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博罗县

增加 4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博罗为广东省较具实力的县(市),综合竞争力201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89位。2009年,全市GDP总量252.6705亿元(折合36.9888亿美元),居广东各县(市)第3位;人均GDP为26,398元(合3,864美元),居各县(市)第6位。博罗下辖17个镇,政府驻地罗阳镇。
 
 
 
==地名由来==
==地区旅游==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博罗县党建馆.jpg|<big>博罗县党建馆</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30/a2d8291de7044518a2b585ffd1b7d3a2.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85631452_19828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烈士纪念活动.jpg|<big>烈士纪念活动</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30/01a7d067733847028be9ed7f55609410.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85631452_19828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gallery>
 
===元音古寺===
位于广东省博罗县天堂山,亦处于国家一级森林公园象头山下,并与驰名海内外的罗浮山毗邻。古寺始建于唐宋年间, [[ 历史 ]] 悠久;明清年间,佛教道场鼎盛。这里曾有“万家田”之美誉,古寺坐落在山势宏伟的风水宝地之中。名胜有观音洞、天然达摩像、杨梅亭、转水泉、三线布等。
===银岗古窑场遗址===
===古城墙===
2004年11月17日,在博罗县城榕溪西段河堤施工现场挖掘出一段古城墙,经考证,确认为明朝时期 [[ 古城墙 ]] ,与博罗中学内唯一保留较为完整的明代古城墙是同期建筑。
考古人员经过2天的考察和测量,发现这段古城墙长约80米,因为常年埋藏在泥土下面,大部分墙壁已经残缺不完整,城墙的高度从30厘米到300厘米不等。整个古城墙分为两层,墙基由红砂岩石砌成,长短不一,有的长50厘米,有的长80厘米,其中最厚的一段墙基由8条红砂岩石组成。城墙上部的材料是青砖,每一块青砖大小相似,约长30厘米和宽15厘米。为避免这段古城墙遭到破坏,工人们已经在城墙外部修建河堤,把城墙掩盖在河堤内面。
博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江东村宁济桥。
[[ 宁济桥 ]] 又名学湖桥,后称江东桥。始建于明代,为里人曾舜渔捐资建造。桥为东西向,为石砌二拱墩柱式平桥,长18.5米,宽4.2米,高7米。均用红石条砌筑。明代万历年初,乡人曾舜渔年轻时在江东槐园“[[青龙书院]]”就读,上学须绕葫芦岭山脚涉水过河,甚为不便。更有甚者,一次上学见一少妇手拿镰刀,挑担过河,不慎落水,曾急忙上前救起。曾决心日后成名必在河上建桥,以方便老百姓。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舜渔中进士,授官监察御使。为了却昔年夙愿,捐资在此河上建起这座“[[学湖桥]]”。
===冲虚观===
===东坡亭===
[[东坡亭]]位于冲虚观右侧洗药池上端,建于清 [[ 道光 ]] 年间。亭为四角,两条高2.2米的石柱刻楹联:“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亭内梁上挂“花香静处寒天月”回文单句题咏木匾。传说苏东坡当年在此搭建山房,拟学葛洪修炼丹灶。在附近植梅千株,梅花盛开,与日争丽。后人就地建“东坡亭”纪念。该亭为博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仙境罗浮.jpg|<big>仙境罗浮</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30/e09be567e1f6444ebb8bb63585d60543.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85631452_19828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美丽罗浮.jpg|<big>美丽罗浮</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30/b9cce65e71834ad9954d04862277b5e4.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85631452_198281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gallery>
===地方语言===
博罗本地汉族人里,大多数讲惠州话,部分讲闽南语、粤语。博罗的语言分布非常复杂,分为:  博罗本地话:属粤语惠河系,亦称惠州话、东江本地话。是博罗方言的主要成分。博罗本地话和客家话相比差异很大,和惠城话(惠州话)为同一语言,两者能相通。有些语言学家则有其它的看法,一派认同其为粤语惠河系,一派则认同其为客家话。博罗本地话使用者(乃至是整个惠州市市民)一般只认同其为本地话(惠州话),并非是粤语、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南部东江北岸,如罗阳(县城)、龙溪、龙华、湖镇、横河、杨村、公庄、观音阁等镇,一般说博罗话的市民能听懂客家话而不会说。
东部客家话:属客家话惠中片,但和新惠小片的惠阳话十分接近。与东部客家话一起构成了博罗方言的主要成分。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723,2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