據。
=== 保护熊貓 ===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易危物種|易危物种]]。1958年设立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内容的重点就是大熊猫,这个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辖。但由于當時較落后的保护观念和生态学知识的相對匮乏,1980年代期间虽然全中国都在高喊“保护大熊猫”,但真正有利于熊猫的做法却並不多。许多人都认为最好的保育办法就是从野外捉来熊猫進行人工飼養,而饲养条件較差和工作人员缺乏飼養相關的一些科学常识,使许多研究基地成为熊猫永久的牢笼。对于竹子开花给熊猫带来的負面效果,也通常是通过捕捉熊猫的方式解决,没有研究它的食性进化和评估竹子死亡对它的实际影响。由于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与种群隔离等原因,使野外种群的繁衍出现危机。1998年天然林砍伐的全面禁止和禁止个人拥有枪支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熊猫的生存。1992年以后,向保护区内的移民被禁止,并安排居民陆续迁出,使熊猫的栖息地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经过多年的保护工作,有些地方大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开始上升。
1961年熊猫的形象被选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原型为大熊猫[[姬姬]])。20世紀下半葉以來,熊貓被看成是中國的象徵。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赠送熊貓予[[美國]]和[[日本]]的動物園,這被視為是新中國與西方國家初次的文化交流,是當時中國外交的重要環節。到1980年代中期,熊貓的外交用途已大減,中國只借出熊貓予其他國家十年。现在国外动物园的熊猫多被中国政府有償出借,熊猫如果在国外婚育,后代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由于各国人民对熊猫的喜爱和好奇,展出熊猫可以给当地动物园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中国也希望通过出借熊猫来增加外汇收入,用于保护区的建设。不幸的是,这些收入有很大的一部分被用来继续从野外捕捉熊猫供展出之用。因此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都反对这种出借熊猫的做法。美国从1988年开始禁止了美国动物园租借野外捕捉的熊猫进行展出牟利。目前在全中国的动物园里饲养了一定数量的熊猫,1990年代熊猫的人工繁殖也基本解决,所以此后的出借活动不再危及野生的熊猫。请参看[[熊猫租借]]。-->從1985年開始,香港悅來酒店以熊貓作為店徽及採用Panda Hotel作英文名,而'''悅來酒店'''亦被稱作'''熊貓酒店'''。
=== 近年發展 ===
截至2004年,一個為期4年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統計指出野外大熊貓總數約為1596隻,較1985年的1114隻為多。<ref>[http://www.infzm.com/content/82283 用DNA查熊猫户口 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雍兴中,2012-10-26</ref>其中僅約有273隻野生[[秦嶺大熊貓]],僅佔全國大熊貓總數的17%。<ref>[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2/30/content_12728970.htm 古老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图)],西安新聞網,2006年2月15日。</ref><ref>[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2/30/content_12728970.htm 陕西近期3次在野外发现大熊猫幼崽],新华网,2009年12月30日。</ref>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大熊貓的命運再受挑戰,當中[[卧龍自然保護區]]這塊重要的棲息地遭受破壞<ref>[http://www.chinawolong.com/articleread.asp?id=288 卧龙自然保护区救护震后首只野生大熊猫]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31051710/http://www.chinawolong.com/articleread.asp?id=288 |date=2010-12-31 }},載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網頁,2009年3月9日查閱。</ref>。2009年春节期间,13只汶川大地震后的大熊猫重返自然保护区;同时台北木柵动物园的两只大熊猫(“團團”、“圓圓”)正式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开放。同年1月15日,“娅光”大熊猫从四川成都的保护基地到淮安动物园过年。目前,“娅光”曾多次在中外各地巡回展出。2009年1月15日,她在淮安进行巡回展示,迎接牛年春节的到来。
2016年9月,随着熊猫数量持续增加,[[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IUCN红色名录|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状态从濒危调整为[[易危]]{{r|IUCN}}<ref>{{cite news|title=大熊猫下被调为“易危” 国家林业局:依然“濒危”|url=http://news.sohu.com/20160906/n467739425.shtml|accessdate=2016-09-06|agency=央广网|publisher=搜狐|date=2016-09-06}}</ref>。
=== 流行元素 ===
由於熊貓其本身特殊的研究價值地位,和憨態可掬的可愛形象,受到世界大多數民眾特別是兒童的廣泛喜愛。其被作為吉祥物或其它代表物也層出不窮。基於此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動畫製作公司“夢工廠”在2008年後相繼製作了著名動畫《[[功夫熊貓]]》,故事中主角“Po”(寶)也同全劇一起風靡全球,掀起了一輪熊貓風潮熱。著名国际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也推出了中国风的熊猫人资料片,风靡世界,台灣藝人[[周杰倫]]更結合熊貓與超級英雄的元素,製作科普連續劇《[[熊貓人 (電視劇)|熊貓人]]》,儘管收視率不佳,仍造成話題。
大熊猫作为流行元素,进入时尚界。各大知名品牌都曾推出过以熊猫元素为主题的产品,比如[[路易·威登|LV]]、[[爱马仕]]、[[卡地亞]]、[[施华洛世奇]]等等。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refs=
<ref name=IUCN>Swaisgood, R., Wang, D. & Wei, F. 2016.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712/0 ''Ailuropoda melanoleuc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712A45033386. Downloaded on 05 September 2016.</ref>
}}
=== 来源 ===
{{refbegin}}
* 美國 [[乔治·夏勒]]《最后的熊猫》(''The Last Panda''),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ISBN 978-7-80145-054-8.
* 中國 [[胡锦矗]]《卧龙的大熊猫》、《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生态生物学研究》、《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大熊猫的风采》、《九万里熊猫故乡考察记》、《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等.
{{refend}}
== 外部链接 ==
*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aodehuai/yaodh08.htm 談“熊-{}-貓”和“貓-{}-熊”]
* [https://archive.is/20130101104308/http://www.kepu.com.cn/gb/lives/panda/ 大熊-{}-猫博物馆]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217075954/http://hinature.cn/Realpanda/ 真實的大熊-{}-貓]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03183141/http://www.chinawolong.com/index.asp 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http://www.panda.org.cn/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http://www.wildpanda.org/ 北京大学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
* [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259/4481/ 人民网环保专题:保护国宝大熊-{}-猫]
* [http://ipanda.cntv.cn/ iPanda熊貓頻道],實拍熊貓日常生活,提供視頻直播、點播
== 参见 ==
* [[熊猫租借]]/[[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 [[奧運會吉祥物]] / [[盼盼]](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吉祥物)
* [[小熊猫]] / [[秦嶺大熊貓]] / [[小種大熊貓]]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瀕危物種]]
* [[乔治·夏勒]] / [[陈大元]] / [[阿尔芒·戴维德]]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 class="wikitable"
|<center>'''大熊猫(貓熊)'''<br><img src="https://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2534774_1.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img.ltn.com.tw/Upload/liveNews/BigPic/600_2534774_1.jpg 原圖鏈結]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34774 圖片來自 自由時報電子抱]</small>
|}
</div>
'''大熊猫'''<ref>[http://web2.nmns.edu.tw/Exhibits/91/panda/ns177-2.htm 大熊猫介紹],台北市立動物園</ref>([[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也稱作'''大-{zh-cn:猫熊; zh-tw:熊貓; zh-hk:貓熊;}-''',一般稱為「'''-{zh-cn:熊猫; zh-tw:貓熊; zh-hk:熊貓;}-'''」或「'''-{zh-cn:猫熊; zh-tw:熊貓; zh-hk:貓熊;}-'''」,屬於[[食肉目]][[熊科]]的一種[[哺乳動物]],體色為黑白兩色。
==特有物種==
熊猫是中國[[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現存大約有2060頭(2016年数据<ref>美媒:大熊猫“不再濒危”言之过早[J].世界博览,2016,(20):14.
ISSN:1003-0271</ref>)。
===保育===
2016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ref>{{Cite news|url=http://sn.people.com.cn/n2/2016/1012/c378288-29126947.html|title=濒危还是易危,听谁的?——陕西大熊猫保护现状调查|publisher=陕西日报}}</ref>由於生育率低,大熊猫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物種]],為中國[[國寶]]。大熊猫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ref>{{cite news|url=http://www.abc.net.au/tv/btn/stories/s1947589.htm |title=Behind the News – Panda Granny |date=2007-06-12 |accessdate=2008-07-22 |publisher=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504213933/http://www.abc.net.au/tv/btn/stories/s1947589.htm |archivedate=2008-05-04 |language=en |deadurl=yes }}</ref>。
===外交特殊功能===
大熊猫黑白相間的毛色和憨态可掬的外表使其深受人們喜愛,在全世界亦有大量粉丝。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時就以大熊猫為[[標誌]],大熊猫俨然已成為了濒危物種保护最重要的象徵;大熊猫也是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向对方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美國]][[國際政治學]]者[[約瑟夫·奈爾]]更直言大熊貓被視為[[中國]]拓展[[軟實力]]的重要支柱,與[[英國]]的[[皇室]]家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f>Jamil Anderlini[https://www.ft.com/content/8a04a532-be92-11e7-9836-b25f8adaa111"How the panda became China’s diplomatic weapon of choice"],''The Financial Times'',November 2, 2017</Ref>。
== 名稱溯源 ==
古代中國人对大熊猫的称谓很多,[[先秦]]时期, 《[[山海经]]》中记载有“白豹”、“猛豹”、“貔(貔貅)”、“驺吾(驺虞)”、“白虎”;《[[诗经]]》在《大雅· 韩奕》中记有“献其貔皮”,《[[大雅]]· 星矣》中记有“貊其德音”,《大雅·召南》中记有“吁嗟乎驺虞”。此后、从汉代《[[尔雅]]》至清代《[[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禽虫典》,汇集了历代古籍、传说、转称或谐音,在中国各地对大熊猫的称谓达30多个。<ref>胡锦矗.关于大熊猫的中文名称[J].中国科技术语,2009,(01):28-29. ISSN:1673-8578</ref><ref>吴斌.中国大熊猫发展史新探[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1-10. ISSN:1001-8220</ref>
在中文裡,「熊-{}-猫」和「貓-{}-熊」都是[[近代史|近代]]用語,不是[[古代史|古代]]用語。1869年,[[法國]][[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在四川[[宝兴县]]邓池沟发现了熊猫后,給“熊-{}-猫”定名為“黑白熊”(''Ursus melanoleucus'')。后来[[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法国)|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link-en|阿尔封斯·米勒·爱德华兹|Alphonse Milne-Edwards}}鉴定了阿尔芒·戴维德送来的大熊猫标本后,发表了《论西藏东部的几种动物》,其中写道“就其外貌而言, 它的确与熊相似,但其骨骼和牙齿与熊有区别,而与Panda([[小熊貓|小熊-{}-猫]])和[[浣熊]]相近”,因此他把“黑白熊”改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意为与小熊猫似的兽)。虽然他次年又提出“''Ailuropus melanoleuca''”的拼写法,不过最后并未采用。<ref>{{cite book|author=Heather Angel|title=Pandas|publisher=Stillwater, MN : Voyageur Press|isbn=9780896583641|pages=15}}</ref>
「熊-{}-猫」(panda)這個名稱其實是[[小熊猫]](lesser panda,也称火狐firefox、紅熊-{}-猫red panda)先取得的,[[熊猫科]]的學名Ailuridae便是取自於[[小熊猫]]的學名''Ailurus fulgens''。因為最初大熊-{}-猫被歸類到熊猫科的關係,所以大熊-{}-猫(giant panda)的稱呼則是相對於[[小熊猫]]而命名的。但是因为大熊-{}-猫遠比小熊-{}-猫有名,所以單講“熊-{}-猫”時,漸漸變成專指大熊-{}-猫。「熊-{}-貓」之詞早在1915年間就有使用<ref name="姚德懷">{{cite web|author=姚德懷|title=談“-{zh-cn:熊猫; zh-tw:熊貓; zh-hk:熊貓;}-”和“-{zh-cn:猫熊; zh-tw:貓熊; zh-hk:貓熊;}-”|url=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aodehuai/yaodh08.htm|accessdate=2013-10-24}}</ref>。1915年編成、193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935頁写到「熊」之(三):「熊-{}-猫,獸名,似貓而善升木。」從所附熊-{}-猫圖看,当时指的是小熊-{}-猫。但1938年出版的《[[辞海]]》第1849頁中「熊-{}-猫」写到:「獸名,產新疆;……距今六十年前,為法國科學家比利大衛氏所發現」,已经用来指大熊-{}-猫。
「熊-{}-猫」一詞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早前[[台灣]]都是最常用的稱呼;但是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上台後,規定正式稱呼是「貓-{}-熊」,要媒体正名。<ref name="馬英九">{{cite news|title=是「貓-{}-熊」啦! 馬拜託媒體為團團圓圓正名|url=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bydate-cnt.aspx?cid=1&nid=365|accessdate=2013-10-24|newspaper=中時電子報}}</ref><ref>{{cite web|url=http://newweb.zoo.gov.tw/panda/|title=YA!大貓熊──大貓熊保育網|publisher=臺北動物園保育網}}</ref><ref name="馬英九2">{{cite news|title=藍迎綠酸 馬:是熊不是貓|url=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08-12-24/headline1230113039d1510448.html|accessdate=2013-10-24|newspaper=星岛日报溫哥華|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4114454/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08-12-24/headline1230113039d1510448.html|archive-date=2013-12-24|dead-url=yes}}</ref> 因為-{zh-cn:熊猫; zh-tw:貓熊; zh-hk:熊貓;}-是似貓的熊,熊是主名詞,貓是修飾詞,因此熊-{}-猫一詞符合古漢語的“大名冠小名”(蠶蟻、臉蛋、[[蝸牛]]、[[蝦米]]、[[韭黄|韭黃]]……)構詞法。而貓-{}-熊一詞則符合目前漢語把修飾詞放前的習慣。<ref>{{cite web|author=曾泰元|title=圓仔到底是貓熊還是熊貓?|url=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33092|publisher=人間福報|accessdate=2015-03-16}}</ref><ref>{{cite web|author=曾泰元|title=台湾为何称熊猫为猫熊?|url=http://jb.sznews.com/html/2014-01/19/content_2759027.htm|publisher=晶报|accessdate=2015-03-16|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31546/http://jb.sznews.com/html/2014-01/19/content_2759027.htm|archivedate=2015-04-02}}</ref> 幼齡的大熊猫应称为「幼齡期大熊猫」、「大熊猫幼崽」或「大熊猫寶寶」,而非「小-{zh-cn:熊猫; zh-tw:貓熊; zh-hk:熊貓;}-」,因为[[小熊猫]]为另一物种。
此外,英文詞「bearcat」(字面意思為「熊-{}-猫」),也是指另一個物種[[熊狸]]。
=== “熊猫”的傳說 ===
关于“熊猫”的形成,存有以下[[都市傳說|爭議的傳說]]:
*「40年代,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當時展品標牌上分別用中、英文書寫著貓-{}-熊的學名,但由於那時的[[東亞文字排列方向|中文習慣讀法]]是從右至左,故而國人都把按英文書寫方式書寫的猫-{}-熊,讀成了熊-{}-猫,並延用至今,唯台灣現仍稱其為猫-{}-熊。」<ref name="馬英九"/><ref>{{cite news|title=貓熊因何變熊貓|url=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264324|accessdate=2013-12-26|newspaper=大漢公報|date=March 9, 1991|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1226100054/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264324|archivedate=2013年12月26日}}</ref>
*「1940年代<ref>{{cite web|title=“熊猫”名字的由来|url=http://news.163.com/08/0303/11/463TUGL700012GIJ_2.html|publisher=网易新闻|accessdate=2013-12-26}}</ref>/ 1945年<ref>{{cite web|title=谁最先发现了大熊猫?|url=http://www.infzm.com/content/25989|publisher=南方周末|accessdate=2013-12-26}}</ref> /解放前<ref name="gsdgj.cn"/> /50年代初<ref>{{cite news|title=大熊貓名稱之由來|url=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409098?display=full|accessdate=2013-12-26|newspaper=大漢公報|date=September 18, 1987|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1226100103/http://multiculturalcanada.ca/node/409098?display=full|archivedate=2013年12月26日}}</ref><ref>{{cite web|title=大熊猫名称的来历|url=http://panda.forestry.gov.cn/html/info/13932.html|accessdate=2013-12-26|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26235127/http://panda.forestry.gov.cn/html/info/13932.html|archivedate=2013-12-26}}</ref> 書寫的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ref name="gsdgj.cn"/>
*「1939年,重慶平明動物園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其中『猫-{}-熊』標本最吸引觀眾注意。它的標牌採用了流行的國際書寫格式,分別註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於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一律把『猫-{}-熊』讀成『熊-{}-猫』,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台灣有家報紙曾撰文給『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經習慣,反而覺得『猫-{}-熊』不那麼順口了。」<ref>{{cite web|title=发现大熊猫|url=http://www.baoxing.gov.cn/2012/0802/5572.html|publisher=宝兴之窗|accessdate=2013-11-18|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11717/http://www.baoxing.gov.cn/2012/0802/5572.html|archivedate=2013-12-03}}</ref>
*「西方世界認識它後,最初將它翻譯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在60年前報上初次發表新聞時,偶然被顛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為今日通用的名稱了。」<ref name="gsdgj.cn">{{cite web|title=大熊猫的命名|url=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publisher=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accessdate=2013-11-18|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25635/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archivedate=2013-12-03}}</ref>
有观点认为,這些说法都源自70年代[[夏元瑜]]以[[第一人稱]]所寫的[[隨筆]]《一錯五十年——為猫-{}-熊正名》一文。該文於1978年10月5日刊登於臺灣《[[聯合報]]》副刊上,後收錄於他的幽默精選集《生花筆》中。<ref>{{cite web|author=王琛發|title=吉祥物語——猫-{}-熊原名失去了版權|url=http://www.xiao-en.org/cultural/magazine.asp?cat=33&loc=zh&id=1587|accessdate=2013-10-25|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31025002234/http://www.xiao-en.org/cultural/magazine.asp?cat=33&loc=zh&id=1587|archivedate=2013-10-25}}</ref> 該觀點之後又被多方面錯誤引用<ref>{{cite news|title=大熊猫的命名|url=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accessdate=2013-10-24|newspaper=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3025635/http://www.gsdgj.cn/xiongmao/dongtai/2012-05-18/198.html|archivedate=2013-12-03}}</ref>,包括[[馬英九]]。<ref name="馬英九"/><ref name="馬英九2"/> 可是在20世紀40年代前出版的權威詞典(《[[中華大字典]]》、《[[辭海]]》、《最新實用漢英辭典》、《[[重編國語辭典]]》)均稱「熊-{}-猫」而無「猫-{}-熊」,而且全為竖排版,故並不存在右左讀錯的問題。<ref name="姚德懷"/><ref>{{cite web|title=北京科技报:熊-{}-猫和猫-{}-熊名称之争|url=http://tech.sina.com.cn/d/2009-03-09/14042892579.shtml|accessdate=2013-10-24}}</ref><ref>{{cite web|title=中国熊猫网美国网友来信辨“熊猫”与“猫熊”|url=http://www.ourpanda.com/2011/1116/article_1271.html|accessdate=2013-11-17|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04024607/http://www.ourpanda.com/2011/1116/article_1271.html|archivedate=2013-12-04}}</ref> 最重要的是,當時國人沒必要不按習慣讀法而按英文書寫的方式寫下物種名。
==分佈 ==
化石记录它过去曾经分布在东南[[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北及[[北京市|北京]][[周口店地区|周口店]],南达[[越南]]、[[泰国]]和[[缅甸]]北部,是中国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主要成员。由于地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分布仅限在102°00'~108°11'E,27°53'~35°35'N之间<ref>臧振华.大熊猫分布区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度格局与热点区研究[D].导师:李俊清;申国珍.北京林业大学,2015.</ref>,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崇山峻岭(从长江上游到青藏高原边沿,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在秦岭主要分布在其南坡山麓,包括陕西的佛坪、洋县、太白、宁陕、周至等;在岷山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文县,四川省的平武、青川、北川、南坪、松潘、茂汶、绵竹、朋西、什邡、都江堰等;在邛崃山分布在四川省的宝兴、汶川、天全、大邑、芦山、邛崃、崇庆、康定、泸定等地;在大小相岭分布在洪雅、冕宁、石棉和九龙县;在大小凉山主要分布在四川的马边、美姑和越西等地。大熊猫适宜分布要有竹林分布和充足水源条件。<ref>吴建国,吕佳佳.气候变化对大熊猫分布的潜在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12):168-177. ISSN:1003-6504</ref>
=== 演化 ===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肉食動物|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地区|华北]]、[[中国西北地区|西北]]、[[华东地区|华东]]、[[中国西南地区|西南]]、[[华南地区|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發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史蒂芬·杰伊·古尔德]]—关于这个写过一篇散文,后来又用《[[熊猫的拇指]]》作为一部散文集的名称。
=== 分類學 ===
DNA研究通常將大熊貓被归类为[[熊科]]或[[熊貓科]]<ref>[http://nationalzoo.si.edu/Animals/GiantPandas/PandasForKids/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htm Panda Classroom-National Zoological Park-FONZ]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9094936/http://nationalzoo.si.edu/Animals/GiantPandas/PandasForKids/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htm |date=2007-09-29 }}</ref>,[[小熊貓]]歸類為[[小熊貓科]]。
由於大熊貓和小熊貓都兼有熊和浣熊的特性,也与这两个科的动物有着明显的差异,牠的[[分类学|科學分類]]一直有爭議,有人提议把大熊猫单列为熊猫科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现代的[[基因|基因測試]]技术,对不同的蛋白或核酸进行比对可能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因此大熊貓的分类至今仍有很大的争议,详见下文。現存生物中,與大熊貓最接近的生物,是位於[[南美洲]]的[[眼鏡熊]]<ref name="Wildt">{{cite book|last=Wildt|first=David E. |editor=David E. Wildt|title=Giant pandas: biology,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management|year=2006|publish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isbn=0-521-83295-0|page=2|language=en}}</ref>。
《美国哺乳动物学杂志》2005年第四期发表论文,将大熊猫分为[[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两个[[亚种]]。其中秦岭大熊猫为1964年[[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教授首次提出,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盛国教授等人的研究使这一说法得到国际承认<ref>{{cite news|author=劉毅|url=http://env.people.com.cn/BIG5/huanbao/259/4481/4482/4019532.html |title=我國發現大熊貓新亞種:秦嶺大熊貓頭圓更像貓|publisher=人民網|date=2006年1月12日}}</ref>。
近百餘年來,生物學家對於這個物種的正確分類一直爭論不休,最後經現代分子生物學方法彙集的資料證實,大貓熊自成一屬,既不屬於浣熊科,也不屬於熊屬。<ref>{{cite web|title=臺北市教育局入口網電子報 2009.01.23|url=http://www.tp.edu.tw/edm/edm20090123.html|publisher=臺北市教育入口網|accessdate=2013-10-25|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716121546/http://www.tp.edu.tw/edm/edm20090123.html|archivedate=2014-07-16}}</ref>
2009年12月13日,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完成。本次测序涉及了大熊猫的21对[[染色体]]上的2万多个基因。研究结果显示,大熊猫是[[熊科]]的一个种,并且与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中[[狗]]的基因组最接近。<ref>{{cite news|url=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570119.html |title=我国首次完成大熊猫基因组精细图 |publisher=人民网 |date=2009年12月14日}}</ref>
==争议及論证==
各国对于大熊貓的分类一直存有争议,1980年代前,一直有三种观点,认为大熊猫可以归为[[熊科]]、[[浣熊科]]、[[熊猫科]]。<ref>{{cite web|title=Giant panda|url=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441032/giant-panda/234246/Conservation-and-classification|publisher=Encyclopedia Britannica|accessdate=2015-03-16}}</ref><ref>{{cite book|author=John P. Rafferty|title=Carnivores: Meat-Eating Mammals|year=2011|publisher=Rosen Education Service|isbn=9781615303403|pages=38}}</ref> 1980年代后,基本成为两派,熊科和熊猫科。这些分类的观点有以下依据:
*'''熊科''':
#形态上与熊相似。
#大熊猫、小熊猫、浣熊、和几种熊的蛋白质和DNA序列比较,认为大猫熊起源于熊类。
#用大猫熊、黑熊、马来熊、小猫熊、狗、猫等做[[血清]]免疫学比较,分离期免疫距离,认为大熊猫属于熊科。
#[[PCR]]和[[南方墨點法]]等方法对大猫熊、小猫熊、[[马来熊]]、[[浣熊]]等分析,结果表明大猫熊与熊科中的马来熊亲缘关系较近。
*'''浣熊科''':
#系统解剖结果显示,比较[[骨骼]]、[[牙齿]]、脏器等,与小熊猫和浣熊相同。
#从形态学、行为学、染色体数目等比较,认为大熊猫更接近于浣熊,尤其与小猫熊最接近。
*'''[[熊猫科]]''':
#大熊猫的骨骼和消化道与熊都有区别。
#对脑的定量分析后,大猫熊的脑分别有与[[黑熊]]和浣熊相似的结构,并且有许多独特的结构。
#大熊猫初生幼仔尾较熊的长,从幼仔的发育特点分析,熊与猫熊的系统发生渊源不同。
#生态行为与熊不同,如不[[冬眠]]、交配方式也与熊不同。
#对大熊猫、杂交熊等的[[染色体]]带核型相互关系的研究,认为大猫熊与熊和[[小猫熊]]、[[浣熊]]的相似程度很低,应单立一科。
#对大熊貓显带染色体的研究,认为大熊猫应在进化中独居一科。
#依据大熊猫、小熊猫、熊科等动物的[[线粒体]]DNA的序列比较,建立的分子系统树,认为大猫、小猫都应各自独立为科。
#对大猫熊和几种食肉动物的血清蛋白及乳酸脱氢同工酶比较后,认为大熊猫应单立一科。
#古生物化石的依据。
== 习性 ==
大熊猫喜歡独居,每只大熊猫有单独的活动区域。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km<sup>2</sup>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
=== 飲食習慣 ===
熊猫和别的熊一样是杂食性动物,处于从食肉动物到食草动物过渡的阶段。主要食物是竹子、紅蘿蔔、窩窩頭,野生的熊猫会吃草、野果、昆虫、[[竹鼠]]、羊。科學家认为:「大熊貓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是因为一個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貓無法感覺肉類的鮮味。<ref> {{cite news | url=http://www.genomeweb.com/blog/still-looking-gene-makes-pandas-cute-though| work=GenomeWeb Daily News | title=Still Looking for the Gene That Makes Pandas Cute, Though |date=2009-12-14}}</ref><ref> {{cite news | url=http://www.abc.net.au/news/stories/2009/12/15/2771962.htm?section=justin| work=ABC News | title=SGenome study finds pandas similar to dogs |date=2009-12-14}}</ref><ref> {{cite news | url=http://gb.cri.cn/27824/2009/12/15/2805s2704554.htm| work=國際在線 | title=基因组图谱显示:大熊猫不吃肉是因为尝不到肉味 |date=2009-12-15}}</ref><ref> {{cite news | url=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310179.shtml| work=[[聯合報]] | title=中國科學家:大貓熊不吃肉 因不知肉味 |date=2009-12-15}}</ref>但牠們的消化系統仍然是食肉動物的消化系統,因此只能依靠腸內細菌分解竹葉(但大多未經消化完整排出)。
因竹葉熱量低,熊貓每天要花大量時間進食(平均每隻大熊貓每天吃掉9至14公斤(20至30磅)的竹葉,以彌補其飲食中有限的能量含量),同時為免浪費熱量牠們通常保持靜態生活和避免與同類往來。
熊貓的兩個最顯著的特徵,大尺寸身體和圓臉,適應其竹子飲食。大熊貓較小的體表面積表明新陳代謝率較低。這種較低的新陳代謝率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讓大熊貓能以竹子等營養貧乏的資源為生。同樣,大熊貓的圓臉是強大的下顎肌肉的結果,使牠們可咬開竹子,以比例來說,大熊貓的咬力比北極熊更大。
==繁殖==
大熊猫在4~8岁时性成熟,生育年龄可达20岁。交配季节为每年3~5月,雄性通过气味寻找雌性位置,当有多个雄性争夺一只雌性交配权时会变得极具侵略性。熊猫的交配时间很短,从30秒~5分钟不等,雄性会多次交配以确保成功受精。大熊貓繁殖期为8~9月,妊娠期90-184天,平均135天。<ref>{{Cite web|title=giant panda {{!}} Facts, Habitat, Population, & Diet|url=https://www.britannica.com/animal/giant-panda|work=Encyclopedia Britannica|accessdate=2019-03-18|language=en}}</ref>雌性每次产下1~2只幼崽,重85~142克,但野外通常只成活一只。幼崽约50~60天后睁眼,75~80天后能够爬行,7~9个月可以少量进食竹子,但仍以母乳为主要食物来源,与母亲一同生活约18月~2年后离开。<ref>{{Cite web|title=Giant Pandas: Facts About the Charismatic Black and White Bears|url=https://www.livescience.com/27335-giant-pandas.html|work=Live Science|accessdate=2019-03-18|first=Alina|last=Bradford}}</ref>
大熊貓常在[[冷杉]]的大樹洞裏生育,一胎產一子,有時產兩子,懷孕時體貌無明顯變化。出生的大熊貓幼子只有一二兩重,呈粉紅色,與成年熊貓形態差別很大。
由於熊貓以竹子為食,每天需要長時間進食來保證熱量的供給,在育幼期母熊貓也要離開幼熊2-4個小時外出覓食。1990年代,研究人员尚不了解熊猫习性,看到母熊貓遠離幼崽而遲遲不歸,就推斷幼仔遭到遺棄。要收養這些被「遺棄」的幼仔進行人工飼養。後對野生熊貓繁殖行為長期的觀察推翻了這種觀點,母熊貓長時間離巢是需要吃夠足夠的竹子來分泌乳汁來哺育後代。
人工飼養的熊貓脱离野外环境,自然發情率低。野外大熊猫成年后表现出繁殖行为的比例是100%,而到2000年为止圈养大熊猫只有26%,為它的人工繁殖帶來困難。1990年代以後,大熊貓的人工繁殖已經完善,多採用[[人工授精]]的方式。亦有部分動物園採用讓熊貓觀看[[熊貓交配影片]]的方式。此外,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大熊貓出現了一胎三子,即三胞胎的情況,但成活率較低;例如1999年[[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及2013年[[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熊貓三胞胎最終都僅成活一只<ref>{{cite web |url=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01129/41532.html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4-08-1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906042217/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01129/41532.html |archivedate=2014-09-06 }}</ref><ref>{{cite web|url=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9/08/29416951_0.shtml|title=大熊猫产下罕见三胞胎 资讯频道|publisher=凤凰网}}</ref>,目前只有2014年7月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出生的熊貓三胞胎全部成活<ref>{{Cite news|url=http://news.sina.com.cn/c/2014-08-12/052430668995.shtml|title=全球目前唯一存活大熊猫三胞胎|publisher=四川在线-四川日报}}</ref>。
2015年4月7日,中国大陆网站ipanda TV 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直播了人工养殖区内的雌性大熊猫“林冰”与雄性大熊猫“武岗”的交配全过程,但科研人员表示自然交配失败了。
== 壽命 ==
熊貓一歲等於人類三歲,野生熊貓壽命一般為15至20歲<ref name="星洲網20140521">{{cite news |url=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436703?tid=957 |title=認養人:支持熊貓‧20令吉門票不貴 |work=[[星洲網]] |date=2014年5月21日 |access-date=2014年6月23日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226190953/http://news.sinchew.com.my/topic/node/436703?tid=957 |archive-date=2015年2月26日 |dead-url=yes }}{{zh-hant}}</ref>,而飼養熊貓可達30歲以上<ref name="星洲網20140521"/>,史上最長壽熊貓有38歲<ref name="蘋果日報20140113">{{cite news|url=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0113/18590124 |title=35歲佳佳全球最高齡 |work=[[蘋果日報 (香港)|蘋果日報]]|date=2014年1月13日 }}{{zh-hant}}</ref>。
*2010年1月在世最年長的熊貓則為「30歲」 [[巴斯 (大熊猫)|巴斯]](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盼盼]]原型)为住在[[福州大熊貓研究中心]]的熊貓,2017年9月以「37歲」高齡去世。
*2014年1月在世最年長的熊貓則為「35歲」 [[中央人民政府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贈送大熊貓#佳佳|佳佳]],住在[[香港海洋公園]]的[[雌性]]熊貓,2016年10月16日以「38岁」高龄去世,它成为目前寿命最长的熊猫。
== 利用与保护 ==
=== 史前年代 ===
根據考古發掘,大熊貓在史前年代曾在今日的[[河南]]地區大量[[繁殖]]。由於大熊貓體型龐大,除了能提供肉食及骨髓以外,牠漂亮的皮毛亦為古人所青睞,所以曾經被古人大量獵殺<ref>{{cite news|url=http://society.people.com.cn/GB/8217/4754105.html |publisher=人民网|title=河南考古又有新发现:3万年前许昌是大熊猫乐园|date=2006-08-29}}</ref>。
=== 古代 ===
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对大熊猫的药用价值记载称:皮“寝之可驱瘟疬,辟湿气邪气。”膏“治痈肿,能透肌骨”;尿主治“吞铜铁入腹者,水和服之即化为水”<ref>{{cite web|title=【科普】国宝级的萌宠是怎么被我们人类发现的?|ur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12/c_129224218.htm|website=新华网|accessdate=2017-11-03}}</ref>。2012年古生物學家在西班牙發現可能是大熊貓近親化石(Agriarctos Beatrix)<ref>{{cite web|title=Did pandas once roam Europe? Fossil in Spain is extinct black-and-white bear related to China's giant animals|url=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145239/Did-pandas-roam-Europe-Fossil-Spain-extinct-black-white-bear-related-Chinas-giant-animals.html|website=Daily Mail|accessdate=2012-05-16}}</ref>,而這種熊貓活躍於1100萬年前的中新世,屬於小形(plantigrade)雜食蹠行動物。而這種動物因生存環境問題遷移中國。這種動應有深色皮,左肩及眼和尾部都有白點,類似現代的馬來熊,生活方式也同[[馬來熊]]相似,都是以生果、昆蟲、植物為食,還比現代馬來熊小,體重還比馬來熊輕。從牙齒結構中發現同大熊貓同屬大熊貓亞科,亦發現同現傳大熊貓有親緣關係,是大熊貓亞科中最原始一種。可惜它已滅絕,因此或許為大熊貓找到可能源自歐洲証據、及解開大熊貓身世之迷。關於大熊貓分類,科學家以研究和爭論100年,未有定案。估計大熊貓祖先是一種食肉始熊貓动物,生活在中國四川等地,而此始熊貓演變的旁支名叫葛氏熊貓。生活於歐洲等地,直到中新後才滅絕。始熊貓主支在演變中,其中有一支隊名叫(ailuropoadumierta),是大熊貓小種生,傳於中新世紀,體形同狗一樣大小,是雜食性和食竹動物,分佈廣東四川等地,在已百年演變過程中取代了始熊地位。如此看來也可能為大熊貓提供了身世之迷証據。
=== 保护熊貓 ===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紅色名錄]]內列為[[易危物種|易危物种]]。1958年设立的[[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内容的重点就是大熊猫,这个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辖。但由于當時較落后的保护观念和生态学知识的相對匮乏,1980年代期间虽然全中国都在高喊“保护大熊猫”,但真正有利于熊猫的做法却並不多。许多人都认为最好的保育办法就是从野外捉来熊猫進行人工飼養,而饲养条件較差和工作人员缺乏飼養相關的一些科学常识,使许多研究基地成为熊猫永久的牢笼。对于竹子开花给熊猫带来的負面效果,也通常是通过捕捉熊猫的方式解决,没有研究它的食性进化和评估竹子死亡对它的实际影响。由于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污染、与种群隔离等原因,使野外种群的繁衍出现危机。1998年天然林砍伐的全面禁止和禁止个人拥有枪支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熊猫的生存。1992年以后,向保护区内的移民被禁止,并安排居民陆续迁出,使熊猫的栖息地得到了一定的保证。经过多年的保护工作,有些地方大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开始上升。
1961年熊猫的形象被选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原型为大熊猫[[姬姬]])。20世紀下半葉以來,熊貓被看成是中國的象徵。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赠送熊貓予[[美國]]和[[日本]]的動物園,這被視為是新中國與西方國家初次的文化交流,是當時中國外交的重要環節。到1980年代中期,熊貓的外交用途已大減,中國只借出熊貓予其他國家十年。现在国外动物园的熊猫多被中国政府有償出借,熊猫如果在国外婚育,后代仍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由于各国人民对熊猫的喜爱和好奇,展出熊猫可以给当地动物园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而中国也希望通过出借熊猫来增加外汇收入,用于保护区的建设。不幸的是,这些收入有很大的一部分被用来继续从野外捕捉熊猫供展出之用。因此许多国际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都反对这种出借熊猫的做法。美国从1988年开始禁止了美国动物园租借野外捕捉的熊猫进行展出牟利。目前在全中国的动物园里饲养了一定数量的熊猫,1990年代熊猫的人工繁殖也基本解决,所以此后的出借活动不再危及野生的熊猫。请参看[[熊猫租借]]。-->從1985年開始,香港悅來酒店以熊貓作為店徽及採用Panda Hotel作英文名,而'''悅來酒店'''亦被稱作'''熊貓酒店'''。
=== 近年發展 ===
截至2004年,一個為期4年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报告》統計指出野外大熊貓總數約為1596隻,較1985年的1114隻為多。<ref>[http://www.infzm.com/content/82283 用DNA查熊猫户口 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雍兴中,2012-10-26</ref>其中僅約有273隻野生[[秦嶺大熊貓]],僅佔全國大熊貓總數的17%。<ref>[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2/30/content_12728970.htm 古老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图)],西安新聞網,2006年2月15日。</ref><ref>[http://news.xinhuanet.com/environment/2009-12/30/content_12728970.htm 陕西近期3次在野外发现大熊猫幼崽],新华网,2009年12月30日。</ref>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大熊貓的命運再受挑戰,當中[[卧龍自然保護區]]這塊重要的棲息地遭受破壞<ref>[http://www.chinawolong.com/articleread.asp?id=288 卧龙自然保护区救护震后首只野生大熊猫]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1231051710/http://www.chinawolong.com/articleread.asp?id=288 |date=2010-12-31 }},載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網頁,2009年3月9日查閱。</ref>。2009年春节期间,13只汶川大地震后的大熊猫重返自然保护区;同时台北木柵动物园的两只大熊猫(“團團”、“圓圓”)正式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开放。同年1月15日,“娅光”大熊猫从四川成都的保护基地到淮安动物园过年。目前,“娅光”曾多次在中外各地巡回展出。2009年1月15日,她在淮安进行巡回展示,迎接牛年春节的到来。
2016年9月,随着熊猫数量持续增加,[[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IUCN红色名录|红色名录]]》将其保护状态从濒危调整为[[易危]]{{r|IUCN}}<ref>{{cite news|title=大熊猫下被调为“易危” 国家林业局:依然“濒危”|url=http://news.sohu.com/20160906/n467739425.shtml|accessdate=2016-09-06|agency=央广网|publisher=搜狐|date=2016-09-06}}</ref>。
=== 流行元素 ===
由於熊貓其本身特殊的研究價值地位,和憨態可掬的可愛形象,受到世界大多數民眾特別是兒童的廣泛喜愛。其被作為吉祥物或其它代表物也層出不窮。基於此美國好萊塢著名的動畫製作公司“夢工廠”在2008年後相繼製作了著名動畫《[[功夫熊貓]]》,故事中主角“Po”(寶)也同全劇一起風靡全球,掀起了一輪熊貓風潮熱。著名国际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也推出了中国风的熊猫人资料片,风靡世界,台灣藝人[[周杰倫]]更結合熊貓與超級英雄的元素,製作科普連續劇《[[熊貓人 (電視劇)|熊貓人]]》,儘管收視率不佳,仍造成話題。
大熊猫作为流行元素,进入时尚界。各大知名品牌都曾推出过以熊猫元素为主题的产品,比如[[路易·威登|LV]]、[[爱马仕]]、[[卡地亞]]、[[施华洛世奇]]等等。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refs=
<ref name=IUCN>Swaisgood, R., Wang, D. & Wei, F. 2016. [http://www.iucnredlist.org/details/712/0 ''Ailuropoda melanoleuc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712A45033386. Downloaded on 05 September 2016.</ref>
}}
=== 来源 ===
{{refbegin}}
* 美國 [[乔治·夏勒]]《最后的熊猫》(''The Last Panda''),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ISBN 978-7-80145-054-8.
* 中國 [[胡锦矗]]《卧龙的大熊猫》、《大熊猫生物学研究与进展》、《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生态生物学研究》、《四川资源动物志》(第二卷兽类)、《大熊猫的风采》、《九万里熊猫故乡考察记》、《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等.
{{refend}}
== 外部链接 ==
* [http://www.huayuqiao.org/articles/yaodehuai/yaodh08.htm 談“熊-{}-貓”和“貓-{}-熊”]
* [https://archive.is/20130101104308/http://www.kepu.com.cn/gb/lives/panda/ 大熊-{}-猫博物馆]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217075954/http://hinature.cn/Realpanda/ 真實的大熊-{}-貓]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90303183141/http://www.chinawolong.com/index.asp 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http://www.panda.org.cn/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http://www.wildpanda.org/ 北京大学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
* [http://www.people.com.cn/GB/huanbao/259/4481/ 人民网环保专题:保护国宝大熊-{}-猫]
* [http://ipanda.cntv.cn/ iPanda熊貓頻道],實拍熊貓日常生活,提供視頻直播、點播
== 参见 ==
* [[熊猫租借]]/[[两岸互赠保育类动物]]
* [[奧運會吉祥物]] / [[盼盼]](1990年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吉祥物)
* [[小熊猫]] / [[秦嶺大熊貓]] / [[小種大熊貓]]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 [[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 [[瀕危物種]]
* [[乔治·夏勒]] / [[陈大元]] / [[阿尔芒·戴维德]]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