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古蔺县

移除 35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古蔺县1.png|350px|缩略图|<big>古蔺县卫星地图</big>[http://www.bigemap.com/map_source/satel/small/2792.png 原图链接][http://www.bigemap.com/source/satel-2792.html 来自 纵横新闻 的图片]]]
'''古蔺县'''是中国[[四川省]][[泸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四川东南部,与贵州的交界处, [[ 赤水河 ]] 流经。面积3184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81万人。属国家级贫困县,为典型农业县,工业以食品加工、酿酒为主。
古为“蔺州”,是[[奢香]]故里<ref>[http://www.gulin.gov.cn/mlgl/zjgl/whzy/content_20114 古蔺奢香传说简介],古蔺县人民政府,2015-02-05</ref>;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是横向出川重要通道。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条件==
古蔺县地处 [[ 四川盆地 ]] 南部边缘向贵州高原过度地带,具有四川盆地气候和贵州高原气候特征。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寒冷。气温差异大,无霜期长,年降雨量偏少,湿度适中,日照较充足,常年多夏伏旱。古蔺县垂直气候明显。古蔺县不同地域气温分布差异大,具有四川盆地南部高温和 贵州高原乍寒乍暖的特点。
全县平均气温12.4—18.6摄氏度之间;不同季节日照变化差异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夏季日照564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43%,冬季日照123小时,占年日照时数的9.6%;全县无霜期长,年平均在260天以上,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长征精神===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古蔺太平古镇1.jpg|<big>古蔺太平古镇</big>[http://n1-q.mafengwo.net/s8/M00/38/CE/wKgBpVVLdmuABmasAAyPrW53k1073.jpe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i/3353855.html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File:古蔺太平古镇3.jpg|<big>古蔺太平古镇</big>[http://b1-q.mafengwo.net/s8/M00/3A/D6/wKgBpVVLeHiAVVDbABCrpokaAm464.jpeg?imageView2%2F2%2Fw%2F680%2Fq%2F90%7CimageMogr2%2Fstrip%2Fquality%2F9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i/3353855.html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gallery>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 长征在古蔺境内转战54天,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古蔺境内[[太平渡]]、[[九溪口]]、[[二郎滩]]、草莲溪是[[红军]]四渡赤水第二、三、四渡的重要渡口;白沙、鱼岔、回龙场、太平渡曾是红军指挥机关所在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曾在白沙发出《[[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古蔺数百名工农子弟和青年学生加入红军,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之中, 长征精神至今代代继承。
古镇有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县境内转战54天,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景区是川南独有的山地古镇。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呈现“台、吊、错、挑、梭、靠”特色。景区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其文化特征体现了地区与民族特色的大融合。
太平古镇:是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十大最宜业街巷”、国家 [[ 历史 ]] 文化名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郎镇蜈蚣崖峭壁的天宝洞、地宝洞,是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其地质年龄为一亿八千万年。此前为海底世界。两洞原名“天保洞、地保洞”,后更名为“天宝洞、地宝洞”,天地宝洞上方还有一“人和洞”,取意“天地人和”。天宝洞洞口峭壁上镌刻的“天宝洞”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刘尉]]所题。天、地宝洞于上世纪70年代初改造完成,总面积达1.42万平方米,用于储存郎酒使用至今。洞内有土制陶坛万余只,储存基酒数万吨。天地宝洞储酒堪称中国一绝,有“中国酒坛兵马俑”之称。1999年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当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库。2007年入选四川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沙镇:地处古蔺南缘。双沙有万亩花海([[油菜花]]);独特的喀嘶特地貌孕育了双沙众多的[[溶洞]];此外,还有风光秀丽的琼粼湖,险峻奇美的[[莲花峡]],神奇幽幻的一线天,五光十色的新月潭等。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双沙成了攀岩、滑翔等户外运动的理想胜地。此外双沙还有着美丽的[[苗家服饰]],[[苗族]]风情。
火星山:位于古蔺县城北郊,以 火星山得名。占地300余亩,公园以火 星山为中心,东西绵延各10公里,种植林木3000余亩。明代奢香在此建有五凤亭,1976年始建为公园。从城北山脚造千余级至山顶,上建有“了然亭”、“九翠楼”、“留丹亭”等建筑群体,顶峰有“长二捆”火箭壳。
箭竹苗家:包括箭竹乡全境,包括喀斯特地貌奇观大黑洞和森林、 草场等自然景观,以及苗族风情人文景观两大部分。其中,大黑洞不仅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而且积淀着浓郁的黑色文化,古往今来演绎了多少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等待着各位亲手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其次是魅力四射的苗乡文化。苗族建筑、服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踩山节、姐妹饭节、龙船节等节日文化如磁石般吸引着八方来客惊奇的目光。
确立了“生态优先、创业为重、宜居为本”的建设原则和“运动、健康、快乐、休闲”的城市主题,明确了打造规模至32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以上的“大自然、深生态、后现代”样板幸福城市的目标。
 
按照“人性化、精品化、艺术化”的建设理念,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聘请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完成县乡总规、控规修编,构建城乡规划体系。依托酱酒产业基础、煤炭资源和郎酒品牌优势,规划“以县城总部经济区为中心,酱酒产业带、能源基地为支撑”产城一体的特色城镇带。
在县城的开发建设中,以“乐观自强,神采飞扬”的古蔺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城市文化提炼和创意,加强对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环境景观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设计,打造城市亮点。
722,85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