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靜靜的東庵(方克逸)

靜靜的東庵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靜靜的東庵》中國當代作家方克逸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靜靜的東庵

伏日之晨,下榻東庵客棧的我從甜夢中醒來,洗漱完畢,便匆匆上路,想細看一下東庵的真容。

三伏天,難得是清涼。我輩老乾團隊一行是昨天下午,來到天然氧吧,或曰清涼世界安徽省會合肥市巢湖南郊東庵森林公園。這裡置換城市水泥森林桑拿酷暑,靜謐攝氏22度,彰顯宜人氣候,令人神清氣爽。晚餐之後,我隨團隊領隊,散步公園運動,已將景點瀏覽大致。入睡靜夜遐思,念想來一個東庵回頭看……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沐浴清涼出門,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情景頓現眼前,且更平添一番靜氣。若不是那林中三兩隻鳥兒在爭鳴,我仿佛能聽到靜的聲音。

驀然,張本禹烈士墓到了。

那年筆者主編《巢湖》一書時,參考有關文獻,寫下抗戰名將張本禹人物辭條:

[張本禹] (1900~1938) 抗日烈士。字文衷,少將軍銜,巢湖市黃麓鎮洪家疃人,張治中將軍胞弟。民國十四年(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三期,畢業後參加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參加「反寧護漢」活動。後歷任陸軍教導二師警衛營營長,中央軍校第八期學兵總隊中隊長、獨立第四旅上校團長等職。次年 8月,率部援助傅作義將軍在綏遠抗戰。在百靈廟戰役中,為收復百靈廟作出重要貢獻,榮立戰功。1937年 8月率部在南口與日軍坂垣師團激戰,他親率一個排與敵肉搏奪回陣地。又親往太原催調並押運彈藥回南口。8月30日在南口卸車時,遭敵機轟炸,不幸犧牲,以身殉國,時年38 歲。1980 年,中共中央統戰部追認張本禹為抗日烈士。

蒼松翠柏掩映的張本禹烈士墓,嵌有一塊保護碑誌,註明「居巢區(今合肥市巢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靜穆的氛圍中,我不由得挪步向前,立正向烈士默哀,腦縈一段無聲然炮火連天抗戰秒片。

繼續前行,我來到東庵腹地。這裡有兩位珍木「老人」:一株500歲的桂花樹和一株600歲的銀杏樹。昨日暮色依稀,雖見不甚清晰。晨曦中,這兩位「長者」顯得尤為淡定從容。五六百年歲月滄桑,不改其嫻靜初心。桂花古樹,已別枝節梢頭,獨留九椏稱奇於世。銀杏古樹,張揚「公孫樹」壽星風采,在靜靜的東庵越發生氣盎然。

在兩位「長者」身旁,我晉見了「東庵」。此時東庵靜悄悄。東庵名號「圓通禪寺」,是一方禪林淨土。史載:圓通禪寺始建明末清初,佛教第六代祖師慧能曾蒞此庵。據邂逅主事趙先生介紹 :「圓通寺,即東庵,庵名無考。佛祖慧能大師曾由東方雲遊此庵,或是一說。目前庵內尚無僧尼入駐,但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照例開門焚香,接待信眾。」

見過東庵,我即返程。在金錢松聳立林蔭道上,兩位中年男子的掃地聲,在「斯斯,斯斯」地銜接東庵的靜氣。上前見教,原來他們是東庵的「兩保」人員(本人賦予稱謂,即保安、保潔人員)。 其中一位王先生耐心解答我的提問,介紹了金錢松的珍貴與奇妙之處。進而使我得知:東庵森林公園乃巢湖之濱原生態峰巒,自1950年代,這裡創業東庵林場,至今森林覆蓋率達98%,有植物250餘種(其中金錢松被譽為江淮之最),野生動物100多種,悄然棲息於密林之中。總面積為66.66公頃,1999年經省林業廳批建為省級森林公園。須晴日,登上東庵刺籠山西眺,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煙波浩渺盡收眼底,湖心島姥山和望兒塔(文峰塔)遙望在目。

在竹林路口,碰到團隊亦來回頭看宋君。我倆發現並感嘆:東庵在張本禹烈士墓周圍,營造了廉政文化氛圍,值得點讚。墓旁一亭,匾額「浩然之氣」,小憩其間,若有所思,萌生正氣。細心的宋君還發現粗壯的毛竹上尚有文字躍然「小貼士」。仔細觀察,上有古代廉吏故事和共和國三位總理的廉潔佳話。

不經意間,團隊成員劉君、施君已然加入同行。我們一路搜珍獵奇,很快發現龍爪槐和鵝掌楸等珍稀樹木。在鵝掌楸「席卡」前,有人對「楸」字不敢確認。我隨口來了句「難字認半邊,可讀秋音。」過去在機關以敏捷嚴謹著稱的宋君,轉瞬間回道 :「是讀秋音,我通過手機請教度娘(百度)無誤。」 宋君特別感嘆在客房看到的一大片水域,贊其與東庵山水相伴相宜,儼然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之箴言。

我們一路穿越醉仙谷、快活林、逍遙園,掠過洗心池瀲灩波光,來到兩保人員值班室,一打聽,那片水域正是雅號「大湖之城」巢湖人乃至合肥人的母親湖巢湖。東庵位於巢湖盛灣,也就是處在地圖「雞爪子」位置。認清了方位,我輩一行感同身受:這裡是一片與繁華的都市近在咫尺,卻沒有塵世喧囂,儼然靜謐安寧之瑞世桃源。

旅遊觀光,留下立此存照,以為到此一游憑證,是不可或缺,也是眾望所在。我輩諸君至有東庵森林公園字樣標牌各顯其能,競相自拍互拍起來。其間,我與詩詞高手劉君同框留影,並想來一張滿意的單身照,但被溫馨提示緊急叫停。原來,講究在作品中自然流暢的作家施君,關注到我的站姿略顯彆扭,及時上來斧正示範。

「OK,哇噻!」終於,我如願以償。一行老夥伴在靜靜的東庵,安享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環境,小憩天然翡翠,品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蔥蘢生態,無不以開心微笑顏值,融入溫馨可人的東庵寧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