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鹿鼎記是真實歷史嗎?背景是哪個朝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創建「鹿鼎記是真實歷史嗎?背景是哪個朝代?

鹿鼎記不是真實歷史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和故事。

金庸在創作《鹿鼎記》之初,可能還未曾準備這樣寫,韋小寶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際遇,只要筆鋒一轉,就可以是韋小寶成為武林高手。但金庸終於進入了「無劍勝有劍」的境界,韋小寶只學會了一門逃跑的功夫,一直不會武功,創自有武俠小說以來未有之奇。所有武俠小說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種道德規範來衡量,只有《鹿鼎記》的主角不是,是一個普通人,經不起道德標準的秤衡。但是誰也不能責怪他。誰要責怪他,請先用道德規範秤衡自己。耶穌基督曾說:你們之間誰沒有罪的,就可以拿石頭擲他!

《鹿鼎記》中,金庸將虛構和歷史人物混為一體,歷史在金庸的筆下,要圓就圓,要方就方,隨心所欲,無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經敘述史實,也可以隨便開歷史玩笑可以史實俱在,不容置辯;也可以子虛烏有,純屬遊戲。

《鹿鼎記》寫一個一無所長的人,因緣附會,一直向上攀升的過程。但仔細看下來這個人又決不是一無所長,而是全身皆是本領。他的本領,人人皆有,與生俱來,只不過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會做,不能做,而韋小寶都做了,無所顧忌,不以為錯,所以他成功了。

鹿鼎記的歷史背景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從小在揚州妓院長大的韋小寶,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舊思想,表現了各族和諧相處、國家民族統一的思想。[1] 《鹿鼎記》的創作背景是在明末清初,這個時代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給金庸先生的創作增加了更多的色彩。

我們都知道清朝的統治者對於漢人而言意味着是異族統治者。但是清朝當時的皇帝康熙卻是一位好皇帝。正是因為他是一個好皇帝,所以使得這部小說和傳統的金庸武俠小說有很大的區別,這本小說並沒有以前那麼厚重的家國情懷,這也反應出金庸在創作《鹿鼎記》的時期的心理變化,他已經不再是年輕時的那樣非黑即白,將民族仇恨放在首位,就像射鵰三部曲中的很多情節,而是把一種大愛放在心間。

我們今天再讀金庸小說的時候,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庸先生在不同創作時期的心態變化,比如在創作《鹿鼎記》的過程中,我們可想而知金庸是將歷史設在了清朝,同時並沒有像《倚天屠龍記》那樣歌頌朝廷的反叛者,去擁護反清復明的人,而是將主人公給了皇帝身邊的小跟班,與此同時,通過一些側面的描寫,表現出了皇帝康熙的高明之處,的確雖然不是漢朝的統治者,但康熙帝絕對算得上是千古明君。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金庸在創作武俠小說的過程中,自己的胸懷也逐漸像大俠一樣打開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胸懷,我們才在他的小說中看到了大愛,看到了真善美,這就是金庸先生的偉大之處,不僅是在寫武俠,更將人性揭示出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