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杭甬运河

移除 6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运河走向==
浙东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在经过西兴之后进入[[萧山]]区境内,随后进入柯桥区钱清镇,与钱清江故道相交。此后运河向东南进入越城区境内,与[[曹娥江]]相交。自西兴至曹娥江的运河又名“萧绍运河”<ref>[http://www.xsnet.cn/news/szjj/2019_10/3136700.shtml 萧绍运河:萧山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萧山网,2019 年10月16日 8:28-10-16</ref>。
过曹娥江后,运河进入上虞区境内,分为两支。北侧运河又名“[[虞余运河]]”,从曹娥江东岸上虞百官的上堰头至余姚市曹墅桥连接[[姚江]]。
===运河纤道===
[[纤道]]是运河纤夫行走的道路,在浙东运河各个河段均有分布,但集中位于萧山和绍兴市境内。浙东运河纤道始建于唐元和十年(815年),全长近百里,其中以钱清板桥至上谢桥的全长7.5公里的纤道保存较为完整。[[浙东运河纤道]]具有单面靠岸和双面临水两种形式,后者又可分为实体纤道和石墩纤道。双面临水纤道中常见哥一定距离设置桥梁用于船只通行,有“白玉长堤”之称<ref>[https://zj.zjol.com.cn/news/1209410.html 白玉长堤路 古纤道之美世间罕有] ,浙江新闻,2019-05-29 06:41 |掌上绍兴</ref>。
目前,位于绍兴市境内钱清镇板桥至柯桥街道上谢桥的纤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萧山纤道]]、[[绍兴渔后桥纤道]]、[[绍兴皋埠纤道]]、[[上虞纤道]]被纳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兴过塘行位于西兴,承担人货中转业务。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清末民初最为繁荣,曾有72家半,[[抗日战争]]时过塘行衰败,目前部分建筑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鉴湖位于绍兴,开挖于[[东汉]],曾经承担运河蓄水泄洪的重要功能<ref>[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4-06/20/content_765659.htm?div=-1 “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第二十六站 浙江绍兴 运河水孕育了古越文化],宁波网 □记者 金晓</ref>。南宋以后由于开垦,湖区面积逐渐萎缩,这一功能不复存在。
平桥水则碑位于宁波,建于明代,石碑没入水中,上书一“平”字,是宁波河网的水位观测设施。
==文化影响==
在梁祝传说中,[[梁山伯]]寻找同门师妹[[祝英台]]便是取道浙东运河。浙东运河西段由于[[李白]]、[[杜甫]]、[[贺知章]]、[[王维]]等四十余位唐代著名诗人造访,而与[[曹娥江]]、[[剡溪]]、[[天姥山]]、[[天台山]]等构成“浙东唐诗之路”<ref>[http://www.chinanews.com/sh/2019/06-03/8854404.shtml 浙东唐诗之路是如何形成的],中国新闻网,2019 年06月03日 09:-06-03</ref>。唐代之后,一直到近代,[[陆游]]、[[范成大]]、[[秦观]]、[[朱彝尊]]、[[鲁迅]]等著名文人途径浙东运河,留下不少传世作品。
1488年,[[朝鲜]]官员[[崔溥]]曾由于暴风漂流到中国台州,后从宁波经浙东运河到杭州,再经[[京杭大运河]]取道[[北京]]回国,将沿途见闻写成《漂海录》,成为研究中国明代国情的重要资料。
111,9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