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武当山

增加 1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历史沿革==
“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 [[ 汉书 ]] 》中。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
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唐[[贞观]]年间(627年 —649 ~649 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乾宁年间(896年 —897 ~897 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天麻.jpg|[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807/08/c17/96373828_1531040080736_mthumb.jpg 原圖鏈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4861366.html 来自朗致集团]
File:白冠长尾雉.jpg| [https://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1807/08/c17/96374812_1531040237351_mthumb.jpg 原圖鏈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4861366.html 来自学习啦]
 
</gallery>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玄武,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禳,强调忠孝伦理、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道教派别。
真武,即元武,“元”通“玄”,故又名玄武。宋真宗[[赵恒]]因避所尊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尊为“佑圣帝君”。据《 [[ 真武本传神咒妙经 ]] 》记,玄武是[[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在武当山修炼42年,功成道满,升天成神,被[[玉皇大帝]]封为“玄天上帝”等,镇守北方,因此,武当山被道教尊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炼圣地。
武当山在春秋至汉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动场所,许多达官贵人到此修炼。诸如:周大夫[[尹喜]],[[汉武帝]]的将军[[戴孟]],著名方士、炼丹家[[马明生]]、阴长生曾隐此山修炼。 [[ 东汉 ]] 末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中心。
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数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云集武当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晋朝的谢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刘虬等均弃官入山修炼。《 [[ 誓愿文 ]] 》记,被佛教尊为“天台宗三祖”之一慧思,六朝时入武当山访道。《 [[ 神仙鉴 ]] 》记,蜀汉军师诸葛亮曾到武当山学道。
[[隋唐]]时期,武当道场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进了武当道教的发展。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裔,认为老子是李唐的祖宗,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三教之首。而使武当道教受到皇室重视的还是[[姚简]]。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皇帝下诏于天下名山大川,俱未感应。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应,敕建五龙祠,这是皇帝在武当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庙。此时,许多著名高道隐居武当山修道,如:姚简、[[孙思邈]]、[[陶幼安]]、[[吕洞宾]]等。唐末,武当山已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ref>[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SHWZ201201002.html 道教洞天福地——武当山],吾喜杂志</ref>。
[[明世宗]][[朱厚熜]]又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遣臣率湖广军民在武当山进行大规模重建和扩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明朝皇帝为直接统治武当道场,自成祖始,历代都遣内臣(太监)和藩臣提督武当山的一切事务,直接对皇室负责。成祖从全国钦选400名道行高著的道士到武当山办道,又从中钦选23名德高望重的道士授为正六品提点,具体管理各大宫观。同时,把武当山数百里山场赏赐道教,调555名(户)犯人到此耕种,供赡道士。
[[永乐]]至[[隆庆]]年间(1403年 —1572 ~1572 年)曾遣22名内臣、48名藩臣住山提督,钦授予提191名,分管各宫观。到嘉靖(1522年 —1566 ~1566 年)时,全山各大宫观有道士少则三四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全山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朝武当者人流不绝。明代[[张开东]]在《 [[ 大岳赋 ]] 》中描述其盛:“踵磨石穿,声号山裂。”可见当时的繁荣景象。
清代统治者偏重佛教,不重视道教,因此,武当道教日趋衰落。但在民间,各地信士到武当山的进香活动仍旧十分兴盛。民国时,国民党地方政府曾准备开发武当山,但由于国家动乱,资金不足,武当山更加衰败。到解放前,到处是破庙残基,狼藉一片。教团组织日衰,宗教活动几乎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常和政府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武当道教发生了很大变化。道众们恢复了政党的宗教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武当道教协会组织,制定了《 [[ 武当山道教协会章程 ]] 》和各宫观管理制度,国务院把紫霄宫、太和宫收归武当山道协管理,并作为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1997年,湖北省政府将[[五龙宫]]、[[清微宫]]、[[琼台]]中观移交武当山道协管理。道教活动井然有序。武当道人在政治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武当山道协负责人先后被选为丹江口市、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武当山道协成立以来,投资上千万元,对太和宫、紫霄大殿、[[御碑亭]]、禹迹池、琼台中观等古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使之焕然一新。加强道教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
1992年9月,成功举办了“中国武当道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不断与[[意大利]]、[[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道教组织进行道教文化交流和武当武术交流,扩大武当道教在海内外的影响,使武当道教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武当古建===
武当古建可溯源至秦汉,许多隐士、道众在此结茅为庵。[[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唐太宗]]敕建五龙祠;大历年间(766年 —779 ~779 年)建“[[太乙]]”、“[[延昌]]”等庙宇;乾宁三年(896年)又建“神威武公新庙”。
宋真宗时升五龙祠为[[五龙观]];宋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创建[[紫霄宫]]。
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重点风景名胜区时,称武当山古建筑群“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的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
1994年12月17日,被 [[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 列入《 [[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
===武当武术===
武当武术与武当道教的渊源很深。武当道士在修炼学道时,常常伴以练习武功。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的武林高手不凡其人。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创立了武当内家拳,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武当武术受道教隐秘单传的传统影响,武当武术长期隐没不彰。清代至民国,由于社会动荡和道教衰微,许多道人离山还俗,武当武术遂之流传于民间。
武当武术继承古代武术攻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 [[ ]] 》中的某些原理,参以道教内丹功法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套路风格。其理论核心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它以养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牵动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辨位于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
武当武术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气功]]、[[武当剑]]等拳法和器械术。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拳种,门派,如内家拳法、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纯阳拳、武当丹派剑术、赵堡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功家南派等。
武当道教音乐形成较早。东汉时,道教的《太平经》认为音乐可以感天地、通神灵、安万民。东晋时,《元始无量度人经》认为梵气之离合而成音,这种自然之音便是大梵的隐语。这样,道教音乐就成了天神的语言,赋予了它神圣性,南北朝时,北魏道士寇谦之改直诵为乐诵,把念诵经文与音乐结合起来,相互陪衬、烘托,融为一体。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吸收儒家礼法,制订斋醮仪式,逐步规范化。唐宋时,已初具规模。唐代时,宫廷音乐传到武当山。五代武当著名道士陈抟熟读经书,音乐修养很高。南宋时,武当道士[[孙寂然]]奉旨入宫设醮倡道。元代时,由于历代皇帝推崇真武神,每年真武生日、天寿节以及皇帝生日,皇室都直接遣使到武当山建醮,使武当山道乐得到发展。
明代,是武当道乐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由于武当道教受到明成祖朱棣的推崇,大建武当,使武当山成为“皇室家庙”,朱棣还亲自撰写《 [[ 大明御制玄教乐章 ]] 》,供武当道士演唱,并从全国各地钦选四百多名高道分派到武当山各宫观办道;祭祀也按宫廷制度设置“乐舞生”(受过宫廷祭祀音乐训练的御用演礼、诵经、奏乐的人);经常在武当山设坛建醮,少则三七天,长则四十九天,“在这类盛大的国家祀典中,道乐阵容庞大,不仅动用本山数百名道士,还行文全国各地征调道士协助,并抽调宫廷雅乐队来大壮声威”,在武当山形成了“仙乐忽从天外传”、“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景象。这样,武当道乐不断完善和成熟。清代至民国时,由于道教不受官方重视,道众或出走、或还俗,通经乐者已不多,“盛极一时的武当道乐几乎声断音消”。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武当道乐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北省文化厅]]和民族宗教事务局为保存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组织[[武汉音乐学院]]的专家于1986年至1987年,先后六次到紫霄宫、太和宫采录、整理,出版了《 [[ 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 ]] 》一书,这是第一部中国道教音乐的专著。同时,道协邀请武汉音乐学院举办道教音乐学习班,为武当山培养二十多名道教音乐人才,使道乐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87年,在武当山召开了我国[[民族民间器乐曲]]宗教寺庙音乐会,到会专家对武当山道教音乐作了充分肯定,认为它是我国的宝贵遗产。1999年5月26日,江泽民视察武当山时,称赞武当道教音乐是“中国仙乐神韵,很好听,陶冶情操,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武当道乐是“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可分为“韵腔”和“曲牌”两大类。再根据演唱的场合和对象的不同,韵腔又分为阳调和阴调,曲牌分为正曲和耍曲。阳调,主要用于殿内祀典,配合课诵、演法,其对象是“神”,是在宗教内部活动中应用的歌曲。阴调,应用于殿堂外的斋醮道场活动,对象是“人”,是在宗教外部活动中应用的歌曲。正曲,用于为神灵做法事。耍曲,主要用于为俗民做道场。演奏乐器有[[钟]]、[[鼓]]、[[吊锣]]、[[铙]]、[[钹]]、[[大木鱼]]、[[笙]]、[[箫]]、[[管]]、[[笛]]等。
武当道乐,既具有中国道教音乐的共性,又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据《 [[ 武当山志 ]] 》记载,具有四个特征:
一、庄严典雅的气质。唐至明代,武当道场受到皇室的重视,在武当山安置神像、科仪法事,配置乐舞生,纳入皇室官府议事日程,宫廷雅乐对武当道乐有很大影响,因此具有宫廷音乐庄严典雅的气质。
四、武当道乐还融合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因而具有道佛融合的宗教风格。
武当山道协与旅游部门录制出版了《武当仙韵》、《中国武当道教音乐》、《 [[ 武当道教早晚坛功课 ]] 》等磁带,拍摄播放了《 [[ 太和玄乐 ]] 》、《 [[ 武当风韵 ]] 》等电视专题片。在武当山[[乌鸦岭]]至金顶的古神道沿途安装了地音喇叭,播放武当道乐,游客在游览途中,随时可以享受独具神韵的武当道乐。
===武当养生===
景区位于武当山北麓,由[[玄岳门]]、[[遇真宫]]、[[元和观]]、[[玉虚宫]]等景点组成。
玄岳门,为“治世玄岳”石坊的俗称,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敕建,为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玉虚宫]],位于武当山北麓,全称“玄天玉虚宫”,因真武神被封为“玄天上帝”、“玉虚师相”而得名。建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嘉靖年间扩建,是当时武当山规模最大的一宫,曾为张三丰修炼之地。玉虚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enter>武当山宣传片</center>
 
<center>{{#iDisplay:i0329fi2wvr|650|480|qq}}</center>
<center>武当山传统道教音乐</center>
<center>{{#iDisplay:x0306xm3621|650|480|qq}}</center>
<center>{{#iDisplay:x0306xm3621|650|480|qq}}</center>
<center>太极拳是我国传统养生法,武当太极十三式,长久练习,百病不生</center>
<center>{{#iDisplay:m0553fkgwl1|650|480|qq}}</center>
<center>{{#iDisplay:m0553fkgwl1|650|48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250,28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