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BOLON編織地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BOLON編織地毯 BOLON創立於1949年的斯德哥爾摩,早期主要使用棉布和尼龍布下腳料生產典型的瑞典式碎呢地毯。後來BOLON利用乙烯基取代棉花與尼龍,成為了全球首家推出乙烯基制編織地材的公司,BOLON編織地毯還是全世界唯一用蔬菜油做塑化劑的地毯。

品牌簡介

Bolon誕生於1949年的斯德哥爾摩,「Bolon」這個名稱源自BOmull(瑞典文的棉花)及nyLON(尼龍)兩個詞的組合,它們也是最先被用做地毯編織的兩種生產原料。後來Bolon利用乙烯基取代棉花與尼龍,成為了全球首家推出乙烯基制編織地材的公司,這些地材的研發與製作過程非常獨特,Bolon編織地毯還是全世界唯一用蔬菜油做塑化劑的地毯。

1949年,Annica姐妹的祖父,尼爾斯·埃里克·埃克倫德利用紡織廢料通過鄰近生產無紡布抹布的工廠製作出第一張地毯。有着堅持不懈突破陳舊思想的Bolon公司從一個簡單地製造地毯的小企業,到慢慢參與地毯圖案的設計,Bolon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創新,Bolon編織地毯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世界各國頂級時裝設計師、藝術設計師和建築設計師的肯定。作為公司第三代企業家的Annica姐妹和瑪麗·埃克倫德也始終一致地把這種時尚和創新的精神作為公司一直以來的發展方向。

隨着時代的發展,Bolon已是一個以地毯設計為主導的企業,因此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具有時尚影響力和創造力的設計師為其設計和生產獨特的編織地毯。流行知名品牌ARMANI的店面全都使用此地毯,而台灣及大陸地區全由波龍藝術所代理,其地毯已廣泛應用於飯店、商辦、醫院、銀行及豪宅等,尤其是國內溫泉飯店內,已超過半數業者採用Bolon編織地毯。

榮譽歷程

1999年波龍藝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0年於台北成立展示中心

2003年取得瑞典大陸地區代理權

2008年EIGHT系列獲得「德國IF」產品設計獎

2008年SPEKTRA系列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2008年取得台灣「健康綠建材」標章

2011年Bolon的工匠們贏得了國際知名產品設計大獎「紅點獎」

2011年意大利的最高建築Palazzo Lombardia里的95000平方米麵積決定採用Bolon編織地毯

2011年BOLON贏得了「最佳廣告活動FX獎」。

2012年Bolon編織地毯Now、 BKB和Spektra系列被用於鋪設在谷歌和倫敦的白金漢宮路。

2012年BOLON與世界著名的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合作設計,首個項目在斯德哥爾摩家具展上亮相

2012年BOLON與意大利著名時裝設計師Missoni合作並推出Missoni系列地毯

2012年BOLON榮獲瑞典國家設計獎

產品特性

Bolon編織地毯是靠其特殊的材料,結合紡織品地毯及乙烯基地毯的優點,在擁有優美的紡織品地毯的外觀外使用壽命也極長,極易清潔保養。


Bolon編織地毯可以鋪設在任何紡織品類地毯所鋪設的空間,符合公共空間對地材的所有規定,並且所有的產品都是在瑞典設計和製造。

關於地毯

地毯是中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中國地毯,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以手工地毯著名,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紅線毯》詩中有「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的名 句,有實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根據文獻記載,在唐宋到明清,地毯的品種越來越多。所制的地毯,常以棉、毛、麻和紙繩等作原料編制而成。中國所生產 的編織地毯,使用強度極高的面紗股繩作經紗和地緯紗,而在經 紗上根據圖案扎入彩色的粗毛緯紗構成毛絨,然後經過剪毛、刷 絨等工藝過程而織成。

其正面密布聳立的毛絨,質地堅實,彈性 又好。 尤其以新疆和田地區所生產的地毯更為名貴, 有「東方地毯」 的美譽。那裡所生產的地毯不僅質量好,產量也大。人民大會堂新疆廳編織的一條 1250 公斤的地毯,被讚譽為「地毯之王」。1966 年浙江省蘭溪出土了一條棉毯,它長 2.51 米,寬度為 1.18 米,為平紋組織,兩面起絨, 且平整厚實。經過鑑定,所用的材料為草棉纖維。這條棉地毯是 南宋織成的。這是一條迄今為止所知最早的棉毯。由此可見,那 時織毯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1]

材質用料

地毯採用優質的純羊毛,再經過選毛、洗毛梳毛染色織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質優良、技藝獨特、圖案典雅的特點,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是中國的主要出口工藝品。

地毯是用棉、毛、絲、麻、椰棕或化學纖維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蓋物。包括手工栽絨地毯、機制地毯和手工氈毯。廣義上還包括鋪墊、座墊、壁掛、帳幕、鞍褥、門帘、台毯等。新石器時代人們用獸毛捻紡成線,

編織成粗厚的毛織品,用以鋪地。中國東漢墓出土的地毯殘片為典型的手工栽絨地毯。明清時期,在繼承傳統地毯工藝的基礎上,結合織錦、刺繡藝術的特點,創造出獨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圖案,並且一直流傳。20世紀,北京、天津建立了生產出口地毯的企業,成為中國地毯的重點產區。世界手工栽絨地毯的傳統產區集中在東亞、中亞以及歐洲和亞洲交界處的各個國家。自 1720年英國首創布魯塞爾地毯織機,機制地毯應運而生 ,發展至今機制地毯已占世界消費總量的99%,手工地毯僅占1 %。地毯分類方法很多 , 按製造工藝分有手工栽絨地毯 、手工編織平紋地毯 、手工簇絨地毯、手工氈毯、機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毯、壁毯、祈禱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絲毯、黃麻地毯、化學纖維地毯等。 [2]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紅線毯》詩中有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的名句。根據文獻記載,在唐宋到明清,地毯的品種越來越多,所制的地毯,常以棉、毛、麻和紙繩等作原料編制而成。中國所生產的編織地毯,使用強度極高的面紗股繩作經紗和地緯紗,而在經紗上根據圖案扎入彩色的粗毛緯紗構成毛絨,然後經過剪毛、刷絨等工藝過程而織成。其正面密布聳立的毛絨,質地堅實,彈性又好。1966年浙江省蘭溪出土了一條棉毯,它長2.51米,寬度為1.18米,為平紋組織,兩面起絨,且平整厚實。經過鑑定,所用的材料為草棉纖維。這條棉地毯是南宋織成的。這是一條迄今為止所只最早的棉毯。由此可見,那時織毯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地毯發展歷史

地毯作為軟質鋪地材料,有其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使用國度,是一種世界性產晶。我國及世界許多國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地毯生產史,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紡織卷記載,地毯的發展歷史悠長:

公元3000年前,北非尼羅河流域居民織制亞麻地毯,並飾以色衫鮮艷的布邊;

公元前1449—1423年,埃及織制多彩提花地毯;

公元前558—529年,統一波斯建立阿黑門尼德王朝的居台上大帝的殉葬物中有一塊紫紅色的巴比倫地毯;

公元前400年,西伯利亞地區有8字形打結法地毯。

地毯織物生產歷史雖長,但由於當時地毯產地文化的落後,文字記載極少,到目前保存得最好的耍算法國里昂織物博物館中4—5世紀間遺留下來的埃及提花織毯。

追溯地毯生產歷史,認為地毯生產的起源不是一脈相承,而是根據遊牧生活的需要,起源於各自獨立的、互不相關的交通閉塞之地,即地毯生產和發展出於多源。隨着遊牧部落的遷移,物質生活的逐步改善,以及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日益發展,地毯生產在19世紀前後受到了一定的刺激,生產數量迅速增加,迄今,世界地毯已經形成了兩個大的門類,即手工地毯和機制地毯。

視頻

如何清潔保養地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