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汉剧

增加 29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汉剧'''(也称广东汉剧)是一种传统客家[[戏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和“兴梅汉戏”,被誉为“南国[[牡丹]]”,是[[广东]]省的三大剧种之一,也是[[客家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之一。该剧种主要流行于[[粤东]]、[[闽西]]、[[赣南]]等地部分[[客家地区]],演绎以[[中原]]地区的古调为准,发音近似于现在的[[普通话]]。
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阳地区、韶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牡丹]]”<ref>[https://ent.huanqiu.com/article/9CaKrnK5Vhb 黄丽华开讲南国牡丹广东汉剧的传承之路],环球网,来源:北方网 2017-12-05 06:51</ref>。
1933年 广东 大埔县人钱热储著《[[ 汉剧 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 提纲]]》 与闽西 定名为 汉剧 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 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 从此约定俗成,沿称 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流行于 广东 汉剧 表演程式与[[京剧]] 梅州地区 [[湘剧]] 惠阳地区 [[祁剧]]、湖北[[汉剧]] 韶关地区 剧种大同小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 闽粤赣边区各地 。广东汉剧 的音乐唱腔以皮黄 广东三大剧种之一 兼收被周总理誉为“南国[[ 昆曲牡丹]] ”<ref>[[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 https://ent.huanqiu.com/article/9CaKrnK5Vhb 黄丽华开讲南国牡丹 广东汉剧 音乐唱腔固有 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 传承之路],环球网 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 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较著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现代剧目《一袋麦种》等 来源:北方网 2017-12-05 06:51</ref>
广东汉剧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湘剧]]、[[祁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 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较著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现代剧目《[[一袋麦种]]》等。 2008年6月7日,广东汉剧经 [[ 国务院 ]] 批准列入 [[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名录。
==简介==
汉剧,原名“外江戏”或“兴梅汉戏”,又称“乱弹”<ref>[http://www.xi-qu.com/hanj/zs/6325.html 汉剧溯源],中国戏曲网</ref>,在[[晚清]]被诸多举人士绅崇为雅乐。
1933年,[[汕头]][[公益国乐社]]出版社刊《 [[ 公益社乐剧月刊 ]] 》,主要介绍外江戏剧目、[[汉乐]]曲调、[[潮州音乐]]等相关资讯。作为刊物主编的[[大埔縣|埔籍]]学者[[钱热储]],在内文《汉剧提纲》中,提及此剧种似有创自[[汉口]]之可能,遂倡议并将其定名作“汉剧”。
==历史==
281,6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