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周仁来

增加 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multiple issues|{{copyedit|time=2019-09-21T01:24:00+00:00}}{{orphan|time=2019-09-21T01:24:00+00:00}}{{overlinked|time=2019-09-21T01:24:00+00:00}}{{unreferenced|time=2019-09-21T01:24:00+00:0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周仁来
主要成就 =
}}
'''周仁来''',现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主任。主要采用ERPs、fMRI、眼动记录、多导生理记录、生物反馈、虚拟实验、认知实验等方法与技术研究:(1) 情绪:情绪能力评估与调节;情绪障碍诊断与矫正;情绪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2 ) 记忆:记忆能力评估与训练;情绪与记忆相互作用;记忆加工的认知与神经机制;(3) 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ref>[https://www.xzbu.com/8/view-8815592.htm 周仁来:揭开智力提升之谜(附图)],行至部落网</ref>
== 个人简介 ==
[[File:20120904203901-1063681092.jpg|缩略图|左|周仁来[http://pic.baike.soso.com/p/20120904/20120904203901-1063681092.jpg 原图链接]]]
'''职称''':教授
'''现任职务''':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系主任[3]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5]
北京师范大学情绪调节研究中心主任;[1]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 学术贡献 ==
研究证明了通过工作记忆训练使得流体智力水平提高与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改善有关。研究被《科学通报》和《Chinese Science Bulletin》中、英文同时对照发表。并且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重点推荐论文。《科学时报》以"活动记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为题,在2011年7月7日 A1头版要闻报道了此项研究,新华网、搜狐网、腾讯网、科学网、中国日报等媒体也对此项研究进行了相关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工作记忆领域研究的国际权威Randall W. Engle教授在2012年3月最新出版的国际心理学著名杂志《Psychological Bulletin》上发表的《Is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Effective?》一文中,引用了此项研究成果。
 
探讨了航空航天环境下个体认知功能与情绪的变化规律。与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合作"973"项目,通过地面15、45天头低位负六度卧床实验、睡眠剥夺实验、"神九"、"神十"在轨实验等获得了在轨模拟和真实太空飞行环境下宇航员记忆、情绪变化的一些列重要发现。由中国航天员中心承担的973课题"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的网站报道了此项研究成果。《科学通报》在2011年第33期采用动态的形式加以报道。
 
探讨了女性生理周期中情绪与认知的变化规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进行"973"项目,研究采用客观指标如皮温、尿液试纸和血液性激素等明确生理周期各个阶段,从行为、肌电、脑电、脑成像等多个层面系统考察生理周期中正、负性情绪识别、体验、表达与调节、注意、记忆等的变化规律,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经前期综合症(PMS)的发病率及表现方式,获得了系列重要发现,这项工作是迄今国内目前最为系统的有关女性月经周期情绪变化的研究。
 对情绪知觉的半球不对称性效应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情绪知觉的半球不对称性效应是否存在以及是什么样的不对称的问题,正如Bryan Kolb所言,近30年的研究没有产生一个明确的理论能够解释所有的实验数据。周仁来采用肌电、脑电、认知行为实验,通过操纵情绪刺激的唤醒杜和效价等特性,发现了情绪知觉的半球不对称性与情绪刺激特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为重新理解情绪知觉与脑半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5]
== 承担课题 ==
== 学生培养 ==
2005年以来先后有10名硕士生获得硕士学位,2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1人目前在德国马普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加拿大排位第一的麦吉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法国巴黎高师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1人在美国奥尔巴尼大学联合培养。先后指导了约11项项本科基金项目,其中,有7人均在国内核心心理学学术杂志《心理学报》(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前瞻记忆的提取机制及其年老化效应"为北京师范大学校级优秀项目。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唯一代表参加了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心理科学》上发表11篇学术论文,有5人获得当年优秀本科基金项目称号,占心理学院自2002年以来本科生发表CSSCI级别以上杂志论文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1人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人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4]
== 论文发表 ==
2004年至今在国内外学术杂志《PloS O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Brain and Cognition》、《Psychiatry Research》、《stress》、《Neuroscience Letters》、《NeuroReport》、《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Acta Astronautica》、《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 Learning & Memory》、《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等发表130余篇论文。
==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教授]]
25,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