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曾任浙江宣平縣教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任福建大田縣知縣。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調任臺灣府臺灣縣知縣。歷升直隸開州知州、松江府同知、山東青州府知府、通政司參議。雍正八年(1730年)升太僕寺卿。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任江西巡撫。 劉寧顏編,《重修台灣省通志》,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1 KB (152 個字) - 2020年4月22日 (三) 19:18
  • 臣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以後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但
    11 KB (2,468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2:36
  • 、行人司正、五府都事、都察院都事、通政司經歷、太常寺傅士、大常寺典簿、兵馬副指揮、營膳司所正、京縣丞、府推官、知縣、副斷事、審理、安撫司儉事、按察司經歷、留守司、都司都事、蠻夷長官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3 KB (621 個字) - 2021年5月29日 (六) 14:30
  • 通政使 (分類 通政使)
    通政使,簡稱通政司,始設於明朝,為皇帝與各部門之間的收發出納機關,處理內外章疏敷奏封駁之事,清朝沿置,屬於輔助部門。該機構控管各行省題本,除了負責校閱外,也在未呈送前,先送內閣。登聞鼓院在西長安門,小㕔三間,東向傍一小樓懸鼓俾寃民擊之。 明代通政使設正三品通政使一人,正四品左右通政各一人,
    1 KB (254 個字) - 2019年12月21日 (六) 08:03
  • 襲鄭之師,我為內應,國可得也。汝若代了寤生之位,我死無憾矣!』」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莊徵君 ﹞又寫了一道『懇求恩賜還山』的本,從通政司送了進去。」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十一章:「連長答應了一聲,接着用懇求的語氣說:『你先回去吧。』」 1983年《袁家山簡介》:「忽然眼前出現呂洞賓
    2 KB (455 個字) - 2022年12月4日 (日) 14:21
  • 。之後,雍正帝以內閣在太和門外,侍值者多虞泄漏,「始設軍機處於隆宗門內,為承旨出政之總匯」。張廷玉擬定了辦理軍機處的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朱筆批發」。應當說,雍正帝設立軍機處,其主要制度都是張廷玉所籌劃的。正是從這時起,大學士「必
    12 KB (3,014 個字) - 2020年3月31日 (二) 21:53
  • 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設給事中十二員,為正七品,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分科治事;洪武九年定員為十人;洪武十年隸承敕監;洪武十二年改隸通政司;後逐漸增至八十一員。洪武二十四年定製,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為正八品;左、右給事中各一員,從八品;給事中四十人,其中吏科四人,戶科八人,禮科六人,
    6 KB (1,646 個字) - 2021年5月29日 (六) 15:04
  • 《發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諸公會餞於報國寺》是一首古詩,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自古以來,詩歌就伴隨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從未中斷。從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問世到現在已經三千年了。 發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諸公會餞於報國寺 詩韻猶畫韻,無韻之畫自古不得品位,同樣的,無韻之詩則更是為世人所不屑。此中
    3 KB (678 個字) - 2024年4月11日 (四) 20:04
  • 嘉慶十三年(1808年),升鴻臚寺少卿,次年,遷光祿寺少卿。 嘉慶十六年(1811年)大學士戴衢亨病逝,帝以盧蔭溥「諸習樞務,數奉有勞」,加四品卿銜,命在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不久遷通政司制使、光祿寺卿、通政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文淵閣直閣事、兵部、戶部侍郎。 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首領林清派二百餘人潛入紫禁城與清軍激戰,
    5 KB (963 個字) - 2020年3月7日 (六) 15:01
  • 中書等職。嘉慶二十二年(1817)參加殿試,考中進士一甲一名(狀元)。之後,被朝廷授予多種官職,先後擔任太子洗馬(皇太子出行時之前導)、鴻臚寺卿、通政司副使、翰林院修撰、內閣大學士、兵部右侍郎、江西學政使、湖北按察使、湖廣總督、湖南巡撫、雲南巡撫、雲貴總督、福建巡撫、山西巡撫等,有「宦跡半天下」之稱
    11 KB (2,863 個字) - 2021年6月16日 (三) 12:01
  • )人,清朝官吏、學者。 生於清高宗乾隆三十年,卒於宣宗道光十二年,年六十八歲 。嘉慶七年進士(1802)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累官至通政司副使,正直不阿。晚年,名益盛,有文壇耆宿之譽。書工楷法,師歐陽詢。下筆英挺,行、草、分、隸亦沈鬱入古。 少好詩古文,晚歲畫宗揚補之,水仙似趙孟堅。墨
    4 KB (1,206 個字) - 2018年11月26日 (一) 21:52
  • 宗「宜嚴敕所司,毋循故輒」,為張四維、申時行所忌,出為許州判官,改任南京吏部主事。海瑞親筆書寫了「直言第一」的條幅贈給魏允貞。後起任順天府丞、累遷通政司右通政。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因替趙南星辯護,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裁減幕府及州縣冗費,又巡視邊防。進右副都御史,力陳礦監張忠、孫朝等稅使之暴
    8 KB (1,896 個字) - 2020年5月2日 (六) 21:46
  • 知縣升任中、行、評、博,與翰林一體論俸開列,聽候考選。」均下部議行。巡視西城,罷鋪墊費。察通州倉儲,僦神祠以居,廟祝不受值,不入也。 四十九年,擢通政司參議。屢遷轉授光祿寺卿。寺故有買辦人,虧戶部帑至四十一萬餘,從典請限年帶銷。遷左副都御史,再遷兵部侍郎,並命兼領光祿寺。五十八年,遷左都御史。兩江總
    5 KB (984 個字) - 2020年3月3日 (二) 19:59
  • 臣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但由
    7 KB (1,393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2:47
  • 龍則升任通政司參議。明穆宗隆慶初,以副都御史總理江西、江南鹽屯,遷工部右侍郎,巡撫雲南。萬曆初年被削去官籍,卒於家中。 鄒應龍,字雲卿,號蘭谷,蘭州皋蘭人。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 鄒應龍不畏強暴,冒死上書,嘉靖四十年,彈劾嚴嵩父子及其黨羽。嚴世蕃下詔獄治罪鄒應龍則升任通政司參議。
    9 KB (2,138 個字) - 2019年12月11日 (三) 15:26
  • 諭院,主事曰從政。改翰林院曰弘文館,裁革詹事府。改中書曰書寫房。國子監設三堂,革去祭酒,以司業為學正,學錄博士為左右。改御史曰直指、給事中曰給諫、通政司曰知政司、尚寶司曰尚契司。大常、鴻臚,俱屬禮政府。太僕寺曰驗馬寺,布政司曰統會可。巡撫曰節度使,按察曰防禦使。府曰尹,州曰牧,縣曰令。守備曰守領,把
    45 KB (11,168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1:59
  • 洲人,尚書啟豐曾孫。由舉人入貲為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道光十五年,成進士,授工部主事,仍留直軍機處。累遷郎中,歷鴻臚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順天府丞、通政司副使、宗人府丞。督福建學政,遷左副都御史。二十八年,疏言:「漕船衛官需索旗丁日益增多,沿途委員及漕運衙門、倉場花戶皆有費,欲減旗丁幫費,宜探本窮源。
    5 KB (1,126 個字) - 2020年3月27日 (五) 22:13
  • 遺墨詩冊》、《誥封太恭人善化張母胡太恭人墓志銘》等。書札,題跋,摩崖石刻,對聯,字軸傳世尚多。 光緒初年,徐樹銘任鴻臚寺卿,旋遭父喪守制。後為通政司副使。光緒十年(1884),晉太常寺卿。時永定河堤潰決,受命前往勘察,多采有利於百姓諸治河措施。中法戰爭發生後,因海道將受阻擾,又奏請將漕糧改由河運
    3 KB (771 個字) - 2020年5月17日 (日) 06:32
  • 至在政府中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翰林院首長是翰林大學士,此職位者經常會同時兼任內閣大臣Template:參。 諸司指不屬於各部院的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通政司負責傳遞公文,公告周知。行人司負責到地方上頒詔諭及赴外國作使臣(諸司外三監內十二監|《細說明朝》〈三三、諸司、外三監、內十二監〉. 黎東方.
    187 KB (40,224 個字) - 2021年8月15日 (日) 16:38
  •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外官:巡撫、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外官: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9 KB (2,390 個字) - 2021年5月29日 (六) 12:20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