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6,662
次編輯
變更
泰姬陵
,無編輯摘要
泰姬陵大约在1632年开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使用了成千上万的工匠,耗资甚巨。泰姬陵的设计建造被委托给一个建筑师团队,由沙贾汗总监,团队中包括有阿卜杜尔·卡里姆米尔(Mir Abd-ul Karim),[[马克拉马特·汗]](Makramat Khan)和[[乌斯塔德·艾哈迈德·拉合里]]等建筑师。其中,波斯建筑师拉合里一般被认为是首席设计师。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泰姬陵列为世界遗产,称其为“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ref>[http://www.sohu.com/a/146518066_99894978 泰姬陵:印度-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最伟大成就 & 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婆罗门庙宇的天才之作——走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世界遗产和多元文化],搜狐网 , 2017-06-06 16:02 </ref>。
==历史==
泰姬陵最南端的部分被称作泰姬市场(Taj Ganji)或[[穆塔巴扎德]](Mumtazabad),原建有商队驿站、巴扎和市场,以服务前来泰姬陵的游客和工人。这一部分逐渐向外发展形成了今天的城镇。
泰姬陵经常出现在旅游目的地推荐榜单中,亦常被列入世界七大奇迹的候选之列,并在2007年的世界新七大奇迹票选中成功当选<ref>[http://news.sohu.com/20070203/n248019846.shtml 古罗马斗兽场长城等暂时当选“新七大奇迹”],2007 年02月03日09:16 -02-03 </ref>。
泰姬陵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四的早6时至晚7时,此外周五的正午12时至下午2时泰姬陵的清真寺为祷告开放。2004年11月起,泰姬陵在每月的满月日及前后两天开放夜游,除非恰逢周五或斋月。出于安全考虑,进入[[泰姬陵]]的游客只能携带透明瓶装水、小型摄像机、照相机、手机和女式小钱包。
1983年泰姬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2004年,泰姬陵建成350周年,[[印度]]政府将这一年定为“泰姬陵国际年”。
泰姬陵近年遭受的危害主要来自[[亚穆纳河]]两岸的环境污染与酸雨。由于污染和酸雨侵蚀,泰姬陵乳白色的大理石外墙出现了黄色和绿色的斑。泰姬陵附近的马图拉炼油厂是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因此遭印度最高法院抵制。为控制污染,印度政府在泰姬陵周边设置了“泰姬陵梯形区”(英语:Taj Trapezium Zone (TTZ))。TTZ是一片占地10400平方千米的梯形区域,其中包含了泰姬陵和阿格拉堡等40余处古迹;区内严格限制工业排放。为了恢复泰姬陵大理石的原本色泽,考古部门已数次用特制的灰浆敷满泰姬陵表面,以吸附大理石表面的污染杂质<ref>[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7820 空气污染严重让泰姬陵“变色”,“印度明珠”正在经历首次深度清理……],上观网 2018 ,2018-01-23 17:14 </ref>。
近年来亚穆纳河流域的地下水位以每年1.5米的速度急剧下降,引发了人们对泰姬陵结构强度的担忧。2010年,陵墓的部分区域开裂,陵墓四周的宣礼塔也显现倾斜的迹象。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陵墓的地基因缺水而朽坏。然而一些观点认为,泰姬陵四周的宣礼塔略向外斜是设计时有意为之,这样当泰姬陵遭遇地震时宣礼塔不会塌到陵墓上。2011年一度有悲观的估计声称泰姬陵将在5年内坍塌。
截至2017年,[[欧克]]的理论已经启发了很多类似的提案,无一例外要求声称泰姬陵原本是印度教的神庙。[90][91]2017年8月,印度考古调查局声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泰姬陵的墓址原本有过[[印度]]教的神庙。
1879年,[[亨利·乔治·基恩]](Henry George Keene)根据[[西班牙]]著作《弗莱·塞巴斯蒂安·马提尼克游记, 1629-1643年》(The Travels of Fray Sebastian Manrique, 1629-1643)的翻译本,提出泰姬陵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杰罗尼莫·韦雷诺]](Geronimo Vereneo)设计的说法,风行了一段时间。[[威廉·亨利·斯利曼]]基于塔韦尼耶的著作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泰姬陵的设计者是名叫“波尔多的奥斯丁”(Austin of Bordeaux)的法国建筑师。这些理论后来又被霍斯腾神父(Father Hosten)与E.B.哈维尔(E.B. Havell)等人重新发掘,启发了后续的一系列著作和争议<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36S4RRB0511B76H.html 世界未解之谜:泰姬陵的设计建造之谜?],网易 , 2017-11-14 </ref>。
==旅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