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延堡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延堡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地處雁塔區南部。東鄰曲江新區,南與長安區接壤,西靠電子城街道,北依小寨路街道,總面積17.6平方千米。長延堡街道屬南部文教區,有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院校。古蹟有唐天壇、長安城明德門遺址和元代楊武莊公居址及墓群。西安市城南的標誌建築——陝西廣播電視塔就坐落在地區的長安南路上。截至2020年6月,長延堡街道下轄34個村(居),其中:26個社區、8個行政村。2011年,長延堡街道人口13.94萬人。2019年,長延堡街道財政稅收2158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21億元;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58億元。[1]

中文名: 長延堡街道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

地理位置: 雁塔區南部

面 積: 17.6 km²

下轄地區: 26個社區、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明德一路7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710065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13.94萬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以轄區內長延堡得名。

建置沿革

1949年,屬西安市第九區。

1956年3月,設長延堡鄉,屬雁塔區。

1958年9月,成立東方紅公社。

1960年4月,更名小寨公社。

1966年,又改名東方紅公社。

1972年5月,復名小寨公社。

1984年9月,復設長延堡鄉。

1988年7月,改設街道。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長延堡街道轄楊家村、瑞和、西八里、東八里、東三爻、瓦胡同等6個社區和陝西師大、東風儀表廠、石油學院、市結核病院、省實驗磚瓦廠、五二一醫院、西北政法學院、西安外語學院、省化工學院、省第二汽車運輸公司、西安磚瓦研究所、市傳染病院、西安植物園13個家委會及瓦胡同、西三爻、南窯、新小寨、東三爻、東三多堡、南寨子、北寨子、西三爻、潘家莊、西姜、南姜、東姜、長延堡、楊家、沙乎沱、西八里、廟坡頭、東八里19個行政村。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轄陝西師大、石油學院、政法、外院、西八里、兵工、師大、瑞禾、東儀、青松路、翠華南路、電視塔、天壇路、軍干所、東八里、西八里、航天六院、世家星城、華城、東三爻20個社區,長延堡、東八里、西八里、楊家、東三爻、東三爻堡、西三爻、西三爻堡、新小寨、南窯、瓦胡同、東姜、西姜、南姜、南寨子、北寨子、沙滹沱、潘家莊、廟坡頭19個行政村;下設10個村民小組。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長延堡街道下轄34個村(居),其中:26個社區、8個行政村。辦事處駐明德一路7號。

地理環境

長延堡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南部。東鄰曲江新區,南與長安區接壤,西靠電子城街道,北依小寨路街道。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5千米,總面積17.6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3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轄區總人口13.94萬人,城鎮化率100%。另外有流動人口16.06萬人。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12.85萬人,占92.16%;其他少數民族10932人,占7.84%。2011年,長延堡街道人口出生率9.8‰,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5.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92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長延堡街道財政總收入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2.6億元,增值稅0.7億元,企業所得稅390萬元,個人所得稅94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3.8%、28.8%、21.9%、21.4%。2019年,長延堡街道財政稅收21584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1.4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0.37%;固定資產投資14.21億元;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3.58億元;建築業總產值25.34億元;規模以上服務業完成營業收入8.4億元;規上文化企業完成5.96億元;實際引進內資15.6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0%;實際引進外資9萬美元。

第二產業

2011年,長延堡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2.8億元,比上年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392人,有工業園區1個。

第三產業

2011年,長延堡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6.3%。

交通

長延堡街道境內地鐵2號線通勤。G30過境,主幹道有長安路、朱雀大街、南三環、東儀路、電子正街、丈八東路、雁展路、翠華路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幼兒園27所,在園幼兒5200多人,專任教師600人;小學13所,在校生10402人,專任教師6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中學8所,在校生5854人,專任教師50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7%。轄區內普通高等院校4所,有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石油大學4所重點知名高校,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1所,省屬高校3所,在校普通高等教育學生7萬餘人,其中研究生14500餘人,本科生55000餘人,專任教師4200餘人,擁有博士點120個,兩院院士3人,國家級工程實驗室2個。成人繼續教育及網絡教育生85000餘人。

體育事業

2011年,長延堡街道100%的社區和50%的村都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6%。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延堡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個,其中三級乙等專科醫院兩所分別是西安市傳染病醫院和西安市結核病醫院。二級甲等醫院一所為兵器工業部第521醫院,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病床16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6張,固定資產總值2200餘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600餘人,其中執業醫生761人,註冊護士850人,平均每干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6人、執業(助理)醫師2.5人、註冊護士2.8人,2011年,長延堡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54萬人次。2011年,長延堡街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56萬人,參合率98%。

社會保障

2011年,長延堡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28戶,人數1570人,支出362萬元,比上年增長13.2%,月人均192元,比上年增長14.8%;城市醫療救助38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2戶,人數114人,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19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人,支出0.3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人次,支出0.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37人,接收無軍籍職工80人。社區服務設施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5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42張。2011年新增就業崗位800多個,全辦共實現新增就業3436人,有91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3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5649人。辦理街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手續30000餘人,其中為失地農民2600餘人辦理居民醫療保險;為符合辦理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400餘名失地農民辦理了養老保險參保手續。

歷史文化

隋唐天壇

隋唐天壇位於唐長安外廓城明德門外道東1千米處,今長延堡村東,陝西師範大學南側,是古都西安僅存的較完好的皇家建築遺址之一。天壇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已有1400多年歷史。從隋初到唐末,圜丘沿用了314年。隋朝2位皇帝和唐代19位皇帝(除順宗、哀宗外)均在此處進行過祭天的禮儀。這裡曾是國家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是古人與天相接的地方,是中國保留下來的唯一一處早於清代的圜丘遺址。古代信奉「天圓地方」學說,壇為圓形,又稱圓丘,為封建帝王祭天之用。唐天壇是在隋天壇舊址上重建而成的,壇底部直徑54米,共4層,每層高1.5—2.3米不等,每層圓壇都設有十二陛(即上壇的階道),呈十二辰均勻分布於圓壇四周。這可能是反映天上的十二個方位。唐代文獻是以十二辰稱呼陛的,即子陛、丑陛、寅陛、卯陛、辰陛、巳陛、午陛、未陛、申陛、酉陛、戌陛、亥陛,子、午、卯、酉陛又稱北、南、東、西陛。發掘表明,午陛(南陛)比其它十一陛要寬,應為皇帝登壇的階道。唐代圜丘的築造方式很特別:整個壇體沒有一磚一石。全部素土夯築,台壁和台面均用黃泥抹平,所有外露部分又都抹上了一層和有穀殼、秸稈的白灰面,白灰面厚0.4—1.1厘米,外觀潔白神聖、質樸大方。自上而下,頂層面徑20米,設昊天上帝之神座;三層徑29米,設黃、青、赤、白、黑五方天帝與日、月七個神座;二層徑40米,設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紫微五星及以下官五十五星座;一層徑54米,設二十八宿及以下官一百三十五星座。外壝(wěi,祭壇四周的矮牆)設眾星三百六十座。按唐制規定,每年正月上辛、孟夏和冬至,皇帝率文武官員在此祭天。新皇帝登基也要來此祭祀。隋唐天壇比北京明清天壇早1000多年,和北京的天壇相比,西安的唐天壇更具有價值,北京天壇只有5.4米高,西安天壇高8米,北京天壇只在四面有台階,西安天壇12面都有台階,更符合周禮禮治。隋唐帝王包括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等二十位皇帝登壇祭天,被譽為「天下第一壇」。

視頻

長延堡街道舉行籌資捐建營東村生產路竣工儀式趙小林書記講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