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白玉霜

移除 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藝人
|姓名 = 小白玉霜
|類型 = 女演員
|圖片 = [[File:Xbys1.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715/000802e406ec0bc784cf1b.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com.cn/news/60years/2009-07/15/content_18139030.htm 图片来源]]]
|圖片尺寸 =
== 人物生平 ==
[[File:小白玉霜5.jpg|缩略图|左|250px150px|[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62850003178d5e24b72b 原圖鏈接] [https://www.toutiao.com/a6598293846797320718/ 图片来源]]]   
小白玉霜,[[评剧旦行女演员]]。[[原名李再雯,小名福子]],祖籍山东,5岁随父亲从[[天津]]逃荒到北京,父母亲养不起她,就把她卖给了著名评剧演员、白派创始人[[白玉霜]]做养女,评剧新白派创始人。白玉霜请了天津有名的评剧彩旦[[李文质]]【有的版本称为李文祉】做她的启蒙老师。李文质讲究演唱技巧,板、字、气、腔都很有功夫。再雯聪明好学,刻苦用心,打下了坚实的唱功基础。后来,再雯随同[[白玉霜]]演出,在艺术上又受到很深的熏陶,逐步掌握了白玉霜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继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风格。[[14岁]]登台演戏,在她16岁那年,白玉霜不辞而别,戏班为了维持生计,让她接替母亲担任主演,挂出了“小白玉霜”的牌子。她的演出,意外地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几年之后,白玉霜在北京病故,小白玉霜正式挑起了母亲的班子。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她是[[阳秋、玉海、新中华]]等评剧团的创始人。
== 社会贡献 ==
[[File:小白玉霜6.jpg|缩略图|右|250px150px|[http://shopimg.kongfz.com.cn/20130716/113441/113441BgEk90_b.jpg 原圖鏈接][http://mbook.kongfz.com/7862/203356134/ 图片来源]]]   
小白玉霜在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她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演出了 革命现代戏,对评剧艺术改革和现代戏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评剧白派由白玉霜创立于三十年代,发扬光大的却是小白玉霜。她把“白派”艺术推向新高峰。后来的“白派”特指小白玉霜的“[[新白派]]”。小白玉霜的艺术在解放后日趋成熟,洋溢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国营剧团,在艺术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同时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以后被传为戏剧界的佳话。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小白玉霜[[音色纯正]],[[音域宽广]],她的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演唱圆润隽永、低回婉转,讲究节奏的变 化及快慢、轻重的对比,形成了韵味醇厚、朴素大方的演唱特色。小白玉霜扮相大方,善用眼睛传神,表演风格轻淡素雅,细腻含蓄,不浮不泛。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
[[File:小白玉霜7.jpg|缩略图|左|250px150px|[http://p3.pstatp.com/large/1b80000142d131f83ba2 原圖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408070965745418753/ 图片来源]]] 
小白玉霜的艺术在解放后日趋成熟,洋溢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1953年,小白玉霜加入国营剧团,在艺术上更加努力追求,不断创新。在演出剧目上,她一直坚持古装戏和现代戏同时并举。她在传统戏里扮演过许多古代妇女角色,如《朱痕记》中赵锦棠、《闹严府》中的严兰珍、《杜十娘》中的杜十娘和《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等这些性格鲜明、形象各异的舞台艺术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电影《秦香莲》的拍摄过程中,她尊重导演对剧中人物造型的需要,毫不犹豫地剃掉自己的双眉,卸装后蒙着头纱回家。此事以后被传为戏剧界的佳话。小白玉霜在演出现代戏方面,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解放后到“文革”前的17年里,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17出之多。其中有:《[[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金沙江畔]]》、《李双双》等。在演出中,她努力塑造出一批风采各异、性格生动的新妇女艺术形象。特别是她在《小女婿》中扮演的杨香草,堪称脍炙人口,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67年12月21日,由于“[[四人帮]]”的迫害,[[小白玉霜含冤死]]去,时年45岁。小白玉霜英年早逝,身后并无子女。 小白玉霜老师作为50、60年代的评剧泰斗和领头羊,没有嫡传弟子,但她的唱腔却广为流传。
1968年,小白玉霜因遭受“文革”政治风暴摧残而自杀身亡,新凤霞闻讯悲痛欲绝,但处于当时情况自身难保,未能给情谊笃厚的姐姐送葬,一直成为新凤霞的一块心病。
[[File:小白玉霜8.jpg|缩略图|右|250px150px|[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4106094969500abafc7af 原圖鏈接][https://www.toutiao.com/a6618808778714300932/ 图片来源]]] 
小白玉霜卖字
15,9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