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防胡鎮中心校

來自 站酷網 的圖片

防胡鎮中心校對學生進行成功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1],必須要求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成功教育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2],我們可以從一些身邊瑣碎的小事中,看出一個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變化,也就在點滴小事中,這對於學生今後的成功會有很大的幫助。

目錄

校園諮詢

防胡鎮中心學校開展參觀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研學旅行活動

為了全面貫徹和落實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由淮濱縣青少年活動中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防胡鎮中心學校林好輝校長、鄭增宇副校長的帶領下,於11月5日,針對中小學生的特點與淮河文化特色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革命歷史,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祖國和家鄉的飛躍發展和巨大變化,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淮河文化主題公園的五亭橋,了解到24孝中《懷橘遺親》和《扇枕溫衾》的故事。三國時陸績6歲隨父謁見袁術, 袁術用橘子款待。陸績悄悄在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要送給母親的。東漢黃香9 歲喪母, 對父親特別孝順。夏天就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則為父親暖熱被褥, 得到世人的好評。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我們需懷感恩之心孝順父母。

接着,我們走進淮堧名勝,了解了蘇軾、王鞏、孫覺、秦觀「四賢」的故事,秦觀仰慕蘇軾,蘇軾也賞識秦觀「有屈、宋之才」,故將其收到門下,彼此情誼甚篤,孫覺與秦觀是同鄉,又是蘇軾的至交,元豐二年(1079年)4月,蘇軾路過高郵時再次與秦觀、孫覺、王鞏聚會。他們在秦觀讀書處飲酒、作詩、論文,後人為紀念此次蘇軾以文會友之舉,便建此文游台。我們學生深切的感受到「四賢」之間的深厚友誼。

最後,我們感受魅力淮濱的發展歷程。淮濱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淮河中上游,歷史悠久,人文敦厚,是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千古廉相孫叔敖的故里,中華蔣氏的祖根地,更是鄂豫皖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彩繪泥叫吹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鄭鎮懷布雕畫享譽「華夏一絕」。淮濱境內洪河、閭河、白露河四面環繞,淮河幹流橫貫其中,享有「淮上江南、夢裡水鄉」之美譽,更了解到淮濱縣是中國優質營商環境典範縣、河南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縣、中國綠色生態模範縣、中國弱筋小麥第一縣等,是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縣。從視頻中能直觀了解到淮濱縣的由來、發展進程、以及取得的成就,更能直觀感受我們淮濱的美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