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元宵

增加 2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元宵'''是一种中国传统节令食品,通常由糯米制成的,包有馅料,甜的如芝麻、红豆、花生等。
北方人依照习俗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和新年烹制食用,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ref>[https://wannianli.tianqi.com/news/214262.html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寓意],天气万年历 2018-02-23</ref>。曾有多种名称,如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
==元宵来历==
元宵制作过程和汤圆并不相同。元宵通常有馅料,并由人工层层摇制而成,因此制作元宵称为“摇元宵”。现在多用机器代替人力制作。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1124/22/139040_9696829.shtml 上元节],360个人图书馆 2009-11-24</ref>。
===不同称谓===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春秋末[[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这两个传说不见史料记载,不足为信<ref>[http://m.sohu.com/a/224709574_704434 元宵、汤圆有啥区别:汤圆细腻软糯 元宵更有嚼劲],搜狐网 2018,2018-03-02
</ref>。
===正式命名===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ref>[httpshttp://baijiahaody.baidu163.com/s?id=1593805603189979250&wfr=spider&for=pc v2/article/detail/E94H00EL05445V1R.html 元宵节:以食物命名的节日,没有之一!今天你吃元宵还是汤圆?], 百度 018易,2019-032-0214:2028</ref>。
===相关故事===
[[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ref>[http://www.sohu.com/a/224658339_100093782 热闹过元宵,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哪些活动?],搜狐网 2018-03-01 16:59</ref>。
==相关诗词==
35,70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