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首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讀作shǒu。此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形是一個頭的形狀,有頭顱、眼睛、嘴巴以及頭顱上的毛髮,本義即頭。"首"因為位於身體的最上部,它的位置居最高、功效最重要,掌管着生物體的神經中樞,因此引申出"首領""首相""首要""首先""首位",表示群體中最重要的人物或者處於第一、很重要位置的物或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首

外文名稱; first

拼音; shǒu

注音; ㄕㄡˇ

平水韻; 上聲二十五有

部首; 首

筆畫; 9

五筆; uthf

筆順編號; 431325111

統一碼; 9996

字級; 一級

結構; 合體字,上下結構

四角碼; 80602

鄭碼; uanl

造字法; 象形字

字源解說

"首"字始見於甲骨文。甲骨文百(無頭髮之首)和首(有頭髮之首)二形同為首字,像人頭形。甲骨文經常見有"疾首"之卜,即頭(頭)有病之義,首在甲骨文中多用其本義。

西周金文、西周文獻首字更是常見,用於艏(稽)首之首,也是用首字本義。

西周早期金文首字形體與甲骨文首字形體相近,象形意味很濃,至西周晚期金文首字形體已與秦代小篆和《說文》小篆形體相近。

楷書首字則是在漢代古隸和今隸首字形體基礎產生的。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棻同。古文棻也。巛象髪,謂之鬊,鬊即巛也。凡預之屬皆從預。

說文解字注 古文棻也。

各本古文上有棻同二字,妄人所增也。許書絕無此例,惟麻下雲與林同。亦妄人所增也,今刪。正義巳見上矣,故只言古文棻,如兒下曰古文奇字人;下曰籀文大;下曰古文䭫,皆此例也。不見預於棻篆之次者,以有從預之篆,不得不出之為部首也。今字則古文行而小篆廢矣。

巛象發。

說棻上有巛之意,象發形也。小篆則但取頭形。

發謂之鬊。

發字舊奪,今補。

鬊即巛也。

當作巛即鬊也,與即易突字也例同,鬊之訓發隋也,渾言之則為發。偁此八字,蓋別一說。上文謂象形,此謂巛即山川字,古音同春,故可假為鬊字。會意。

康熙字典 【戌集下】【首字部】

古文:預、僻

《廣韻》:書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音手。《說文》:頭也。《易·說卦》:乾為首。《周禮·春官·大祝》:辨九ⷎ,一曰䭫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注: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又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

又《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注: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為始,夏以四月為始,秋以七月為始,冬以十月為始。

又《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又魁帥也。《禮·檀弓》:毋為戎首,不亦善乎。注:為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又標表也。《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於外也。

又要領也。《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傳:眾言之本要。

又《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注:反首,謂頭髮下垂。

又《左傳·成十六年》:塞井ᗝ灶,軰於軍中,而疏行首。注: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為戰道。

又《禮·曲禮》:進劍者左首。疏:首,劍拊環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為首圍。注:首,殳上鐏也。

又狸首,樂章名。《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狸首為節。

又《禮·檀弓》:狸首之斑然。注:木文之華。

又官名。《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陰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注: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又山名。《書·禹貢》:壺口雷首。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又邑名。《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注:衛地,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鄉。《公羊傳》:作首戴。

又《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為馬首大夫。注:今壽陽縣。

又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又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又國名。《山海經》:有三首國。

又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又馬名。《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注: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為踏雪馬。

又《禮·月令》:首種不入。注:首種謂稷。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又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又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舒救切,音狩。《廣韻》:自首前罪。《正字通》:有咎自軰,及告人罪,曰首。《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注: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又服也。《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注: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又頭向也。《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注:首,生氣也。《釋文》:首,手又反。

又《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注:言以兵向之。

又葉詩紙切,音始。《揚子·太玄經》:凍登赤天,陰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又葉賞語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乃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又葉舂御切,音恕。《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1][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