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角羚
又 名: 黑斑羚、飛羚、鬣羚。最早是在印尼的蘇門答臘被發現的,因此又叫蘇門羚。
中國地區: 浙江省稱之為牧羊。
分布地理: 主要分布在非洲的肯尼亞、坦桑尼亞、斯威士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北部、博茨瓦納、贊比亞、津巴布韋、安哥拉南部、南非東北部和烏干達。[1]
中國分布: 於甘肅、青海、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雲南、西藏、福建、廣東、廣西以及陝南等地。
保護級別: 是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亞科: 高角羚亞科 Aepycerotinae
種: 高角羚 A. melampus
形態特徵
高角羚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羚羊,體型類似赤羚和葛氏瞪羚。
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頭像羊不是羊、尾像驢不是驢,人們據此將其與馴鹿、駝鹿和麋鹿一起稱為「四不像」。
高角羚的頭身長約130厘米,雄性肩高約75-92厘米,雌性肩高約70-85厘米;雄性體重約53-76千克,雌性體重約40-53千克。高角羚兩性異形,雌性沒有角,並且體型顯著小於雄性;雄性的角可長達45-92厘米。雄性的角起皺、分叉,有部分彎曲,根部中空;這一弓狀結構能夠使得兩隻高角羚的角互相鎖定在一起,幫助雄性在爭鬥中將對手甩出去,同時還起到防止顱骨受傷的功能。[2]
高角羚光滑的皮毛表現出兩種顏色:背部多為紅棕色,側面多為黃褐色,腹部卻多為白色。臉部的特徵包括眼部周圍的白環,淺色的下巴和口鼻部。高角羚的耳朵長約30厘米,形狀較尖,有黑色出現。臀部至後腿上部有黑色條紋,尾巴多毛,長約30厘米,白色為主,帶有一道黑色條紋。高角羚的顏色和長頸羚頗為相似,後者的角較短,沒有高角羚腿上的黑色條紋。高角羚後腿上有氣味腺,被一叢黑毛覆蓋。對於有支配地位的雄性,皮脂腺集中於前額和軀幹部位,在繁殖季節分泌最為旺盛。對於雌性,皮脂腺則較不發達,活躍程度沒有顯著的季節性差異。高角羚有四個乳頭。
較之高角羚亞種,黑面高角羚亞種體型更大,皮毛顏色更深。這一特徵是由隱性基因決定的。黑面高角羚最顯著的特徵是鼻子左右各有一條深色條紋。其他特徵包括耳朵上更大的黑色尖端,更多毛、更長的尾巴等。
高角羚下顎的牙齒排列相當特別,其具有類似原猴的齒梳的結構,用於互相梳理頭部和脖子上的皮毛,清除皮外寄生蟲。
棲息環境
高角羚主要棲息於疏林中,以便利用樹蔭遮陽,也會在疏林和熱帶草原間的群落交錯區活動,偏好離水源近的地方。在非洲南部,高角羚種群的數量與可樂豆木和金合歡族疏林相關。棲息地的選擇隨季節變化:在雨季,高角羚偏好阿拉伯膠樹疏林;旱季則偏好鐮莢金合歡疏林。另一個影響棲息地選擇的因素為是否易受捕食者攻擊;高角羚傾向於遠離較高的草叢,因為捕食者可能藏在其中。一項研究發現,普通非洲象的活動會對高角羚的數量有正面影響:普通非洲象的活動會造成疏林的減少,並且促進山柑屬等灌木叢形成,從而在旱季為高角羚提供了更多食物。高角羚一般不會選擇山地灌叢草甸作為棲息地,僅在夸祖魯-納塔爾省有出現於海拔1,400米的記錄。
生活習性
高腳羚不遷徙,喜歡群居,一般在15~60隻。喜歡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覓食。因為森林可以隱蔽自己,如果被發現,就跑向森林。
高角羚多生活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棲於海拔3500m以下的森林茂密多岩石的山區。以草及植物的枝葉為食。足蹄短而結實,適於奔跑。冬季也會轉移到海拔較低的地方,50年代曾有一頭高角羚在"小武夷"的岩後被農民趕到南門坂田中獵殺。高角羚一般是獨居生活,偶然也有三五隻成群的,主要生活在裸岩、環山、陡峭岩下和亂石河谷等環境中,在那裡取食苔草和一些灌木的葉子。成年高角羚體重有100公斤左右,身高1米多,身體像羊,頭頂都長着一對短而尖的角,當地人叫它山羊或岩羊。它耳朵很長,好像驢子一樣,所以有些地方的群眾又叫它為"岩驢"。它的四肢很像黃牛的四肢,但尾巴又很短小。高角羚的頸背上聳起一排又密又長的鬣毛,頗有一副武士的神態,所以它的中文名叫"鬣羚"。
它們生活在草原上和厚灌木叢中。在非洲,數量達200多萬隻。而在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逐步北移到北緯33度左右的地區,分布範圍北起我國西北的秦嶺和青海的湟水河谷一帶,南至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昌都、林芝地區以及山南、那曲、日喀則等地。習性及生境:棲息地海拔高度為4200m以下。常活動於亞熱帶山地及溫帶地區的森林中。
繁殖方式
雄性高角羚在一歲半時便可交配,但它們要等到3歲以後,成功打敗對手奪得族群首領後,才有資格跟群隊的母羚交配。在繁殖季節,雄性高角羚會採用多種方式來保衛其領土(包圈住領地內的雌性)。翹尾、額頭上揚、額頭碰撞、直立、打鬥、咆哮。
一年繁殖一次。繁殖季節3-5月,一胎只產一隻,妊娠期為194-200天。哺乳期4-7個月,平均4.5個月。大都是單胎。在臨近生產時,母羚會獨自離群生產。小羚羊出生後的一兩天內會被藏在隱蔽的地方。大自然的奇妙處是幾乎所有小羚羊都會在數天內出生,這種「羚海戰術」可以防止小羚羊全部被吃掉。[1]
種群現狀
分布在肯尼亞、坦桑尼亞、斯威士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北部、博茨瓦納、贊比亞、津巴布韋、安哥拉南部、南非東北部和烏干達。它們生活在草原上和厚灌木叢中。在非洲,數量達200萬隻。
視訊
獵豹追捕黑斑羚,速度之快,黑斑羚 這貨也太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