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亨利克·達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H·达姆)
前往: 導覽搜尋
亨利克·達姆
亨利克·達姆
原文名 Carl Peter Henrik Dam
出生 (1895-02-21)1895年2月21日
哥本哈根
逝世 1976年4月18日(1976-04-18)(81歲)
國籍 丹麥
別名 Henrik Dam
職業 生物化學家、生理學家
知名於 1943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亨利克·達姆 (Carl Peter Henrik Dam,1895年2月21日-1976年4月18日),丹麥生物化學家、生理學家。由於發現維生素K與此分子在人類生理上的角色,使他獲得了194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

個人生平

  • 1895年2月21日,亨利克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一個藥劑師家庭。
  • 1920年,達姆畢業於哥本哈根工藝學院化學系。同年,受聘於哥本哈根農業和獸醫學校,擔任化學教員。達姆早就對生物化學懷有濃厚的興趣。但他一時還不易求得一個專門從事生物化學研究的職位。在農業和獸醫學校,各種學科的研究對象,大都與作物、家畜、家禽有關,這無疑紿達姆後來的事業打下了更深厚的基礎。
  • 1923年,他終於在哥本哈根大學醫學院病理生理實驗室得到了一個講師職位。哥本哈根大學是丹麥著名的學府,人才薈萃,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首屈一指。達姆以能在這裡從事教學和科研而倍感欣慰,把這裡視為一個最好的求知場所。
  • 1924年,達姆與英格爾結婚。即使在燕爾新婚的幸福時刻,及婚後那和諧溫暖的日子裡,他也一刻不忘在科學上的進取。
  • 1928年,哥本哈根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提升達姆為助理教授,1929年再晉升他為副教授。
  • 1928年—,達姆就開展了「小雞膽固醇代謝」的研究工作。他發現在動物的不同組織中(如膽汁、大腦、血細胞、卵黃等),雖然都含有膽固醇類物質,但是其含量有着明顯的差異。
  • 1929年開始,他對某些維生素缺乏症的病因和病理進行了探討。正是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達姆選擇了一個大有希望的研究課題。當時,已知兔子、老鼠和狗自身能夠合成膽固醇。但是從一篇發表過的實驗報告中得知,當用一種以提取方法除去膽固醇的飼料餵養小雞時,小雞會出現發育不良的症狀。這個實驗報告在1914年發表時,脂溶性維生素的作用尚未得到人們的承認和重視。因此,他認為,用人工飼養法去重複前人這些實驗,將是很有意義的。達姆設想:在用脂溶劑提取法去除膽固醇時,飼料中除膽固醇外,是否還有造成小雞發育不良的其他因素也被除去了呢?於是,他在這種無膽固醇的飼料中加入魚肝油,以補充維生素A和D進行試驗。他發現小雞雖然也能象兔子、老鼠和狗那樣,在體內合成膽固醇,但如繼續用這種飼料餵養,二至三周以後,小雞仍然出現發育不良現象。在試驗過程中,達姆敏銳地發現了一種意料不到的現象:在小雞的皮膚下,肌肉或其他器官均呈出血症狀。經抽血檢查,證明此等情況的小雞均有凝血時間延長的症狀。為了進屍步證實上述症狀並非因缺乏膽固醇所致,他又在飼料中每日增補膽固醇進行試驗,結果發現小雞身上仍呈現出血症狀。後加入亞麻仁油和甘油三油酸酯,也不能預防這種症狀的發生;通過日常飼養給以檸檬汁或注射維生素c針劑,同樣證明對這種疾病無效。但是,飼料中的穀類和種子能預防這種症狀。1934年,達姆有把握地宣布:這種新的實驗性疾病,是由於飲食中缺乏膽固醇以外的一種尚未被認識的物質所致。這一發現引起了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 1932—1933年間,達姆還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研究職位,曾到德國弗賴堡的魯道夫肖恩海默爾實驗室研究過固醇類的代謝。
  • 1934年,哥本哈根大學授予達姆生物化學博士學位。隨後,達姆及其領導的實驗小組,又研究了某些動物器官和植物,組織對抗這種疾病的能力,他們發現豬肝和綠葉的作用最強,並且證實其有效成分是脂溶性的。
  • 1935年,達姆把這種新發現的脂溶性物質命名為維生素K(Koagu-La-tions-Vitamin)。其所以這樣命名,其理由是,K是還沒有用於維生素命名的字母;按照斯堪的那維亞和德語的拼法,K又是「凝固「,)一詞的第一個字母。隨後,達姆到瑞士蘇黎世與卡雷合作,從事脂溶性維生素K的製備,純化和鑑定工作。他們終於在1939年從綠色葉子中提煉出了接近純晶的維生素K,並予以報道。這一發現很快給臨床醫學帶來了福音,很多以前由於缺乏維生素K引起的疾病,現在不再被視為不治之症了。
  • 1940年4月9日,希特勒發動閃電戰,丹麥淪陷。達姆堅決拒絕為法西斯工作,輾轉流徙到了美國。
  • 1941年夏秋,達姆在伍德荷爾海生生物實驗室進行了出色的研究。
  • 1942—1945年,他作為一名高級研究副教授在紐約羅徹斯特大學工作。
  • 1943年,他和美國科學家多伊西分享了本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金。[2]獲獎的主要原因是:在1929—1934年,發現了與凝血有關的維生素,即維生素K;多伊西在1939年合成了維生素K,並確定了它的結構。
  • 1945年,他曾在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從事醫學研究。
  • 1946年—,主要研究課題是維生素K、維生素E、脂肪,膽固醇及有關營養與膽結石形成的關係等。
  • 1947年,達姆被選為丹麥科學院院土。
  • 1948年,被任命為丹麥皇家文理科學院院士。
  • 1950年,哥本哈根工藝學院又任命他為生物化學和營養學教授。
  • 1951年,比利時皇家醫學科學院選聘達姆為國外通汛院士。
  • 1954年,他又被推選為愛丁堡皇家學會榮譽會員,國際營養科學聯合會主席。
  • 1956—1965年,他一直擔任丹麥脂肪研究所生物化學部的領導工作。
  • 1961年,他被選為德國營養學會通訊會員,並且由於他往日在脂肪研究方面的成就而被授予諾爾曼獎章。
  • 1967年4月18日,亨利克·達姆以81歲高齡在哥本哈根謝世。

個人評價

達姆秉性謙遜、平易近人,平日嚴以治學,謹以自省,凡有不懂之處,總是千方百計去求人指教。許多與他共過事的人,都對他虛懷若谷和勤奮認真的作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在他成名以後,他仍然保持着這種優良的品格。

他一生兢兢業業,碩果纍纍,僅他單獨發表和與人合作發表的生物化學論文就多達315篇。其一生所堅持的學以致用和科學研究應該有惠於世人的主張,他對生物化學、醫藥衛生事業的重大貢獻,至今仍為人們所懷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