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53
次編輯
變更
蕭竹
,→七言絶句
蕭竹頗善於文書、吟詠以及[[地理]][[風水]]。<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頗能文,喜吟詠,精堪輿術。」</ref>他個人認為[[台灣]]為十分奇絕之處,因而協同友人渡海來台;遊歷台灣南北之後,來到[[宜蘭縣|蛤仔難]]<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以台為海外奧區,必有奇山水足供遊覽,遂從其友來,窮歷南北,至蛤仔難。」</ref>。蕭竹受到當時初闢宜蘭的漳州籍[[武裝]]開墾領袖[[吳沙]]的重用與款待。蕭竹遂於[[蘭陽平原]]定居下來,他深入探索、研究,將當地景色勝麗之處標為「八景」,後又增為「十六景」,並全部賦詩紀錄或記載其山川脈絡。<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時吳沙方辟斯土,客之。竹乃探形勢,標為八景,且益為十六景,悉賦詩,或記述其山川脈絡。」</ref>當時的蘭陽平原由於開闢不久,因而墾地狹小有限,同時又被溪流切分割成瑣碎。<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當是時,墾地未廣,平原萬頃,溪注分流。」</ref>蕭竹因而於所繪之地形圖中,標下了能夠建立堡壘防禦[[噶瑪蘭族]]攻擊的地區,吳沙聽從其言。<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竹於圖中凡可以建城築堡者,皆遞指之,後如其言。」</ref>吳沙與其部眾開闢蘭陽有成,數千人遷居此地,但蕭竹眼見清朝朝廷依然未於此設立官衙,遂作畫積極請求納入版圖之中;<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沙既辟斯土,至者數千人,力田自給。顧自恥化外,百貨鮮通,竹又為畫策,請入版圖。」</ref>然而,官方考慮吳沙等為武裝集團,且宜蘭距離[[臺南市|府城]]遙遠,因而並未允許。<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有司以土地遼遠,慮有變,不許。」</ref>蕭竹死後,吳沙亦歿,由吳沙之侄[[吳化]]領導眾人,持續跟從蕭竹生前對於開墾的建議。<ref>《臺灣通史{{·}}吳沙列傳》:「未幾竹卒,沙亦死,侄化領之,後從其議。」</ref>
== [[ 七言絶句]]==
===甲子蘭記 其一(淸·蕭竹)<ref>此詩收於連橫《臺灣詩乘》,又載陳漢光《臺灣詩錄》。</ref>===
遨遊臺地已三秋,覓盡山川何處求。步向蘭中尋一吉,羅紋交貴水纏流<ref>許俊雅編校</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