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银佛寺)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召 位於呼和浩特舊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興建的喇嘛教寺院。由於召中供奉銀制釋迦牟尼像,所以當時也稱銀佛寺。呼和浩特的召廟數不勝數。其中著名的有大召、小召、席力圖召、五塔寺召、烏素圖召、巧爾其召等引。

歷史

大召,蒙古語稱「伊克召」意為「大廟」,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因為寺內供奉一尊釋迦牟尼銀佛,故又稱「銀佛寺」。該寺歷史上又有「大乘法輪召」、「甘珠爾廟」、「帝廟」等多種名稱。因該寺由阿勒坦汗興建,有的蒙古文史籍也將其稱作「阿勒坦召」。大召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格魯派寺院[1],也是蒙古地區僅晚於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格魯派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影響廣大。

大召初建於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俺答汗)於明朝萬曆六年五月十五日(1578年),在青海湖畔的恰不恰廟(仰華寺)會見了西藏格魯派三世達賴索南嘉措,會見時阿勒坦汗以元朝會見外國使臣之禮迎接三世達賴,二人還互贈稱號。在此次會見中,阿勒坦汗將薩滿教的聖物翁根在三世達賴面前燒毀,表示誠心皈依佛教。阿勒坦汗還向三世達賴許願,回到蒙古草原之後要興建寺廟、造佛像。明朝萬曆七年(1579年),大召開始動工興建,阿勒坦汗還從尼泊爾請來工匠以三千斤純銀鑄造一尊釋迦牟尼銀佛。明朝萬曆八年(1580年),大召建成,成為當時蒙古地區地位最高的寺廟。大召也是蒙古地區的藏傳佛教大寺廟中,唯一沒有活佛的寺廟。萬曆十四年(1586年),三世達賴親臨大召,主持了銀佛的「開光法會」。後來四世達賴曾來到大召,也坐在三世達賴曾坐過的座位上。

大召建成後,明朝萬曆帝賜名「弘慈寺」。興建大召的同時,阿勒坦汗的夫人三娘子按照阿勒坦汗之意,在大召旁邊興建了一座蒙古語稱「哈斯呼和浩特」的城市。1581年,明朝賜該城名為「歸化城」,歸化城即如今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萬曆九年(1581年),歸化城建成不久,阿勒坦汗逝世。

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蒙古察哈爾部的首領林丹汗「克歸化城、奪銀佛寺」,即攻取歸化城,並奪得大召。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追擊林丹汗到歸化城,命令部下在城內縱火,「只剩銀佛寺等廟宇未毀」,從而保護了大召。《清太宗實錄》第四卷記載:「以諭旨懸于歸化城格根汗廟曰,滿洲國天崇皇帝敕諭,歸化城格根汗廟宇理宜虔奉,毋許拆毀。如有擅敢拆毀,並擅取器物者,我兵既已經此,豈有不再至之理?查出絕不輕貸。」

後金崇德五年(1640年),土默特都統古祿格楚琥爾奉皇太極之諭,委派右翼佐領補音圖、左翼驍騎校喇巴太、德木齊溫布喇嘛擴建大召,重修之後奏請皇太極賜漢名為「無量寺」,並賜題有滿文蒙古文漢文三種文字的寺名匾額。擴建後,大召內供黃金鑄造的「皇帝萬歲」牌位[2]。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五世達賴赴北京時路過歸化城,駐錫於大召,所以大召至今仍供奉着五世達賴的銅像。康熙帝在平定噶爾丹叛亂後曾路經大召。清朝時期,歸化城札薩克達喇嘛印務處也設在大召。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札薩克達喇嘛內齊托音呼圖克圖奏請將大召改覆黃瓦。

視頻

大召 相關視頻

大召航拍
亮麗內蒙古——大召

參考文獻