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魏都區東大街道

魏都區東大街道隸屬於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地處魏都區東部,屬老城區,三面環河。東與文峰街道相鄰,南與南關街道相鄰,西與西大街道相鄰,北與北大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千米,總面積1.7平方千米。1956年3月,成立東大街政府。1965年,改為東大街道。截至2020年6月,東大街道下轄4個社區。2011年,東大街道財政收入2508萬元,比上年增長38.1%,人均財政收入1200元。[1]

中文名: 東大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

地理位置: 魏都區東部

面 積: 1.7 km²

下轄地區: 4個社區

政府駐地: 興隆居民委員會東大街23號

電話區號: 0374

郵政區碼: 461000

氣候條件: 溫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豫K

目錄

歷史沿革

1956年3月,成立東大街政府。

1965年,改為東大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5年,下設安懷街、平定街、南奎樓街、北奎樓街、天平街、引龍街、東順河街、文峰東、文峰西、東大街、東關、興隆街、繼電廠院(居)委會、國稅局院(居)委會、水利局院(居)委會、檸檬酸廠院(居)委會共16個居民委員會。2003年,整合為文惠、遊園、長青、平安、春秋、興隆共6個居民委員會。2006年3月,將長青、遊園2個居民委員會劃歸文峰街道。2011年末,東大街道轄春秋、平安、興隆、文惠4個居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東大街道下轄4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興隆居民委員會東大街2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大街道地處魏都區東部,屬老城區,三面環河。東與文峰街道相鄰,南與南關街道相鄰,西與西大街道相鄰,北與北大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千米,總面積1.7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東大街道轄區城鎮常住人口15378人。另有流動人口451人。總人口(含流動人口)中,男性7396人,占47%;女性8433人,占5.3%;18歲以下2339人,占16%;19~35歲3724人,占23%;36~60歲6685人,占42%;61歲以上3081人,占1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另有回、滿、蒙古等少數民族共5300人,占總人口的34%;其中回族4710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5%。2011年,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1‰。

經濟

綜述

2011年,東大街道財政收入2508萬元,比上年增長38.1%,人均財政收入1200元。

工業

2011年,東大街道工業總產值達16421萬元,比上年增長30%。實現工業增加值5338萬元。全年新增50萬元以上企業66個。

商業

2011年,東大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21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固定資產投入完成4.5億元。對外貿易出口創匯完成1350萬美元,外商投資180萬美元,引進省外資金5.2億元。

金融

2011年末,東大街道境內有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聯社設立的金融網點3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東大街道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510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1所,在校生860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在校學生3216人,專任教師5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東大街道有社區文體活動站4個,定期組織轄區居民開展文體活動、科普(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

2011年末,東大街道有100%的居民委員會安裝有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3。

2011年末,東大街道有有線電視用戶3200戶,入戶率9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東大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個,公立機構有病床62張,每千人擁有床位5張,固定資產總值10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人。2011年,住院手術25台次,出院病人200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末,東大街道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2495人。養老保險擴面增加225人;共為149人辦理了小額貸款,金額964萬元。組織再就業培訓227人;組織創業人員培訓44人;組織農民工培訓90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23,再就業人數313人。

交通

東大街道交通便利,境內有東大街等道路過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東大街道因境內東大街得名。

視頻

許昌市魏都區南關街道大同社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