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珠算

移除 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遗产级别''' :  国家级
 
'''申报地区1'''  :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
 
'''申报地区2'''   :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
'''批准时间'''  : 2008年6月7日
==历史渊源==
珠算之名最早见于[[汉朝]]徐岳撰写的《 [[ 数术记遗 ]] 》。现在说珠算有1800多年的历史,应该就是根据这个时间点计算出来的。不过,那个时候的算盘运算法与今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可以清晰看到“赵太承家”药店柜台上放着一把算盘。现代珠算起于元明之间。[[元朝]][[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的36句口诀,即与今天的大致相同。[[明朝]]时逐步传入[[日本]]、[[朝鲜]]、[[泰国]]等地。[[元代]][[刘因]](1248年~1293年)《静修先生文集》中有题为《算盘》的五言绝句。元代画家[[王振鹏]]《乾坤一担图》(1310年)中有一算盘图。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1366年)卷二十九“井珠”条中有“算盘珠”比喻。里更记载了一段有趣的俗谚:“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把这里的“婢仆”换成职能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同样熨帖。元曲中也提到“算盘”﹐由这些实例﹐可知宋代已应用珠算。
明代商业经济繁荣﹐在商业发展需要条件下﹐珠算术普遍得到推广﹐逐渐取代了筹算。现存最早载有算盘图的书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新刻的《 [[ 魁本对相四言杂字 ]] 》。现存最早的珠算书是闽建(福建建瓯县)[[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1573年)。流行最广﹐在历史上起作用最大的珠算书则是明朝[[程大位]]编的《 [[ 直指算法统宗 ]] 》。[[国务院]]已将“算盘”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2013年10月31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公布了2013年《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备选名单,中国的珠算位列其中。
2013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开幕。为期6天的会议将审议近30个非遗申报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的珠算。
珠算四则运算皆用一套口诀指导拨珠完成。加减法﹐明代称“上法”和“退法”﹐
其口诀为珠算所特有﹐最早见于[[吴敬]]《 [[ 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 》(1450年)。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已在筹算中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卷十八中介绍“增成法”时说:“唯增成一法稍异﹐其术都不用乘除﹐但补亏就盈而已。假如欲九除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九除者增一”﹐后来变为“九一下加一”﹐“八除者增二”后来变为“八一下加二”等口诀。可见“增成法”就是“归除法”的前身。[[杨辉]]在《 [[ 乘除通变算宝 ]] 》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四句“古括”上﹐添注了新的口诀三十二句﹐与现今口诀接近。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 ﹐卷上)载有九归口诀三十六句﹐和现今通行的口诀大致相同。14世纪中丁巨撰算法八卷(1355年)﹐内有“撞归口诀”。总之﹐归除口诀的全部完成在元代。有了四则口诀﹐珠算的算法就形成了一个体系﹐长期沿用了下来。中国珠算﹐从明代以来﹐极为盛行﹐先后传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后在[[美洲]]也渐流行。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职能﹐所以仍盛行不衰。
[[File:中国珠算口诀.jpg|260px|缩略图|右|珠算口诀[http://image.thepaper.cn/www/image/12/897/941.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06237 来自澎湃新闻 的图片]]]
46,16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