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陳曉非 編輯 陳曉非,1958年2月出生於遼寧省本溪市,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學教授 [1]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地球與空間科學系系主任 [2] 。 2000年獲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5年1月,當選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首批會士。 [3] 2015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4] 。 陳曉非長期從事地震波傳播和震源破裂動力學理論與數值模擬研究 [5] 。
中文名 陳曉非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遼寧省本溪市 出生日期 1958年2月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 主要成就 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 歷 博士 性 別 男 籍 貫 四川成都 目錄 1 人物經歷 2 研究方向 3 主要貢獻 ▪ 學術成果 ▪ 期刊論文 4 獲獎記錄 5 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編輯 教育經歷 1991年,美國南加州大學,地球科學系,地球物理學,博士。 [6] (師從國際著名地震學家KeiitiAki [7] ) 1985年,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學,碩士。 198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地球物理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7-至今,南方科技大學,地球及空間科學系,講座教授。 [8] 2008.06-至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執行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1996.09-2008.05,北京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此間歷任:地球物理教研室主任,地球物理學系副主任,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兼地球物理系主任,北京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理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 1996.08-1996.08,美國斯坦福大學,地球物理學系,Visiting Scholar。 1996.03-1996.05,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Visiting Assistant Researcher。 1996.01-1996.03,日本廣島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系,JSPS博士後。 1991.01-1996.08,美國南加州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後、Research Associate。 1986.06-1991.12,美國南加州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助理。 1985.02-1985.12,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實習研究員。
研究方向 編輯 地震學的基本理論與計算方法及其在地球內部結構成像、防震減災工作及資源勘探領域的應用。 複雜地球介質中地震波傳播及結構成像 震源破裂動力學及地震物理學 震源破裂過程的成像反演 近場強地面震動定量模擬及震害預測
主要貢獻 編輯
學術成果
提出了計算地震波在不規則(二維)層狀地球介質中的激發與傳播問題的系統的方法;該方法突破了基於瑞利假設的Aki-Larner方法對界面彎曲幅度的限制,也適用於界面彎曲幅度較大的問題。 [9]
系統地研究了橫向非均勻地球介質中勒夫波(Love面波)的激發與傳播的理論問題,提出了存在於橫向非均勻地球介質中的變形振型及頻散曲面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精確地描述橫向非均勻地球介質中地震面波的激發與傳播的理論公式。
提出了一種系統簡潔、高效而精確的計算平行層狀地球介質中面波頻散及簡正振型的理論方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了經典Haskell矩陣算法中的高頻精度丟失問題。
改進與完善了經典的計算平行層狀介質中理論地震圖的算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